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犬必須守規矩

張 璁

2018年11月27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養犬必須守規矩(金台視線)

最近在基層調研社會治理,走訪到一個城市社區,隨機敲開了一戶人家的門,跟主人聊了起來。

“政府得管管這裡的‘狗霸’!”這家主人一說起這事就來氣。原來這是個老舊小區,生活著不少退休在家的老人。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有人在一樓養起了大型犬,恰巧堵住了出入小區必經之道,從此常有老人經過時被大狗一通狂吠驚嚇。可不管怎麼勸狗主人,對方都是無動於衷。

在我們的身邊,恐怕都見過一兩個這樣任性的養犬者。事實上,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對大量不文明甚至是違法的養犬行為缺乏有效約束,這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隨著“寵物熱”不斷升溫,在小區、公園等公共場所,“狗滿為患”的情形已經司空見慣。讓人感到憂心的是,這其中無証養犬、吠聲擾民、隨地便溺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還有一些大型犬、烈性犬的主人在遛犬時不束犬鏈、不給犬戴嘴套,無視老人、小孩在場就隨意攜犬進入電梯等封閉空間,無疑大幅提高寵物犬傷人的風險。更為嚴重的流浪犬問題,大多也緣於原主人不負責任的遺棄。

人與犬的矛盾,說到底還是人與人的矛盾。這從今年以來熱點新聞也可以得到佐証:一邊是媽媽保護孩子而驅趕不拴繩的寵物狗,反遭狗主人拳打腳踢﹔另一邊是有人為報復不文明養狗者,導致多地出現疑似投藥毒狗的事件。從表面上看,養不養狗、怎麼養狗好像是市民自己的私事,而一旦寵物狗走出家門、進入公共場所,養犬問題也就因涉及公共利益而成為社會公共問題。

近年來圍繞養狗產生的矛盾,背后折射出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文明習慣的養成遠未跟上的難題。每一種生活方式都必然對應著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行為規范,如果“硬件”升級了,但“軟件”不配套,城市生活就容易“卡殼”。過去在農村,養條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獨門獨院、地廣人稀的環境下,犬隻放養並不會產生突出的矛盾。而今不斷拓展的城市生活裡,樓上樓下相互影響,公園廣場人群密集,新出現的公共空間向人們提出了對交往方式的新規范。遛狗要拴繩、及時打疫苗、糞便隨手清理……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文明“小節”,其實是城市生活的基本規矩,大家共同遵守,既降低了城市運行的管理成本,也協調了群體之間的社會關系。

當然,文明習慣不會憑空出現,它的養成既靠個體涵養,也需要外界監督。一方面需要城市養犬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執法管理的規范到位﹔另一方面,社會輿論的持續關注形成的“壓力”也不可或缺。就像近段時間圍繞城市養狗的熱點新聞不斷,實際上每一次的“曝光”或“熱議”,都是對市民文明意識的生動教育。文明說到底是規則的內化,“習慣成自然”的過程裡隻有依靠各界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推動我們的社會向著更加有序、美好的方向前行。

《人民日報》( 2018年11月27日 20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