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森林公園建設品質,打造森林公園建設品牌

東莞森林公園為城市品質提供生態支撐

2019年03月12日19:27  來源:南方日報
 

3月9日清晨,同沙生態公園剛下完一場雨,灩瀲橋長堤如帶,湖面煙雨朦朧,遠處群山蒼翠,有如一幅嶺南畫派的寫意山水……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早已成為“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一張綠色名片。

近年來,東莞以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這一中心工作為抓手,大力建設綠色生態公共產品,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7.4%,全市建立森林公園19個,面積341.4平方公裡,年迎客逾2000萬人次,森林公園個數和佔比面積均居全省前列。銀瓶山森林公園清溪景區榮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廣東十大最美森林稱號,大嶺山、大屏嶂和銀瓶山森林公園被評為廣東省“四星級”森林公園。

一片片綠色的森林,為東莞城市品質提升提供有力生態支撐。

精准施策▶▷森林公園生態品質大改善

在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努力建設世界一流森林城市群的更高站位上,東莞市委、市政府將森林公園建設納入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的十大提升行動之一,通過大力推動森林公園高標准建設,進一步拓寬城市生態容量,不斷增強林業生態公共產品供給能力,努力實現生態惠民、綠色樂民。

“我們始終堅持把便民惠民作為公園建設的立足點,在保護優先的原則下合理開發利用生態資源。”東莞市林業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理順規劃管理邊界、開展專項性規劃等方式,科學把握森林公園品質提升方向。

目前,東莞已初步編制《東莞市森林公園建設發展規劃》,科學劃定市級森林公園的規劃控制線,統籌開展森林公園民宿項目、交通配套、康養基地等規劃設計工作,引領森林公園高品質發展﹔啟動修編大嶺山、大屏嶂和銀瓶山等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使森林公園規劃與城鄉規劃管理有效銜接﹔完成同沙生態公園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重點規劃同沙生態公園東西南北四個入口景區和同沙水庫生態治理項目,力爭將其打造成一個以環境教育、生態文化傳播為使命,體現綠色科技、低碳生活智慧,展現森林城市、濕地花園之美的城市生態公園。

此外,還修訂《東莞市森林公園管理辦法》,出台《大屏嶂、大嶺山、銀瓶山森林公園財務管理辦法和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形成《森林公園綠化養護和環境管理制度與考評標准》《森林公園環境衛生管理制度與考評標准》《東莞市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建設工程審批流程》等制度。

一系列的精准施策,讓全市森林公園生態品質實現大改善。

提升服務▶▷不斷提升森林公園游覽體驗

駕車駛入大屏嶂森林公園,車窗外綠影婆娑,清風拂面,一派愜意。步行也是不錯的選擇,踏入竹徑景區,一路翠竹,曲徑通幽,錯落其中的亭台供人休息,不打擾徒步觀景的興致。

大屏嶂森林公園是東莞森林公園的一個縮影。據東莞市林業部門介紹,近年來充分利用和發揮資源優勢和生態稟賦,對標國家4A級景區標准,進一步提升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游客的游覽體驗。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啟動銀瓶山森林公園三期項目建設,完成大嶺山森林公園石洞核心景區、白石山景區、林科園等核心景區升級改造,打造黃旗山城市公園鯉魚湖五彩林等特色景觀,努力打造市民喜愛的生態休閑旅游基地,積極探索省、市兩級共建森林公園模式,規劃利用廣東省屬樟木頭國營林場資源,與市銀瓶山森林公園簽約共建樟木頭景區。

在便民服務方面,完善、統一園區各類指示、警示牌的設置,明晰安全指引,完成廣播系統提升改造和公共建筑防雷整改等項目建設,推進森林公園智慧導游系統建設,大嶺山、大屏嶂、銀瓶山、黃旗山森林公園和同沙生態公園都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在信息發布、景區導游、文化宣傳、科普教育等方面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在交通管理方面,完善道路防撞柱建設,通過加快停車場建設、拓寬車行道、聯通人行道等方式解決交通擁堵,完善節假日森林公園車流人流疏導、停車管理預案,保障森林公園出入有序。

立足文化▶▷有效拓寬森林公園內涵外延

依托現有資源本底,東莞不斷拓寬森林公園特色旅游,以大嶺山森林公園康養基地為試點,推動形成森林養生、綠道休閑、人文內涵一體化的生態旅游體驗。

例如,去年以來,大嶺山森林公園協助舉行東莞森林馬拉鬆比賽,大屏嶂森林公園舉辦首屆竹文化節,銀瓶山森林公園舉辦植物達人、觀鳥比賽等科普活動,黃旗山城市公園在首屆東城旅游節上引進了大型光影水舞秀項目﹔開展林業科普建設,建成銀瓶山森林公園科普館,完善林科園生態教育實踐基地,積極發揮林科所BGCI成員、全國林業科普基地的作用,試點開展導游、講解員、志願服務等專項工作,舉辦以東莞鄉土植物保育等為主題的各項科普活動。

“一系列生態文化活動促進森林資源向旅游資源轉變,向社會公眾傳播生態文化、弘揚生態文明,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東莞市林業部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市林業部門將繼續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建設“美麗東莞”為己任,全面提升東莞森林公園建設品質,全力打造東莞森林公園建設品牌,為東莞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提供有力生態支撐。

東莞推進森林公園

品質提升六大計劃

東莞林業部門將遵循“以人為本、園城互動、多元融合”的總體原則,繼續有條不紊地推進森林公園品質提升,具體開展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優化森林公園布局

設立紅花油茶和寶山森林公園,開展銀瓶山森林公園三期建設,啟動黃江巍峨山等一批鎮村森林公園建設,繼續完善常平旗嶺、虎門威遠島等森林公園建設,到2020年建設20個森林公園,力爭將銀瓶山森林公園打造成5A級旅游景區,將大嶺山、大屏嶂森林公園打造成4A級旅游景區。

(二)豐富森林公園底色

以“點面相應、遠近結合”為原則,編制《東莞市森林公園彩色林建設規劃》,近期在公園主要出入口、重點景區、森林步道周邊,以營造多彩花境等方式提升公園景觀,遠期針對主要連片地塊補植套種觀花、觀葉樹種,力爭通過三到五年時間,打造出四季景觀富於動態變化的震撼性多彩景觀效果。

(三)提升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森林公園提升項目的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提高參與體驗,改善各森林公園的門面形象,規劃增加園區游覽道路57公裡,增設游客服務中心,按“旅游廁所”標准全面新建或升級園內公廁等。

(四)完善交通體系建設

加快園內交通建設,加強與鄰近鎮街交通對接,實現森林公園與城市之間無縫對接。新建10個停車場和服務驛站,提供車位4000余個,在森林公園出入口和主要景區附近推廣建設智能化、立體化的生態停車場,試點引入地下停車場、租用社會停車場,擴充公園停車容量,最大限度緩解停車位不足的問題。

(五)開展森林康養建設

按照發展全域旅游的思路,提供差異化的旅游體驗和服務,建設大嶺山森林公園康養基地等一批森林康養基地、景區綜合服務區、科普展示館等游客服務項目,全方位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等需求,打造森林公園旅游品牌。

(六)加大自然科普和林業科技建設力度

利用各類文化載體,精心組織一批特色節慶和生態科普活動,大力開展森林公園自然教育,借鑒深圳等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建設一批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徑和生態林建設示范區,依托林科園、珍稀植物園等平台,完善軟硬件設施配套,增進人與自然的互動。

撰文:陳琬瑩

(責編:初梓瑞、庄紅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