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排污智能管控系統顯示,豪杰塑料廠目前生產設備在運營,但治污設施沒有用電信號,疑似未正常開啟,請馬上通知網格員到廠檢查。”隨后,環保部門對這家企業進行了執法檢查,發現企業生產工藝與管控系統軟件不匹配,已要求其調整相關參數。
近年來,隨著環境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山東省各市縣數以萬計的重點工業企業基本都已安裝了治污設施,但限於監管力量不足等因素,企業治污設備有無開啟、是否正常運轉等很難監管到位。企業排污智能管控系統,是高唐縣環保局執法監管的新式“武器”。
監控生產設施和治污設施用電,精准發現異常情況
日前,山東省高唐縣環保局副局長王琳帶隊趕赴企業開展執法檢查。在路上,檢查組收到企業排污智能管控系統的報警信息,隨即聯系琉璃寺鎮環保所,督促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到問題企業督導檢查。
隨后,記者隨王琳一行來到位於人和街道的維克多利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監控系統顯示,當日6:15開始,這家企業一台UV光氧淨化處理器停運了一個半小時。經現場檢查,未發現異常情況。
企業相關負責人解釋,這段時間治污設備出現了故障,企業迅速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搶修,目前已恢復正常。王琳告知他們,目前監控系統尚處於試運行階段,待正式運行后,監控信息將作為處罰依據,希望企業規范運轉治污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
“以高唐縣為例,目前全縣涉水、涉氣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僅有不到20家,這些企業安裝了省市縣統一聯網的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測系統,排污狀況可實時掌控。但還有近千家中小型企業,限於安裝條件、經濟成本等原因,僅上馬了治污設備,尚未安裝在線監測系統,環保部門無法確保其治污設施始終正常運轉、發揮治污功效。”王琳對記者說。
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高唐縣環保局聯合江蘇一家科技公司,研發了以用電監控為核心的企業排污智能管控系統,對企業生產設施和治污設施用電情況進行比對監控。
“系統從‘用電分析’的角度,摸清企業生產、治污設施的關聯關系,通過採集治污設施電流、電壓等電量參數,與生產設施運營時段相比對,可精准發現治污設施未按規定開啟、低效運行等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觸發警報,並通過手機APP及短信等形式推送給執法人員。”系統研發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
重點查處問題企業,監管更加有的放矢
“治污設備從無到有,從有到用,從用到達標,這是一個過程。通過這套系統,先倒逼企業將治污設施運轉起來﹔隨后,我們再根據報警信息,重點查處問題企業,做到有的放矢,從而大大提升了監管效能。在此基礎上,採取例行巡查、隨機抽查等形式,對其他企業強化日常執法監管。”高唐縣環保局大氣辦主任梁洪利對記者說。
高唐縣環保局宣傳科長於寧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已在218家重點涉氣企業安裝了用電監控設施,通過智能管控系統終端,實現了各企業電能消耗過程、設備運行狀態、生產作業行為的“可視化、數字化、精細化”管理,同時為秋冬季錯峰生產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記者從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了解到,中小型企業的排氣筒或排污口較小,大多不具備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控設施的條件,環保部門無法實時監控這類企業排污情況。高唐縣的智能管控系統,可對治污設施用電情況進行監控,間接掌控了企業排污情況,豐富了環保部門的監管手段,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偷排偷放等問題,為市縣環保部門執法監管再添利器。(記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