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新吳區新安街道多措並舉保護水源地

太湖水“活”起來

潘少軍

2018年11月20日13: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太湖水“活”起來

近年來,不少太湖周邊居民反映,水質慢慢變好了,難聞的腥臭味也沒了。江蘇省太湖辦數據顯示,今年6月,全太湖總體水質符合Ⅳ類標准,水體處於輕度富營養化。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前不久,記者來到太湖治理的重點地區之一、江蘇省無錫市重要水源地——新吳區新安街道所轄水域一探究竟。乘快艇從蘆葦蕩進入太湖,由淺水區至深水區,最后到達取水口。距取水口不遠處,一對正在拉網的漁民夫婦抓到了幾條白魚——這是“太湖三白”之一,對水質要求很高。

“這幾年,太湖水質確實在逐步好轉,湖魚也越來越多了!”新安街道農業科副科長沈偉表示,今年開湖期間,湖魚捕撈量比去年多了50%﹔打撈上來的魚種類也比往年多,連多年未見的野生甲魚和野生螃蟹都出現了。

控源截污,全力防堵污染物增量

據當地干部介紹,過去曾低至劣Ⅴ類的水質,如今常年保持在Ⅲ類標准﹔取水口的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標准。太湖治理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力度空前的控源截污舉措。

太湖水域污染源中,工業污染佔70%—80%,其余的是農業面源污染、居民生活污水污染和湖上漁家污染。對此,新安街道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例如全部取締300多家化工、鑄造、噴漆等污染較大的企業,全部退出水稻、葡萄種植和養雞、養鴨等農業種養業,完善居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讓所有漁民上岸定居等,取得明顯成效。

太湖治理,需要長治久安,防止污染反彈。“完善長效機制是關鍵。”新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邰學愛表示,以生態補償為例,控源截污及配套措施所需資金,全部由區財政統一撥付,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實現工業反哺環保。

光治不防,難以久長。目前,新安街道形成了漁業、環保等多部門聯動機制,今年及時發現和處理了幾起偷排、漏排等污染事件,保証水體質量的穩定。

柔性治水,不斷削減污染物存量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恢復太湖的水生態系統,同樣也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到水流速度較快的地方撒網,才能兜住魚群!我還逮過一條62斤重的大魚呢!”有30多年經驗的新安街道漁業村漁民沈根興告訴記者,在流速較慢的湖岸死角,往往會堆積較多藍藻,水中也缺乏氧氣,大部分魚都會躲得遠遠的。

如何讓水“活”起來?

新安街道河長辦主任惠新建表示,要恢復和保持太湖水質,需要將工程施工方法與“柔性”治理辦法相結合。這些年,街道轄區打通斷頭浜,貫通轄區內的23條內河,讓這些內河水互通有無,並在內河與太湖間設置閘口,動態調整入湖水量,保証了太湖水質穩定。

太湖水要保持一定流速,才能增加水體含氧量,減少污染物累積。湖裡的水草長得過旺過高時,就會有專人清理和剪割,以防湖水流動受到影響。

“有魚、有草、有蚌、有螺,恢復原有食物鏈,並保持其平衡,才能讓太湖水具備自淨能力,這是更高層次的‘活’。”沈偉介紹,近年來,當地不斷投放大量魚苗,讓魚和水草間保持平衡﹔投放的魚苗中還包括肉食性和植食性兩種,以保持魚類內部平衡。此外,太湖還設定禁漁期和開捕期,通過適量漁業捕撈來控制魚的種類和數量。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7日 10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