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流千年 碧水向未來

本報記者 申 琳 王漢超 郭舒然 肖家鑫

2019年01月25日07: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運河流千年 碧水向未來(人民眼·京杭大運河)

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俯瞰。

資料圖片

大運河通州段水生態持續改善,吸引白鷺棲息。

資料圖片

江蘇淮安,清潔工人在煙雨中的清江浦景區保潔。

賀敬華攝(人民視覺)

引 子

一條河,一條清澈的河,千百年來波光雲影、千帆過盡﹔

一條河,一條渾濁的河,幾十年間變渾、變黑、變臭於工業廢水、生活污水﹔

一條河,一條生態的河,近些年截污治水、清淤植綠、綠色發展,千裡河道碧波重現。

從錢塘江口的杭州三堡船閘出發,一路北上,行走運河兩岸,尋訪運河人家,傾聽流淌在歲月中的悠悠往事,追溯河水變清、兩岸變美的可喜變遷,我們的眉頭越來越舒展……

水與城

運河興,則城市興,大運河仍要滋養兩岸城市走向未來,而城市又該如何守住生態底線,選擇怎樣的發展路徑?沿線城市爭做“靠水吃水”的生態文章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多少人向往的夢裡水鄉。

大運河進入杭州城區,過拱宸橋向南約2公裡,是大運河、余杭塘河、西塘河交匯之地,姚桐枝老人就住河邊,在這裡生活了70年。

姚桐枝是喝運河水長大的。“沒有自來水之前,都是從河裡挑水喝,家家喝的都是運河水。”姚桐枝說,那時候的水真是清,河底的水草、碎瓦清晰可見。每年三四月間,河裡游動著尺把長的魚兒。酷暑季節,因為有這清凌凌的河水,下水游泳嬉戲成了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

然而,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運河沿岸部分地區經濟粗放發展、城市急劇擴張,造紙廠、棉紡廠等排放的各種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一度使大運河清波難覓。“最臟的時候,不是一條黑色的河,是彩色的河!”姚桐枝苦笑著搖搖頭,“五顏六色啊,翻著泡沫、散發臭氣……”

江蘇常州的老攝影家湯德勝,曾在半個世紀裡3次全程走完大運河,“90年代,我在大運河上搞航拍,從空中看像是一條黃流。”湯德勝說,運河兩岸遍布的水泥廠、五金廠、化工廠等污水大量直排,狀況觸目驚心。

80年代拍攝的電視系列片《話說運河》中,當時的水利部長錢正英在談到江南運河、蘇北運河的嚴重污染時憂心忡忡。

新千年的鐘聲,喚醒了運河兩岸沉睡多年的生態意識。

2002年,杭州全面啟動運河綜合整治工程,提出了保護第一、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等五大理念。

大運河是杭州水位最低的河流主通道,全城有大大小小100多條河流與其相連。杭州市京杭運河綜保中心主任胡紅文介紹,從2002年至今,杭州市投入近400億元對大運河進行綜合整治,陸續搬遷企業450多家,實施的棚戶區改造涉及居民6500多戶,城區100多條河道得到有效整治。大運河水質目前穩定在Ⅳ類以上,沿河200萬居民的生活品質由此改善。

如今,姚桐枝老人喜歡沿著大運河散步,楊柳拂岸,綠水逶迤,人在景中,家在畫裡……

“煙花三月下揚州。”下揚州之道,自然便捷莫過於大運河。2000年以來,揚州對大運河環境的綜合整治也陸續展開,搬遷棚戶、疏浚河道、整修堤岸,大運河逐漸重現當年的清水碧波。如今漫步揚州大運河畔,雖然運輸功能轉到城外新河道,水上已無當年舟楫縱橫的繁忙景象,但游船點點,碧波漣漣,“運河城”的水韻氣質依然令人流連。

運河興,則城市興,大運河仍要滋養兩岸城市走向未來,而城市又該如何守住生態底線,選擇怎樣的發展路徑?沿線城市莫不在探索。

“台兒庄,過去可是大運河上一個大水旱碼頭!”從小就生活在台兒庄的李敬善老人說,由於戰火加上運河改道、汽車運輸業的發展,台兒庄古城漸漸凋敝。

數十年過去,地處魯南農村地區、又無工業基礎的台兒庄,靠什麼重現“一河漁火、歌聲十裡、夜不罷市”的昔日繁華?2008年,棗庄市決定,利用保存完好的3公裡古河道、古碼頭等水工遺存,以及15公裡長的水街水巷歷史肌理,重建一座北方水城,走文化旅游業發展之路。

如今,一座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北方水城令中外游客青睞。古城周圍民宿已發展到1.5萬個床位,2018年迎來游客600萬人次。李敬善家的舊址,也被作為台兒庄大戰遺址保護起來。

在文化旅游熱潮中,古城“張帆舉棹”又“活”了。

南端的杭州,先行一步打造的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成功列入大運河遺產點﹔沿大運河建設的20多公裡景觀帶,已成為年接待規模達1200萬人次的國家4A級景區。如今,大運河已成為繼西湖、西溪之后杭州又一張閃亮的旅游名片。

北京通州散落著眾多歷史文化遺存。“無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認通州。”高高矗立的燃燈佛舍利塔,曾見証當年舟楫往來的繁盛景象,如今與毗鄰的3座廟宇一起正被打造為運河文化景區。張家灣古城,明清漕運水陸要沖,如今以古城門、蕭太后運糧河等遺存為基礎,規劃恢復古城風貌。

通州文化旅游區負責人介紹,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正注入新的時代內涵,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等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在加快建設。在京津冀相關區域協同推進下,京杭大運河通州至天津段有望明年實現全面通航,北運河水上觀光旅游將成為一道嶄新的風景……

水與人

為了確保人與水和諧相處,運河沿線各地紛紛出台環保舉措。制度規范下,漁民、船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

2017年,顏國慶的父母從邵伯湖上退出圍網養殖,成為揚州市邗江區沿湖村村民。當年,沿湖村退養水面1600多畝。剛剛過去的2018年,沿湖村又退養水面6600多畝。

大運河到了江蘇揚州、淮安區域,與洪澤湖、高郵湖等湖面幾乎融為一體,稱為“借湖行運”。今年38歲的顏國慶,從小就跟隨父母在邵伯湖上打魚,船到哪裡、家在哪裡,直到中學時一個人上岸讀書。

“水上人家最難過的是冬天,湖上一結冰,船根本靠不了岸。小孩子要上學,就被父母放在一個大木盆裡,從冰上推到岸邊……”在顏國慶的記憶裡,水上人家的生活很是艱辛。

生活雖苦,有魚可捕的日子還是幸福的,漁舟唱晚的美景也讓顏國慶心生留戀。但隨著漁民過度捕撈,漁網越下越多、網眼越來越小,湖裡的魚蝦也越來越少。於是,近20多年來,沿湖村的漁民紛紛轉向圍網養殖。

一道網,又一道網……邵伯湖上圍網密布,將湖面分割成無數個養殖區域。大量飼料投進去,殘渣糞便一點點沉澱,水體富營養化加劇﹔防治水產病害的藥物投進去,水質進一步惡化﹔水生植物銳減,水體自淨能力大幅下降……天一熱湖上便泛起腥臭味。圍網養殖對水質的影響,一年年凸顯出來。

對水環境的威脅,還有運輸業。機器聲回響在大運河上空之前,這條南北水上大動脈行走的是大大小小的木船,人們借風使帆,長長的纖道上留下一代代纖夫躬身拉纖的身影。而伴隨機動船到來的,除了運輸能力的極大提高,還有廢油、廢水。

“早些年行船,是從大運河裡直接舀水用,后來就要用沿途加水站的水,自己行船心裡很清楚,運河水是不能用了。”山東棗庄一家船運企業的負責人王允喜說,發動機產生的油污和污水,船上的生活垃圾,過去很多都直接排到河裡。

“早些年遇到暑熱天氣,還可以在大運河裡洗洗澡,后來連澡也不敢洗了。”王允喜說。

如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確保人水和諧?

2016年開始,揚州以保運河和南水北調東線等為重點,啟動“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在邵伯湖等湖泊啟動退漁還湖、退養還湖等工程,揚州市總計還湖面積將達到15萬畝。

山東棗庄對大運河船舶污染的管理全面展開:船舶按照要求進行改造,加裝污油、污水收集裝置﹔運河沿線碼頭配套建設污油、污水回收裝置,對靠泊船隻的污油、污水及時回收處理﹔海事部門也加大了對來往船隻的監督檢查……

制度規范之下,漁民、船民的環保意識正逐漸增強。

“邵伯湖是該休養了。”58歲的馬長標在邵伯湖上打魚、養魚40多年,如今退出200多畝圍網養殖,精心打理自家的漁家飯店,兩條漁船也成了沿湖村搞水上游覽的觀光船。2019年,沿湖村400多戶漁民將全部上岸。

在棗庄的萬年船閘,我們登上當地運輸戶倪旭的貨船。船艙左右兩側,有污油、污水兩個收集裝置,后艙還放有生活垃圾桶。他的愛人小苑快人快語:“我們這兩套污油、污水裝置改造享受了1萬多元政府補貼,政府這麼大力度抓環保,再向大運河裡亂排亂倒可真是太不像話了。”

水與岸

運河流經現代、走向未來,特別是在遭受多年毀壞亟須生態修復之際,也需要人們多一份景觀建設的現代眼光

大運河,流過江南的粉牆黛瓦,流過碧波萬頃的微山湖,自山東濟寧向北,多是季節性或常年干涸的河床。

“運河之於北方,如同血液。”談及大運河對水資源貧乏地區的重要價值,通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查顯友感嘆。

地處北京城區東南的通州,地勢低窪、河渠縱橫,地表水源90%以上是北京城行洪及排污來水。“北方水城”“九河下梢”,通州人談起與水有關的“美名”,語氣中多有調侃,因為更多面臨著治水的壓力。

然而就在通州,大運河又現一段美景,滿河碧波蕩漾,兩岸楊柳堆煙、槐柏成林。登上岸邊高高的觀景台舉目遠眺,雖是三九時節,但見運河水逶迤而去,一群群野鴨、天鵝游弋其間,藍天碧水、映帶如畫。

這裡,是通州著力建設的大運河森林公園,也是北京市首個萬畝濱河森林公園。

過去,這裡只是大運河幾近斷流的一線河道和一大片荒灘,幾棵殘柳、數叢酸棗、滿眼野蒿、遍地黃沙……用附近村民的話說,就是一個兔子都不做窩的沙崗子。2009年春天,大運河森林公園啟動建設。10年過去,8.6公裡長的運河兩岸,當年種下的小樹,如今已有碗口粗。

拂堤楊柳、照水桃花、菜花耀金、風吹稻香……運河自然風光,是千百年來農耕社會留給人們的美好記憶。但是運河流經現代、走向未來,特別是在遭受毀壞亟須生態修復之際,也需要人們多一份景觀建設的現代眼光。

“十三五”期間,通州實施一系列水生態環境整治工程,通過河道治理、生態清淤、管網建設,來溝通水系、改善地表水、涵養地下水,打造一批水生態修復帶、景觀帶和人工濕地。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通州區已全面消除黑臭河道。

大運河的水景觀,前提在改善水質量,截斷工業對運河的污染,因此,岸上的污水處理水平至關重要。在通州,我們走訪了當地最大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18萬噸的碧水污水處理廠。

這是一個建在地下的污水處理廠,周邊不遠處就是新建的商品房小區。“3年前可不是這樣,每年居民的投訴都有上百起。”污水處理廠負責人介紹,那時候污水處理露天進行,每到夏季,水池裡不斷冒著深綠色的渾濁水泡,氣味難聞。2015年,碧水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污水地下處理、地面種草植綠,不僅沒了臭味,而且美了環境,這裡反倒成了居民茶余飯后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黑臭的污水流進處理廠,出來時主要指標已達到Ⅳ類水質標准。通州城區大部分再生水,從這裡流入旁邊的玉帶河,經運河支流蕭太后運糧河,最后流入京杭大運河。

讓大運河成為水清岸綠的景觀帶,越來越成為運河兩岸城市的共識。

大運河流經揚州,北高南低,水流急轉直下。為減緩水流速度,明萬歷年間,大運河揚州城區一段直線100米的河道改彎為1.7公裡,是為“運河三灣”。隨著城市發展,三灣地區成為揚州一片叢雜之地,有皮革廠、農藥廠、城中村、垃圾場……

2015年,揚州利用三灣原有的運河濕地資源,在3000多畝土地上啟動三灣濕地公園建設。先是搬遷企業、拆除碼頭、清理違建,然后是水系疏浚、駁岸改造、濕地修復,三灣公園內種植下500多種花草樹木,綠化率達到80%以上。

如今,揚州又在三灣大運河上架起凌波、剪影二橋,沿河修出3公裡環形休閑步道,岸上建起籃球場、城市書房等文化體育設施,一個水清景美的城市生態休閑公園初具規模。

雖是隆冬時節,三灣濕地公園依然生機盎然,美麗的白鷺翩躚其間,“小鳥用翅膀來給生態投票”。大運河愈發年輕,現代化的生態景觀,正為千年運河注入青春活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5日 13 版)

(責編:賀迎春、董菁)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