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山石刻:

種下綠蔭引客來

李承駿

2019年05月10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種下綠蔭引客來

朱山石刻文化園風光

郝 平攝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的吳庄、陳溝、婁山村一帶,遠山、樹林、水面、春花,構成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站在山上遠眺,阡陌一片新綠,遠景是村民房舍儼然,中景是一處處景觀掩映山林﹔立在山間近觀,水清清,石嶙嶙。

“眼前的‘森林’不是原始森林,而是人工種植林。朱山、婁山以前都是荒山野嶺,三年間變成了森林。”當地一位老人一邊感慨,一邊向游客介紹。

永年是一座有7000多年文明史、2000多年建縣史的歷史名城,境內有歷史文化遺存321處,其中趙王陵遺址、廣府古城、朱山石刻等6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朱山石刻”鐫刻於朱山之巔一塊天然石面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華摩崖石刻鼻祖”。石刻記載了漢高祖劉邦之孫趙王遂與群臣在朱山飲酒應對的情景。這一石刻在清道光年間被發現,並公諸於世,其拓片先后被英國、法國、日本等多國博物館所珍藏,並吸引著海內外眾多書法家和考古學家前來考察研究。

永年在2015年啟動“朱山石刻”遺址保護開發工程,組建河北金朱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對朱山石刻及其周邊包括朱山、婁山等地進行開發,打造集歷史文化遺址與休閑娛樂度假於一體的“朱山石刻文化園”。

短短三年,昔日荒山變“綠洲”,這裡完成了華麗的蛻變。“朱山石刻文化園”由植物園區、森林共享活動區、特色文化活動區、南湖區、山體保育區、生態修復環、主門區以及外圍生態防護林帶組成。如今,沿著朱山山路緩緩而上,路旁叢生著一蓬蓬開著細碎小花的野生藥材﹔再往上走,眼前出現了一片片“綠洲”,雪鬆、華山鬆等不同優良樹種,密密麻麻擠滿了溝壑高坡。朱山對面的婁山,樹木濃密處,枝條縱橫,藤蔓叢生。

走在朱山植物園,游客感受到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喧囂城市一隅的寂靜悠然。朱山植物園以植物展示為特色,集自駕娛樂、休閑度假、科普研究為一體,有兒童游樂園、花田、百畝薰衣草園、櫻花園、山澗溪谷、無公害果蔬種植區、垂釣區、人工湖等。

“朱山如畫、水韻天成、綠樹成蔭、花開枝頭”,這便是如今朱山石刻文化園的詩意寫照。林蔭中不經意間會偶遇摩崖石刻,集綠化與休閑一體,重現了朱山石刻2300年前的歷史風貌。在保護性開發中,朱山石刻文化園以保護文化遺產、展現歷史遺跡為基礎,打造了漢唐書院、花田溪谷、蓮花湖、石刻展覽館等景點,讓游客在一探千年古石刻魅力的同時,更能領略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休閑愜意。

“建設生態,不僅需要法律約束,更需要道德自覺。經過三年建設,朱山石刻文化園植樹造林初見成效,但我們要繼續埋頭苦干,讓故鄉的山更綠、水更清。”河北金朱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建平說。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5月10日 第 12 版)

(責編:朱傳戈、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