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步入競價時代

王迎霞

2019年06月03日08:28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步入競價時代

  “此次放開競爭,新能源電價下降是必然趨勢,極有可能會促生新一輪行業大洗牌。”6月2日,談及最新公布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將採取競爭配置,優先建設補貼強度低、退坡力度大的項目時,來自我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西北首個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試點地區的寧夏業內人士如是說。

  新政勢必影響企業投資熱情

  5月3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分為不需要國家補貼和需要國家補貼兩類,在組織電網企業論証並落實平價上網項目的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基礎上,優先推進平價上網項目建設,再開展需國家補貼的項目的競爭配置工作。

  該局新能源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目的在於完善需國家補貼的項目競爭配置機制,減少行業發展對國家補貼的依賴。今年風電、光伏發電總的導向就是“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加快技術進步和補貼強度降低,做好項目建設與消納能力協調,實現高質量發展”。

  這一被譽為“史上最具市場化導向”的政策,標志著國家風電光伏步入競價時代。

  “十三五”以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應用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成本逐步下降。但與此同時,補貼缺口持續擴大、部分地區棄風棄光限電等問題凸顯。

  最新數字顯示,寧夏電網新能源裝機容量約達1500萬千瓦,佔發電電力的49%,達到用電負荷的102%,成為我國首個風電、光伏發電出力超過地區全網用電的省級電網。2013年至2018年,寧夏風電裝機年均增長率達27%,光伏裝機年均增長率達40%,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達32%,新能源裝機佔比位居全國第二。

  來自寧夏新能源研究院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分析,能源投資企業的激烈競爭主要體現在上網電價的競爭,電價一降,投資收益率也會隨之降低,勢必會影響企業建設光伏電站的熱情。另一方面體現在一些光伏發電企業身上,它們要消化產能必須通過出售電站的方式進行投資,這也對其建設電站的積極性產生較大影響。

  究其原因,主要是光伏組建價格幾年以來大幅度下降,設備價格下降導致投資成本下降所致。

  該專家稱,最初組建價格每瓦最高20元,去年降到最低值,每瓦1.6元。“這也意味著電價到了一個較低水平,前兩年寧夏最低電價是0.55元,現在放開競爭的話,估計會達到0.35元左右,基本接近平價上網。”他坦言。

  遵照規劃同時應該積極調整

  寧夏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自2012年被國家能源局批復確立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之后,太陽能材料和裝備制造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已建成包括硅石、工業硅、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太陽能電站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根據《寧夏2015年—2020年光伏園區規劃》,寧夏5年內光伏產業投入超千億元,將在全國率先打造新能源項目“園區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樣板,通過集中規劃建設10個大型光伏園區和相關配套產業。

  “光伏發電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國家補貼電費不到位,造成了現金流短缺。企業售電的收入隻能收回來標杆電價這一部分,大部分補貼是收不回的。”該專家透露。

  據介紹,截至目前,寧夏的國家補貼電費隻補到2017年3月份,而兩年電費國家補貼沒有到位,導致光伏發電企業的現金流非常緊張,許多企業被迫進行轉讓。

  而面對此次新政出台,銀川能源學院商學院教授張永定直言“是一種鯰魚效應,將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他結合自己在企業工作經歷及多年教學研究表示,國家過去採取財政補貼等鼓勵方式,希望增加可再生能源在整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但效果不是很好,有些企業拿著補貼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現在引入競爭機制,就是要帶動產業快速發展。

  寧夏社會科學院綜合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林伶也認為,企業應該遵照國家的戰略規劃,並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但是同時,他希望能有一個階梯性的調整過程,讓企業逐步適應。畢竟,該項政策對企業的投資積極性有一定打擊。

  “引領光伏發電降成本、去補貼和實現平價,這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們會採取積極措施應對、配合,也希望國家能助推企業走出困境,健康發展,更上一層樓。”寧夏某光伏發電公司負責人表示,從自身講,就是努力降低單位千瓦造價﹔再往大說,則是力求寧夏電網不要限電,否則會給光伏發電的“突圍”之路造成很大困擾。

 

(責編:孟哲、王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