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五廢共治”盯緊固廢處置全流程

2019年09月12日08:28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嘉興“五廢共治”盯緊固廢處置全流程

  不知何時起,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的居民們發現,以往村庄田埂旁、溪流邊的農藥瓶不見了。在這個區七沈公路西側一座剛完成主體廠房建設、還在進行外圍地面硬化的庫房內,記者發現,這些農藥包裝廢棄物都裝袋碼放在雙層鋼架上。

  “這是區裡委托我們建設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下個月就可以完工。我們已經先用起來了,上下兩層倉庫每年總共可以存放60噸農藥瓶。”嘉興綠農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高峰介紹。

  相較治水、治氣工作,嘉興市固廢治理相對起步較晚,固體廢物產生種類多、數量大、處置設施基礎薄弱,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等固廢管理職責不明,補足固廢處置能力短板迫在眉睫,也成為嘉興面臨的一道限時“必答題”。

  為治理頑疾,當地通過實施統籌規劃“一張圖”、項目推進“一盤棋”、執法監管“一閉環”、風險防控“一張網”、環保服務“一個窗”等“五個一”,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醫療廢物管理,探索出一條“五廢共治”的新路徑,助推高質量發展。

  夯實主體責任,全市域統籌謀篇布局

  “固廢領域問題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2016年長江口垃圾傾倒事件發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們立即從固廢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監管入手,開始相關探索。2017年,嘉興市啟動‘五廢共治’三年攻堅行動。”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曹建強介紹,全市將用3年時間,投入80億元建成46個固廢處置項目,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醫療廢物等“五廢”管理體系建設。

  共抓“五廢”治理,如何建立多方協同管理機制,落實主體責任?

  為壓實部門責任,嘉興市按照“管行業管污染治理、管生產管污染治理、管發展管污染治理”原則,在《嘉興市“五廢共治”三年行動設施方案》框架下,制定了《嘉興市生活垃圾專項整治方案》《嘉興市工業固廢專項整治方案》《嘉興市農業廢棄物專項整治方案》等,明確生態環境、建設、農業農村和衛健4個部門的設施建設和監管責任。

  守土有責,各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責無旁貸。 今年年初,嘉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再一次與各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簽訂了固廢處置項目建設年度責任書,明確屬地監管責任,排定各縣(市、區)項目建設任務和時限。

  “責任書就是‘軍令狀’,就是‘指揮棒’,就是‘發令槍’。各級黨委政府要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堅決扛起生態環保責任。”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強調。

  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目前,嘉興市生態創建辦已向各地各相關部門下發交辦單22份、督察通報兩份﹔黨紀政務處分30人。“五廢共治”項目建設也被納入黨政目標責任考核、美麗嘉興建設工作考核中,考核優秀的予以記功、發“紅旗獎”,工作滯后的發“蝸牛獎”。

  固廢種類繁多,覆蓋面廣,如何確保規劃的科學性並形成全市“一張表”?嘉興在摸清家底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在全省率先編制形成“1+12”固廢處置能力平衡表,全市生活垃圾、一般工業污泥、工業邊角料、醫療廢物等12類別固廢產生和處理情況一目了然。

  “嘉興市將平衡表中的固廢處置項目按照產廢類別、運輸距離、地區產業分布等進行科學布點,借助‘多規合一’試點將項目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進行謀篇布局,改變以往規劃‘打架’和‘兩張皮’的現象,推動環境基礎設施項目落地。”曹建強告訴記者。

  牽手“互聯網+”,提升風險防范能力

  日前,在嘉興新嘉愛斯熱電有限公司,一輛輛裝載著污泥的運輸車輛正緩緩駛入公司大門,運來來自多家產廢單位的污泥。

  而在幾十公裡外的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正通過“嘉興市一般工業固廢信息化監控系統”對車輛行駛路徑,產廢、運輸和處置三方及運輸司機、車牌、產廢類型、重量等數據進行仔細核實,對流轉環節進行全程跟蹤。

  “污泥內可投放RFID芯片,它們和GPS定位、攝像頭共同組成了固廢電子聯單示蹤儀,可將數據上傳至監管雲平台,一旦發生路徑異常或者中途傾倒,系統會自動識別預警。有了這套系統,全市產廢企業信息和固廢流轉動態,全都了如指掌。”在固防中心主任田亨文的電腦上,顯示著全市當前4000多家企業的信息。按照條目分類,輕點鼠標,需要的信息就會彈出。

  不僅是政府監管部門便捷,產廢和處置企業也同時從中獲益。

  “我們每天接收100車左右的固體廢物,在實現了轉移全流程智能化后,改變了以往的手工填寫、手工錄入的繁瑣、低效流程,地磅自動讀取數據,完成電子流轉單。”新嘉愛斯負責人告訴記者,系統還能一鍵式智能助選產廢、運輸、處置誠信企業,不用擔心承包方是否存在隨意傾倒等情況,更加有益於企業的自行監控,省心又放心。

  據悉,隨著危險廢物管理法律法規的健全和聯合執法打擊力度的加大,危廢治理逐步走上規范化、全過程管控軌道,點多面廣而又缺乏明確法律法規監管的一般工業固廢卻成了固廢監管中存在的短板問題。2018年,嘉興市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合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一般工業固廢信息化監控系統”,構筑固體廢物智能全程看護新模式。

  “系統採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式,對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運輸、處置進行24小時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實現‘風險可預警、過程可跟蹤、事件可追溯、數據可統計、信用可評價、責任可認定’的目標。”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大數據中心主任智強介紹,截至7月底,系統共注冊企業4318家,累計完成固廢流轉493062噸。

  源頭末端把控,多方謀劃減少固廢產生量

  一邊是黑乎乎、臭烘烘的污泥,另一邊是冒著熱氣、花生米大小的堅硬泥球,是什麼讓污泥產生如此神奇的變化?

  這裡,便是嘉興石化有限公司污泥減量及配套設施項目的干化車間。從進料到出泥,污泥含水率可以降到20%-30%,日產生量較處置前減少62%左右。

  “原先污泥處置壓力非常大,我們自謀出路,結合自身工藝,投資2310萬元建設了這套設施,於2016年底投用,日處理能力達到110噸。干化后的污泥熱值較高,還可作為燃料再次利用。”公司安環部經理胡杰介紹,配套的沼氣熱電聯產項目,每天能利用清潔能源(沼氣)約10000m3-15000m3,年發電量能達到8230347千瓦時-12345520千瓦時。

  化工新材料是嘉興港區的支柱產業,由於近年來嘉興港區不斷有大項目落戶,一般固廢和危險廢物處理設施仍無法滿足當前處置需求。

  對此,港區積極指導企業開展固廢減量化項目建設,強化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打造化工園區循環經濟新型生產模式,為一般固廢不出港區、危險廢物不出嘉興市域構建閉合循環體系。

  目前,除嘉興石化外,合盛硅業、凱普化學、金利化工、三江化工的污泥減量化項目都已投用,2018年,園區污泥量已減少到1.4萬噸。

  固廢治理,不僅在於朝夕之“贏”,更在於長遠之“興”。

  截至目前,嘉興市已建成固廢補缺口項目22個,新增處置能力201萬噸/年、填埋能力23.8萬噸,處置能力已達到2016年的1.6倍左右,在浙江省率先統籌“五廢”治理項目建設、率先實現一般工業固廢全過程監管,並在全省率先形成垃圾分類三級分類機構工作模式。(晏利揚)

(責編:朱傳戈、王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