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熱,海風變化莫測。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轉隸至生態環境部的首次海上監測任務,組織精兵強將兵分三路,沖在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最前沿。
近日,6艘作業船舶,31名出海作業人員,累計航程約2165海裡,先后在遼東灣航段、渤海中部航段和萊州灣航段121個站位,採集水樣共2955個,獲取現場數據2096組,為精准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為渤海生態環境狀況的科學評估提供依據。
組織精兵強將,科學設計航段,編制監測方案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吹響了號角,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海洋中心”)按照《2019年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方案》相關要求,精心籌備,組織精兵強將,組建監測隊伍,根據監測站位分布和水深地形條件,設計了遼東灣航段、渤海中部航段和萊州灣航段3個航段,聯系調度6條作業船舶,購置採樣瓶、移液槍、真空泵等採樣和預處理儀器等設備,准備充分,為海上監測打下堅實基礎。
科學編制監測方案,做到“三個明確”,確保按照規定流程完成。明確監測點位布設,具體到點位的經緯度﹔明確監測項目,確定必測項目22個、選測項目1個,其中必測項目包括8個水文及氣象指標、14個化學指標﹔ 明確每一項分析方法,其中水溫、鹽度、pH、溶解氧、化學需氧量5項需在船上完成分析,其余活性磷酸鹽、亞硝酸鹽氮、硝酸鹽等按照規程運送到中心試驗室分析。
萊州灣航段負責人劉娜介紹,海洋中心對本次監測做了全程的質量保証和質量控制,做到“5個規范”。即從監測人員的專業培訓持証上崗,到儀器設備與器具全面調式校准,採樣瓶的空白測試,樣品獲取和實驗室測試,每一項工作都明確了具體操作流程和規范。
對人員資質、儀器檢定、標物有效進行嚴格審查,採取了樣品瓶抽檢、全程空白測試、現場10%平行樣測試等多種質控方式,為本次能出具准確、真實的監測數據提供有力的保障。
克服氣溫、海況、噪音等困難,嚴謹細致有序開展監測
海洋中心最先召開了本航次監測工作動員會,此后幾天裡,各航段的31名工作人員精神飽滿地陸續登上監測船,開始執行記入史冊的一次任務。
正值季節變換,海風變幻莫測,海上作業經常遇到的各種困難隨之而來。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每條船在大風間隙跟海風“搶活”,頻發的涌浪讓幾乎所有人都暈船,嚴重者嘔吐不斷……
面對變幻莫測的海況,監測隊員克服氣溫低、海況差、暈船、高分貝噪音等困難,按作業程序和分工,一絲不苟,環環相扣,有序工作。
“在每個監測站位,監測人員首先要做好相應准備工作,包括提前連接電腦和溫鹽深剖面儀(CTD)+採水器電纜,確保通訊正常。根據作業計劃准備並核驗監測參數、採樣瓶、固定劑等信息。”化學室副主任林忠勝說。
其次,待船停穩,監測隊員根據站位的實際水深,進行CTD+採水器採水層位和對應深度的參數設置。利用電動絞車,將CTD+採水器投放入水,感溫,再下放至距海底約2米深度,然后回收至調查船甲板。
再次,完成監測站位的水溫、鹽度等參數監測和海水樣品分層採集工作。同時,利用透明度盤和水色計等設備開展水體透明度和水色現場監測,並判斷和記錄現場海況等級。
最后,通過CTD+採水器軟件,導出並保存水溫、鹽度等參數的監測數據。同時,監測隊員按溶解氧(DO)、PH、化學需氧量(COD)、營養鹽、葉綠素a、懸浮物質、重金屬等的順序,依次完成各層位海水樣品分樣和現場固定等工作。
121個監測站位,根據每個站位水深情況,設置1-4層採水層位,對應採集水樣為9-36份,共採集海水樣品2955份。“每一份樣品被採集完成后,主要分析工作立刻在船上及陸地實驗室完成。”化學室主任姚子偉說。
船上採樣后,溶解氧、COD、PH、溫度、深度、水色、透明度等測項,按照質控要求,在船上完成現場測試、分析和記錄。
對其他測項水樣,要添加固定劑、過濾、萃取等樣品預處理,冷凍或者冷藏保存,待運送到陸地實驗室完成。例如COD水樣採集后,監測人員需定量轉入三角燒瓶,依次加入氫氧化鈉和高錳酸鉀溶液,並置於電熱板上煮沸,持續約10分鐘。然后冷卻至室溫,定量加入1+3硫酸溶液和碘化鉀,置於暗處靜置一段時間,最后完成滴定分析和記錄。
再比如,重金屬監測項目需現場採集不少於200毫升海水樣品,利用安放玻璃纖維膜的過濾器過濾水樣,樣品瓶收集約50毫升過濾后的水樣,並定量加入1+1硝酸溶液固定。然后將樣品瓶裝入密封袋置於陰涼處或冷凍保存。樣品帶回陸地實驗室后,再完成各重金屬成分(銅、鋅、總鉻、汞、鎘、鉛、砷等)濃度的分析測定。23項中,每一項都要按照質控要求在船上完成相應工作。
風小時,抓緊採樣﹔風大時,避風學習交流
風小時,抓緊採樣、甚至要在凌晨作業﹔風大時,錨地避風、集中學習、談話交流。來自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向陽紅81號船,是“蛟龍號”的實驗輔助船,在渤海中部航段曹妃甸港錨地避風時,姚子偉主持並組織大家學習中央領導關於“提高政治站位 緊盯突出問題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講話精神,以此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和擔當,鼓舞士氣。
遼東灣航段的易海隆7號船,在長興島附近錨地避風時,大家情緒低落和焦躁,林忠勝等3名黨員組織召開全體人員會議,強調平穩心態,做好長時間“戰斗”的准備,與大家談心交流,並對每位同志所表現出的責任感給予充分肯定,消除了大家的低落情緒。
萊州灣航段的遼大中漁15398號船,在龍口港避風時,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根據天氣預報信息,決定在兩次大風間隙的凌晨出發赴預定海區作業,但返航途中天氣提前變差,又突發船舶循環水系統故障導致螺旋槳停機,船舶在五六級海況中搖晃了近半小時。但大家沒有慌亂,而是及時排除險情,安全返回避風港。
面對渤海海域惡劣的海況,出海作業人員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鋼鐵一般的意志、勇於擔當的精神,圓滿完成了監測任務。
目前,已經進入緊張的海水樣品實驗室分析階段,分析測試結果將為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提供關鍵數據支撐和重要決策依據。(記者 楊安麗 通訊員 徐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