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態保護“劃紅線” 對破壞環境“零容忍”

海南陵水守護“珍珠海岸”

黃曉慧

2018年11月23日07: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海南陵水生態海灣——新村潟湖俯瞰。資料圖片

  海南沿海市縣中,陵水以“珍珠海岸”聞名遐邇。“三灣三島兩湖一山一水”既是陵水優質的資源稟賦,也是陵水發展的根基。

  近年來,陵水以“生態立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守生態底線,加強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山海兼顧,藍綠相映,加快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縣。

  “良好的生態是陵水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是陵水謀取長遠發展的根本。我們堅決扼守‘生態環境隻能變好,不能變差’的底線,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陵水黎族自治縣委書記麥正華說。

  退塘還湖還林 修復生態海灣

  進入冬季,站在海南陵水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的觀鳥台上眺望,遠處煙波浩渺,山巒連綿起伏,靜謐的藍色港灣迎來大批越冬的鷺鳥。3100畝人工種植的紅樹林,筑起一道道綠色堤壩。在灘涂上,蔥郁的紅樹林裡隨處可見覓食、休憩的鷺鳥,猶如綠毯上的星星點點。這是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給陵水帶來的生態成果。

  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被視為陵水的“雙眸”。過去,由於近海海域無序的海水養殖,漁排、魚蝦塘泛濫,養殖廢水直排,餌料沉降於海底腐爛,加之新村鎮和黎安鎮基礎設施滯后,居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兩個潟湖中,造成近海海域污染,紅樹林濕地生態遭到破壞。

  守護陵水的“雙眸”,從2016年起,陵水啟動投資13億元的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包括紅樹林補種、新村潟湖貝類底播增殖放流、污水收集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海灣環境監測預警能力建設等8個子項目,目標是把兩個潟湖打造成為生態環境優良、開發利用有序、人海和諧共處的生態、生活、生產“三生”共融的藍色海灣。

  目前,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已完成3個子項目,其他5個項目均進入實施階段。新村潟湖退出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內項目用地4088.3畝,完成近岸海域海水養殖退塘6538畝,用以還林還湖。經過兩年多的人工補種恢復,紅欖李等在這片海域消失的瀕危紅樹種重現生機。

  今年6月,財政部下發《關於下達2017年中央海島及海域保護資金預算的通知》,表彰陵水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為全國18個項目中實施進展最好、成效最明顯的7個項目之一。

  據悉,陵水計劃把兩個潟湖及周邊地區打造成為海洋經濟全域旅游區。

  “整個新村紅樹林濕地規劃退塘1萬畝,這些魚蝦塘回填改造成為干淨自然的地形,我們將根據不同的潮位種植紅樹,恢復濕地生態。”陵水林業局副局長吳協保說,“下一步,通過政府規劃、引進企業等方式,將把新村潟湖的紅樹林濕地打造成為集保護保育、科普宣教、生態旅游於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環境監察不留死角盲區

  9月5日凌晨3時,陵水生態環保局的環境網格員們蹲守發現,縣食品公司一加工廠產生的污水直接排入周邊河道,並最終排向陵水河。且該加工廠的排污責任人董某未能按照環境網格員的要求整改。最終,相關部門對該加工廠作出處罰。

  “對破壞生態行為‘零容忍’,頂格處罰,陵水治污就是這麼嚴。”陵水生態環保局副局長陳林晴說。

  這支成立半年多的環境網格員隊伍共33人,深入陵水的各大重點環境監察區域,巡查中一旦發現破壞生態行為及時阻止,阻止無效就上報環保局,由執法人員進一步處理。用網格化的方式管理環境問題,延伸環境監察觸角,讓環境監察不留死角與盲區。

  今年上半年,陵水生態環保局在環境執法監察方面下達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20份,出具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10份﹔立案處罰10宗,共處以罰款約234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4宗……背后是陵水近年來鐵腕治污的一系列舉措。

  近兩年,陵水抓住全省“多規合一”改革的契機,劃定生態紅線,編制完善、密集出台了多項涉及生態環境的規劃制度,形成了嚴密的規劃制度體系。

  “省裡劃定陵水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為408.5平方公裡,我們在此基礎上多劃了15.92平方公裡縣級紅線。去年,我們組織編制陵水環境功能區劃等11個環境保護規劃,為保護與開發厘清邊界。”陵水生態環保局局長吳定國說。

  今年10月,陵水在全省率先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工作實施方案,倒排解決水、氣、土、生態等環境突出問題的時間表與工期表。

  “我們嚴守環境准入清單,任何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即使貢獻再多的稅收也不引進。”陵水黎族自治縣縣長李鋒表示。

  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全縣11家實心黏土磚廠、英州鎮赤嶺村17家佔用海域和土福灣8家佔用100米內海岸帶違法排污的餐廳,都進行了切實整改。

  陵水加大沿海房地產企業監管力度。今年上半年,陵水生態環保局共出動執法人員69人次對沿海房地產企業進行監督檢查,對存在環境問題的7家企業進行行政處罰。

  守衛每寸碧水藍天淨土

  “看見那一排排的小木屋了嗎?有幾萬疍家人生活在這片海域,光我們郭姓就有一萬多人口。”順著新村鎮海鷹村村民郭玉光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港灣裡的漁排木屋鱗次櫛比,連成一座海上城市。

  然而,高密度漁排與木屋帶來的養殖廢水、生活污水,導致附近海域溶解氧含量低,污染嚴重。

  “我們疍家人以漁為生,家庭收入都從海上來,有100多年歷史了,習俗一時很難改變,老一輩的人也沒有太多的環保意識。”郭玉光祖孫三代在新村港經營海上漁排餐廳已有27年。

  2015年初,陵水生態環保局免費為這片海域的漁排餐廳安裝污水處理設施。抽出漁排的幾根木條,記者看到偌大的污水集納池一端連接著從廚房出來的油污廢水管道,另一端連接著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池水位到了,設備自動運轉處理。這設備裝在漁排下,完全不影響餐廳營業,我們要掏的就是設備運轉電費和消毒粉劑的錢。”郭玉光說,餐廳以前養在網箱裡的魚常會缺氧,如今這裡海水清澈了,活魚生意更紅火,環保變成了他們的自覺行動。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會不定期到這些漁排餐廳檢測水質,發現排放不達標就會做出嚴厲處罰。

  在椰林鎮溝仔農場,全村的污水處理設備竟藏身在100平方米的濕地小公園裡,每天處理全村192戶的120噸生活污水。

  施工方代表張偉平記得今年初進村鋪設污水管道時,村裡污水橫流、無處下腳。4個月后,3000多米長的污水管網像毛細血管一樣連接到家家戶戶的排污口。

  原本的荒坡變身濕地公園,村民在濕地旁種上綠葉菜,引來處理過的水澆灌。“處理后的水,除了不能直飲,干什麼都行。”村民老李說。

  為了讓老百姓在美麗鄉村的開發建設中得到收益,陵水制定了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域覆蓋工作方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其中全縣96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是重中之重。

  目前,陵水已竣工36個項目,40個項目正在施工建設階段,並已對建設完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採取委托管理模式,保障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

  吳定國表示,陵水的生態環保工作從短板入手,專挑硬骨頭啃,將環保防護深入到“最后一公裡”,守衛這裡的每寸碧水藍天淨土。

(責編:杜燕飛、王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