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北極冰川

陳建芳

2019年05月08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正在消失的北極冰川(科技大觀)

近來,不少研究發現,古老的北極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到本世紀中葉,北冰洋很可能會進入夏季無冰的時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氣候變暖無疑是主要原因。據科學家測算,北極地區變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1980年以來,局部升溫甚至達3.5攝氏度,升溫幅度大大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2攝氏度目標。2016年以來,北極中心區域冬季多次出現爆發性增溫現象,使得2016—2017年北極年最大海冰覆蓋范圍達到了1979年以來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蓋面積也縮小約30%。

北極升溫和海冰的快速減少已經產生一系列顯著影響。

首先,北極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在陸地上,積雪快速融化,植被覆蓋增加,樹線北移﹔在海洋裡,溫度和光照的增加促進了浮游植物的生長,魚類等隨之北上,漁業資源也北移。極地是全球生態安全的屏障,作為地球上的生態脆弱帶,這些變化可能給寒冷生態系統的微妙平衡帶來重大破壞。

其次,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循環過程發生極大改變。北極是目前地球上碳源匯格局變化最劇烈的地區。

碳源和碳匯分別指二氧化碳的釋放源和吸收體。一方面,地表大量營養鹽物質在冰層融化后被沖刷入海,開闊海域面積和持續時間增加,都有利於海洋植物的生長,加強了碳從海洋表層向深層的轉移和埋藏,這一將碳“抽”入海底的過程也被形象地稱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凍土層加速融化加劇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釋放,海域的擴張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對二甲基硫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可見,碳源和碳匯在北極都有所增加。總體來說,北冰洋是大氣二氧化碳的“匯”,但這個“匯”涉及上述陸地與海洋物質交換的多種過程,未來究竟會如何變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最后,北極地區發生的海—冰—氣相互作用過程也對北半球的氣候和極端天氣產生了影響。北極海冰面積減少會導致北半球冬季大氣環流場的變化,造成中緯度氣壓降低和高緯度氣壓升高,給北半球國家帶來頻繁的寒潮與暴雪,甚至影響霧霾的擴散。此外,冰層的融化也會導致海平面的升高。據估算,如果格陵蘭島的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約7米。即便較小的海平面上升,加上台風、風暴潮等極端天氣的共同作用,也將給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災難。

北極的快速變化也能帶來新的經濟機遇:北極航道通航能力增強,油氣、漁業等資源開採的條件將大為改善。然而,對於北極,我們已知的還很少,未知的還太多。未來,對北極變化情況及其生態效應影響還需開展更多的科學研究。在此基礎上,各國也應立足長遠,為應對氣候變化、規范北極治理積極展開磋商和合作。

(作者為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人民日報》( 2019年05月08日 17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