中石化“雄縣模式”領跑全國地熱供暖

 劉璐璐 

2018年11月18日08: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中石化“雄縣模式”領跑全國地熱供暖

  面對與日俱增的資源和環境壓力,全球能源革命正在加速推進,中國能源產業正在朝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轉型。記者日前從國家地熱能源開發利用研究及應用技術推廣中心獲悉,《全國“十三五”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征求各方意見,近期有望公布。這將是我國首次出台地熱發展五年規劃,地熱開發利用料將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技術成熟、市場需求大,具備廣泛推廣利用的條件,地熱供暖前景尤其廣闊。”據參與《規劃》編制的中石化新星公司新能源研究院院長劉金俠介紹,2015年全國地熱供暖制冷面積近5億平方米,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6億平方米,重點在京津冀魯豫陝晉等地區開展供暖,在長江流域等地區開展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屆時可替代標煤約7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7億噸。

  據國土資源部2015年統計,我國淺層地熱能資源量每年相當於95億噸標准煤﹔中深層地熱能中的中低溫地熱資源量相當於13700億噸標准煤,高溫地熱資源發電潛力為8466兆瓦﹔干熱岩(3至10公裡內)資源量相當於860萬億噸標准煤,現正處於研發階段。

  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實現對地熱的直接利用,我國一直是地熱能產出利用量最大的國家。劉金俠說,因我國常規地熱資源以中低溫為主,埋深在200至3000米,中低溫傳導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中東部沉積盆地,中低溫對流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所以地熱供暖成為最主要的利用方式。

  另外,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檢驗,地熱供暖技術也獲得了突破和完善。

  河北雄縣被稱為“無煙城”,經過中石化新星公司7年的建設,已建成供暖能力385萬平方米、地熱供暖覆蓋了95%以上的城區,惠及人口近8.9萬人,既清潔又經濟,獲得廣泛認可,雄縣也成為我國地熱供暖的試驗田和推廣復制的范本。

  國家能源局在2014年全國首次地熱工作會議上就表示,“雄縣模式”在技術上成熟,經濟上可行,可推廣、可復制。

  “復制‘雄縣模式’的關鍵在於,政府理念的推廣應優先於經濟理念的推廣。”新星公司所屬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蒙輝一直負責雄縣地熱供暖工作,他總結“雄縣模式”的成功得益於“四個統一”:統一政策,由政府統一制定地熱勘探、開發、運行維護、暖費貼費收取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統一管理,成立地熱管理辦公室,對地熱能的綜合利用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編制的地熱發展專項規劃,納入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之中﹔統一開發,授予新星公司地熱資源開發特許經營權,進行整體開發。

  運用先進技術降低成本,才能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陳蒙輝介紹,“地熱資源勘探、評價、鑽井成井、尾水回灌、梯級利用,新星公司在地熱供暖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技術體系。”

  “雄縣多年經驗証明,通過先進技術,可以實現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取熱不取水,地熱開採過程也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用地熱能解決區域供暖的經驗可以復制。”劉金俠說。

  以“雄縣模式”為引領,新星公司已在河北省15個市(縣)區發展地熱供暖面積1200萬平方米,業務輻射全國16個省份,地熱供暖能力達到4000萬平方米,佔全國常規地熱供暖的40%,成為全國常規地熱開發利用規模最大的企業,年可替代標煤11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0萬噸。

  目前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大量燃煤消費已成備受詬病的全國大范圍霧霾天氣的主因。據悉,這次《規劃》對京津冀地區的規劃篇幅佔到將近三分之一。

  據劉金俠透露,在此次《規劃》的編制中,地方對地熱供暖的需求很大,長江經濟帶、珠江流域都有地熱供暖制冷規劃。“南方地區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供暖區,在供暖上無法集中上鍋爐、熱電,而分散式地熱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個小區就可以上一個設備站,熱源可以因資源稟賦而定,常規地熱、水源熱泵都可以,解決供暖、制冷和生活熱水都沒有問題。”

(責編:許維娜、孔海麗)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