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塘工業園有望實現污水“零排放”

“綠色動能”能否接軌創新動能

2019年02月20日08:43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綠色動能”能否接軌創新動能

  大塘工業園區是省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可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大塘鎮供圖

  欣濤科技是大塘工業園區新材料企業龍頭之一。受訪企業供圖

  新材料產業在大塘擁有較好發展基礎。

  資料圖片

  2018年,由於環保壓力較大,國內大批無法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紡織企業關停,廣東紡織印染產業集聚程度較高的廣州新塘、汕頭等地,紡織印染企業關停現象仍在持續。

  同是2018年,同是以紡織印染產業為主,大塘工業園卻呈現另一番景象:不少紡織印染企業訂單量大幅增長,生產線在旺季滿負荷運轉﹔園區供氣、供熱總量持續增長,招商引資勢頭向好,園區的生產火熱與外圍的行業“寒冬”形成鮮明對比。

  從2002年開發建設實現工業進園,到逐步形成集中供熱、集中供氣、集中中水回用的循環經濟式供應鏈,再到即將實現污水“零排放”,“生態環保型現代工業園區”讓大塘工業園不僅避開了環保壓力倒逼下的一輪產業洗牌,還形成了周邊區域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讓紡織印染產業、精細化工產業煥發新機。

  但不容忽視的是,傳統產業的產能瓶頸、轉型升級壓力始終如影隨形,在區域加速轉換發展動能的關鍵節點,大塘工業園作為省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可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綠色動能”能否順利接軌“創新動能”,為三水乃至佛山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一條示范路徑?

  行業大洗牌下的“大塘盛景”

  2月16日,佛山市佳利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利達”)網站挂出《天然氣專線工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眾參與信息公示》,稱擬投資5313.24萬元新建天然氣專線工程項目,項目為了增加供氣調節的靈活性。作為大塘工業園集中供熱、集中供氣、集中治污、集中中水回用的運營商,佳利達2018年以來在污水處理、供氣供熱等領域持續加大投資力度,背后是園區發展的環保要求以及產能增長需求。

  2018年,佳利達的工業污水處理總量、供應天然氣總量、供應蒸汽總量均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其中工業天然氣供應量同比增長約20%。從佳利達的市場結構來看,在污水處理方面,紡織印染企業的用水量佔到90%以上,其次是精細化工,再次便是家具木業和塑料皮革﹔在供應天然氣方面,紡織印染的用氣量佔比達到80%以上。

  目前,大塘工業園產業構成以紡織印染、精細化工、五金機械、塑料皮革和家具木業等5大產業為主,佳利達的市場數據與園區產業結構出入不大。“園區紡織印染產業是園區的用能主力,從用能數據可以看出該產業在2017年、2018年的生產形勢都相當不錯。”佳利達副總經理張良軍分析,背后原因一是企業訂單量增長較大,二是近兩年較多紡織印染企業進入園區。

  2016年底以來,江浙一帶以及廣東的廣州新塘、四會、汕頭等地區一批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紡織印染企業相繼關停。2018年下半年,中國四大內衣基地之一的汕頭市,開始加緊潮南紡織印染中心的建設步伐,推動紡織印染產業入園。汕頭應對環保壓力下的產業發展模式轉換,實質是廣東乃至全國紡織產業的轉型路徑。

  而大塘工業園區卻比同類紡織印染產業集聚區早了十多年邁出步伐。2002年,大塘工業園啟動建設推動工業入園,紡織印染產業開啟園區集群化發展之路﹔2004年,園區成功申報為“廣東省可持續發展試驗區”﹔2008年,再獲得“廣東省可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稱號。2015年前后,園區集中供熱、集中供氣、集中中水回用的循環經濟式供應鏈已經建成。據佳利達透露,隨著污水處理技術能力和技術不斷提升,2019年園區將有望實現污水“零排放”。

  相比外圍的紡織印染企業終日提心吊膽,存在被關停的風險,大塘工業園內的企業則安穩多了,訂單量節節上升,生產情況穩定,能源供應、污染處理等問題均得到園區統一解決。

  “以前客戶上門是看企業的資金流、產品交貨期,現在客戶上門都是看園區的配套環境,能否符合環保要求,他們都擔心供應商突然就倒了。”佛山市佑隆印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宜平說,全國各地的客戶在三水看到大塘工業園區的配套能力都很放心。佑隆印染2018年的產銷依然保持穩步增長,銷售收入實現20%的增長。

  事實上,由環保倒逼的行業洗牌不僅發生在紡織印染產業,在精細化工領域也幾乎同時進行。得益於大塘工業園在綠色循環經濟的及早布局,環保倒逼下的行業洗牌反而為園區和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市場蛋糕:關停企業的訂單流入了競爭力較強的大塘企業口袋,完善的綠色循環經濟供應鏈讓區外企業慕名而來。

  傳統產業選擇的“退與進”

  在國內主要紡織印染產業集聚區才開啟謀求轉型的空檔期,配套成熟的大塘工業園擁有了搶佔發展資源的領先優勢。國內不少紡織印染企業、精細化工企業自2017年以來頻頻主動上門,表達希望進駐大塘工業園區的意願。這時的大塘工業園,面臨的更多是“要,還是不要”的問題。

  2018年6月中旬,大塘鎮出台了《大塘鎮二次招商項目准入管理辦法》(下簡稱《管理辦法》)。“二次招商項目”是指除政府儲備用地項目外,以各種方式對現有企業的土地或廠房再利用的項目。與早期招商隻注重經濟效益不同,《管理辦法》對項目的考核以經濟效益和環保為兩大主要標准,將畝產稅收標准提升為原來的兩倍,優先引進無生產行廢水外排、不佔用VOCS指標的項目,這意味著高污染高能耗項目無法進入。

  《管理辦法》的出台,實質是以傳統產業為主導的大塘工業園區,自身也在謀求轉型升級新路徑,探索維持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新模式。

  “紡織印染產業在近兩年雖然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但是一些瓶頸也隨之顯現。”三水古閏紡織印染研究院執行院長楊志秋去年調研了大塘40多家紡織印染企業發現,產能瓶頸、創新能力、利潤空間是企業當下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佛山市名州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名洲紡織”)總經理張漩這兩年一直在尋找利用企業現有土地空間擴大產能的方法。名州紡織銷售收入2017年為1.8億元,2018年已經超過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0%,生產車間一直處於滿負荷運作的狀態。“有訂單我們也不能多接,產能有限。”張漩說。

  隨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印染行業規范條件(2017版)》和《印染企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國內全面推開排污許可制度,印染企業要求持証上崗。張漩說,排污許可証核發非常嚴格,企業現有廠區持有排污許可証,印染環節隻能在現有廠區進行,即使再新購用地新建廠區也沒有資格開展印染生產。

  為了解決產能問題,名洲紡織把原來堆放原料和成品的倉庫改造成生產車間,另外在華南紡織創新科技園租用場地作為倉庫,增加了額外的物流和倉儲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還有的企業採取並購等方式擴大產能,如佛山市豐澤紡織有限公司2018年收購了園區兩家企業,擴大產能,上新的染色布生產線。

  除了產能瓶頸,利潤率被逐步擠壓也是紡織印染行業面臨的問題。在筆者對佑隆印染的採訪中,林宜平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即使訂單量多,關鍵還是得有利潤空間。”張漩也坦言,名洲的銷售收入增速那麼高,但利潤的增速隻有20%左右。

  受國際油價上漲及環保壓力關停大批化工企業影響,2018年以來紡織印染行業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為企業帶來較大壓力。此外,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也是紡織印染企業利潤空間被擠佔的主要原因之一。

  楊志秋認為,紡織印染企業之所以存在產能瓶頸和利潤壓縮問題,不僅因為現有土地空間有限、人力和原材料成本趨高,同時也因為企業自動化程度和應用設備技術先進水平不高,制約了企業生產效率、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工業上樓”、智能制造的新探索

  從上述種種跡象可以看到,大塘工業園區轉型升級壓力並不小,一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發展效益的壓力,二是維持發展后勁需要尋找新產業、新增長點的壓力。

  沒有夕陽行業,隻有落后的企業。國內被關停企業的市場蛋糕被重新分配,名洲紡織、豐澤紡織、佑隆印染、奕美化工等一批企業訂單增長態勢保持向好,反映了紡織印染市場仍有較大開拓空間,以及園區企業不俗的綜合競爭力。值得關注的是,園區內雲集了Zara、H&M、迪卡儂、優衣庫、BOSS、POLO等國際知名品牌的供應商。大塘工業園主打中高品質的產品,與江浙地區以中低端紡織品為主,已經形成了差異化發展格局,為今后的市場競爭奠定了品質基礎。

  古閏研究院撰寫的《三水區大塘工業園紡織印染行業可持續發展調研報告》提出,園區企業普遍存在清潔生產領先設備少、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低、自有研發機構少、生產工藝有待改進等問題,園區紡織印染產業與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古閏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園區內企業生產一次成功率平均大約在50%,國內部分技術領先企業一次成功率可達95%。而一次成功率對企業利潤率起著關鍵性影響,一次成功率更高,意味著企業重復投入更少,產出效益更高。

  有差距,即意味著擁有更大提升空間。“工業上樓”、智能化生產或將是大塘工業園區內企業解決產能瓶頸、提升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需求的破題之道。筆者走訪調研多家企業了解到,紡織印染、精細化工均屬於實施“工業上樓”門檻較低的行業,如紡織印染的卷布、驗布等多個生產環節的設備均可以“上樓”,破解用地不足的難題。目前,大塘工業園區內已經有企業探索“工業上樓”,三水聯潤染整有限公司建設的新廠正是高層廠房,以“垂直生產線”在有限的土地增大產能。

  為突破土地空間制約帶來的產能瓶頸,以及勞動密集性質帶來的人力成本高企,園區部分紡織印染企業已經著手引入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減少人力,一來提高生產效率解決產能問題,二來減少人力成本、提高產品穩定性,實現擴大利潤空間。2018年,大塘共有25家企業完成技改備案,生產效率和產品穩定性得到明顯提升。

  “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發掘市場需求,也是幫助企業增加利潤率的有效途徑。”林宜平說。佑隆印染是行業內較早引入數碼印花技術的企業,相比傳統印花技術,以數碼印花為基礎技術的功能性產品利潤,是傳統產品利潤的3到5倍。但像佑隆印染、名洲紡織等擁有行業內領先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在園區內仍是少數,政府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時仍須多加引導,幫助企業形成創新意識和差異化發展理念。

  新材料產業機遇下的再創業

  紡織印染、精細化工等產業態勢向好,帶動大塘經濟指標實現向好增長。2018年數據顯示,預計全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6.02億元,增長12.8%﹔稅收入庫9.16億元,增長20.8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5億元,增長32%。全年引進49個招商項目,總投資額54.87億元,超億元項目20個,超5億元項目3個,超10億元項目1個。

  可以看見,在當前乃至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紡織印染、精細化工等優勢傳統產業依然是保持大塘工業園區經濟穩增長的根基所在,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亟需加快。另一方面,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機遇之下,要對接先發地區的資本、技術、人才要素溢出,對大塘工業園發展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這要求園區從載體到服務、產業到企業都要有質的提升,形成新產業、新業態作為后續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點。

  2019年大塘鎮第十三屆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提出,大塘鎮要堅定不移走工業立鎮、發展實體經濟的道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除無效供給,培育創新動能,降低運營成本,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聚集。其中一個抓手便是培育新材料產業作為新興主導產業,謀劃建設廣東新材料基地。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導者,其從產業鏈上游發力,關系著下游產業的創新。大塘工業園發展新材料產業具備先天優勢,從曾經的傳統化工到如今的精細化工,為新材料產業發展奠定了產業基礎。同時,大塘工業園是廣東省四大化工專區之一,也是佛山市唯一化工專區,新材料企業在園區內發展、擴產擁有相對大的空間和自由度。

  司馬化工、西隴化工、欣濤新材料、奕美化工等一批精細化工龍頭企業,緊抓當下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機遇,紛紛向化工新材料領域進發。欣濤科技自主研發的“非瀝青基高分子防水卷材抗紫外線專用熱熔壓敏膠”,填補了行業內熱熔壓敏膠無抗紫外線功能的市場空白。奕美化工的“仿活性、仿酸性染料染色技術”將能取代傳統活性、酸性染料的印染加工,1噸布從印染到洗水整個過程大約能節約30噸水。

  目前,在國民經濟需求的百余種關鍵材料中,約三分之一國內完全空白,約一半性能穩定性較差,發展新材料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有研究數據顯示,預計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在2018年—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72%,2022年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53萬億元。

  在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機遇下,大塘工業園將如何發揮其他工業園區無可比擬的綠色循環經濟優勢,依托原有的產業基礎,選擇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細分領域,仍需進一步探索出明晰的路徑。

  ■相關

  “智能制造+新材料”:

  30人企業

  創造超2億產值

  走進司馬化工(佛山)有限公司,第一印象就是這家企業規模不大,佔地僅約40多畝,整個公司的員工算上保安僅30個人,其中一線普通工人隻有11名。就是這樣一家“小”企業,卻已經連續多年納稅超1000萬元,2018年產值依然超過2億元,保持超10%的增長。

  事實上,司馬化工(佛山)並不小,而且背靠實力雄厚的德國企業ZSCHIMMER SCHWARZ化工集團。司馬化工(佛山)生產�工程經理汪元樂介紹,司馬化工(佛山)自落戶大塘工業園區以來,一直都是以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投入為主,企業員工數量一直不多,但產銷量卻每年都能保持穩定增長。司馬化工(佛山)成立之初,生產工人僅有兩個人,后來為了滿足市場需要不斷增資擴產,工人數量逐步增加。

  “我們的工人都很輕鬆,設備可以完成絕大部分生產環節,工人管理設備好就行。”汪元樂說,到了下班時間工人就可以下班,機器還可以繼續運轉。如公司在2013年新上的陶瓷助劑生產車間,在旺季時,車間的陶瓷墨水設備都是24小時不停運轉,而負責該車間的工人隻有6個人,每到晚上便准時下班,唯有設備依然在運行。

  汪元樂介紹,司馬(化工)佛山每年在設備上的固定資產投入非常大,德國企業相信最大程度地依靠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能夠減少人為因素的產品品質不穩定,而且能夠給員工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我們每上一個新項目,第一時間學習的便是新設備、新技術。”汪元樂說。

  大塘工業園發展新猜想

  猜想一:發展紡織印染裝備產業

  由於大塘工業園內紡織印染企業的設備應用水平與國際、國內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產業轉型升級將催生對智能化生產設備、清潔生產設備等先進裝備的大量需求。如紡織業基礎較好的江浙地區,近年已經著力布局智能紡織印染裝備產業。大塘工業園是否有可能結合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帶以及佛山培育萬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機遇,借助佛山國家高新區三水園區在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帶動效應,以智能裝備應用推廣和招商引資為抓手,培育配套紡織印染產業轉型升級的紡織印染裝備產業?

  猜想二:打造傳統產業“工業上樓”示范園

  相比一些生產設備體積龐大、重量大的行業,紡織印染、精細化工的大部分生產設備均可以實現在高層生產,打造“垂直生產線”。實現“工業上樓”,一來有效破解傳統企業增資擴產土地載體不足的瓶頸,二來有利於園區的資源實現高度集約化利用,騰出空間發展新業態、新產業,實現從傳統工業園向都市型園區轉型。大塘工業園區是否可以探索打造傳統產業“工業上樓”示范園,通過出台政策、政府引導、加強規劃等方式,引導新建廠房、“三舊”改造項目實現由平層向高層轉型,提高園區的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梁楚欣)

(責編:朱傳戈、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