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本月正式實施

最嚴新國標有望終結校園“毒跑道”

2018年11月21日09:18  來源:中國環境報
 

校園跑道本該是增強學生體質的場地,但近年來被曝光的“問題跑道”卻成了損害孩子健康的“凶器”。

被業界俗稱為“塑膠跑道新國標”的《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GB36246-2018,以下簡稱新國標)於11月1日正式實施。按照規定,今年11月1日后交付使用的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必須執行新國標。

作為強制性國家標准,新國標的實施為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運動保駕護航。與舊國標相比,新國標有哪些變化?這份堪稱“史上最嚴”的標准嚴在哪裡?

舊標准有欠缺,難以有效管住“毒跑道”

2015年以來,由於全國各地中小學校爆發多起“毒跑道”事件,教育部在叫停了塑膠跑道的新建和維修的同時,牽頭修訂塑膠跑道新國標。

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排查結果顯示,全國中小學共有塑膠跑道68792塊,其中2014年后新建的18977塊,已經鏟除的93塊。

在新國標實施前,中小學校塑膠跑道所參照的標准是2005年發布實施的《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GB/T19851.11-2005)。這一標准中對跑道的外觀和規格、標志線、平整度、厚度、坡度、物理機械性能及相應的檢驗方法均做了規定,在涉及安全衛生方面,提出的要求是“符合國家相關標准”。

此后,2012年5月1日實施的《合成材料跑道面層》(GB/T 14833-2011),對7項有害物質做出了限量規定。

但是,2005年起實施的舊國標頒布距今時間較長,對相關有毒有害物質規定有所欠缺,部分技術參數需根據現有檢測手段的進步進行修正。另外,舊標准僅規定了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鋪設面層的技術要求、質量標准及檢測方法,未涵蓋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鋪設面層的設計、施工、環保和驗收等內容。“毒跑道”中疑似毒性最高的“TDI”成分釋放量,也不在當時的檢測標准之列,問題跑道依然多次重現校園。

“跑道建設從材料到工程、設計等,沒有標准或者標准非常陳舊。”2017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再次公開指出,要“修訂或者新建標准,對跑道建設的材料、設計、建筑等方面分別制定標准。”

新國標為強制標准,18項有害物質被限量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羅振揚是新國標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介紹,新國標有兩大特點,一是用強制性標准替代了原來的推薦性標准,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屬性﹔二是參照了包括歐盟兒童玩具標准在內的多種國內外相關檢測標准,對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大幅增加,並不斷補充完善。

具體來說,與2005版塑膠跑道標准相比,新國標最大的變化便是標准從原來的GB/T(國家推薦標准)改為了GB(國家強制性標准)。這就意味著從進入市場的材料和完工后的場地的驗收都有了強制標准。國標變成了“緊箍”,這對相關責任方能形成強制約束力。

同時,新國標中,將作出限量規定的有害物質由7項(其中4項為重金屬)增加為18項,並細分為有害物質含量、有害物質釋放量與氣味三大類。如“現澆型和預制型面層成品中有害物質限量及氣味要求”有害物質的釋放量,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不得高於5毫克/立方米,甲醛不得高於0.4毫克/立方米,二硫化碳不得高於7毫克/立方米,苯不得高於0.1毫克/立方米,氣味等級不得高於3。

“此前國標對跑道面層中的有害物質限量做了規定,但只是針對跑道面層的檢測,新國標還要求對跑道釋放空氣作檢測,這彌補了此前的標准空缺。”清華大學化學系基礎分子科學中心博士生顏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

新國標還對中小學校園塑膠跑道的取樣要求、檢驗規則、判定規則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規范。此外,校園人工草坪也首次納入國標強制檢測范圍之內。

在採訪中,一些學校老師和家長表示,新國標的出台給學校師生與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有助紓解大家的焦慮和緊張情緒,促進學校體育的綠色健康發展。

新國標明確責任,易於管理和后續追責

在以往“毒跑道”案例中,招標制度的缺失也是“毒跑道”順利進入學校的主要原因。陳寶生曾對媒體表示,學校招投標都喜歡低價競標,誰喊價低、報價低,誰中標,不是按照標准來辦,沒有質量意識。

正如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標准化處處長黨建偉所言,“毒跑道”事件頻發的根源就在於缺乏有效適用的標准、層層轉包、施工質量監管缺失、惡意競爭低價中標、驗收形同虛設等行業問題。

據全國體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設施設備分技術委員會方面統計,2014年至2015年間,全國范圍內新增了近3000家無資質的塑膠跑道原料小作坊。它們的產品佔據了全國市場銷量的半壁江山,但這些小作坊卻缺乏監管,生產的劣質跑道進入校園后會流毒無窮。

“新國標中針對成品和原材料企業進行了責任區分,並提出了相關要求。”湖北省體育場館建設協會會長陳凌介紹,即將實施的國家強制標准,要求原材料進場前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后才能開展相關業務,從而易於管理和后續追責。

對此,教育部要求落實政府有關部門、學校作為採購者、監督者、使用者的主體責任,著重遏制層層轉包和低價中標行為,各地在招標採購中應直接面向施工企業,避免過多中間商的介入。對因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吃拿卡要、索賄受賄等造成場地設施不符合質量標准而危害師生身體健康的,要依規依紀予以問責和嚴肅查處。

事實上,除了國家標准外,全國多地也已經制定了地方標准。例如,江蘇省在國標基礎上增加了環保檢測指標及限量標准。在塑膠跑道成品、面層和底層彈性顆粒的環保指標中,增加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質量濃度、短鏈氯化石蠟、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多環芳烴有機揮發物等物質的限量標准。山東省則明確了塑膠跑道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的原材料及助劑的“正面清單”,在全國首次提出了“無溶劑施工”。

不過,陳凌認為,雖然國家標准已經出台,但落實起來還有難度,存在第三方檢測機構數量不足、檢測費用過高等問題,在跑道的設計、原材料、成品和施工等各個環節還需下力氣抓落實。在採訪中,業內專家呼吁,有關部門盡快出台實施規范,全面落實國家強制標准,如此能真正杜絕“毒跑道”事件發生。(記者劉曉星)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