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運糧河緣何重煥生機?

董若義

2019年10月18日08:35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千年運糧河緣何重煥生機?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運糧河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運送糧食的人工水道,已有兩千余年歷史。過去,河兩岸水草豐茂、風景秀美。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農業用水量逐年增加,運糧河一度干涸斷流,成為臨淄區的納污河道,水體降為劣五類標准。

  為使千年古河重煥光彩,臨淄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現在河水清澈,已達地表水四類標准。河水變清了,水裡又有魚了,用群眾的話說,運糧河“復活”了。運糧河“復活”的背后,臨淄區做出了哪些努力?記者近日實地探訪了這條千年古河。

  曾經,“走路都不願意沿著河走。尤其是夏天,臭烘烘的。”沿河而居的群眾,回憶起幾年前運糧河的樣子,依舊搖頭嘆息。

  現在,“變化很大,水清了,空氣也新鮮了。”臨淄區鳳凰鎮北王村村民孫建感慨:“晚上沒事的時候就愛來這裡遛彎,國慶假期我們哪也沒去,孩子很喜歡這裡。”雖然已是秋天,可運糧河濕地公園依然滿眼蔥翠、流水潺潺,吸引了大批市民在此觀景、休憩和游玩。

  從污水到清水、再到“好水”

  運糧河是如何“復活”的?第一項措施是“截污+污水處理”。2007年,臨淄區投資6900萬元的齊城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2008年底正式投入運行。原來進入運糧河的污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再排入運糧河。

  “污水經過多道處理工序,達到一級A類標准后排放到運糧河生態濕地。我們嚴格污水處理各項操作,並在出水口安裝了24小時在線監控,確保出水穩定達標排放。”齊城污水處理廠經理臧貽濤介紹。記者在現場看到,出水口水質清澈,生物指示池的魚兒游得很歡暢。

  運糧河“復活”的第二個措施是“生態濕地+公園建設”。2016年,運糧河生態濕地及濕地公園開工,2019年7月完成二期建設。目前,運糧河生態濕地公園擁有高標准生態濕地325畝,日處理中水能力達到7.5萬立方米。

  “利用濕地植物的分解吸附作用,進一步削減齊城污水處理廠來水的COD、氨氮等指標。現在你看,河裡魚類很多,野鴨直接在草叢裡安家,白鷺也能經常見到。”提起生態濕地,臨淄區水利局副主任崔寶奎一臉自豪。“我們還建設了休閑廣場、步棧道等配套設施,使濕地公園成為集水質淨化、河道生態修復、自然體驗、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公園。”

  通過一系列措施,運糧河實現了從污水到清水、再到“好水”的轉變。這得益於臨淄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以及臨淄區落實山東省多年來探索出的“治用保”流域治污模式,在流域治理方面既做好生態修復的“加法”,又做好減排降污的“減法”。

  “大河治、小河也不放過”

  在治理過程中,臨淄區沒有孤立地圍繞運糧河開展工作,而是樹立“一盤棋”思想,“大河治、小河也不放過”,強調上下游、左右岸的聯動以及各部門共同發力。2010年以來,包括運糧河在內,共投入1.9億元對轄區內的淄河、烏河進行統籌治理,努力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流域體系。

  同時,臨淄區實施工業源關停和整治,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園區布局,嚴格落實各類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嚴格農業化學投入品監管,抓好生活源治理,加強入河排污口封堵。

  “通過觀察臨淄區的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曲線,我們看到,這個曲線總體像一條拋物線,曲線峰值出現在2012年。2012年以后,曲線呈下降趨勢。” 臨淄區污染物總量控制辦公室范立新說,這表明臨淄區的一系列減排降污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成效反映在數據上,2018年,臨淄區的COD、氨氮排放總量分別是3169噸、598噸,比2008年分別下降12%、30%。

  “水質要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准,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必須加快”

  為實現水污染防治、水資源開發利用、水生態保護協同推進,臨淄區出台了生態臨淄建設工作方案,制定《臨淄區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明確責任,實施流域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全力推進水生態項目建設。

  臨淄區還將水生態文明建設與河(湖)長制緊密結合,建立起區、鎮(街道)、村(居)三級河(湖)長體系和“河管員”制度。盯緊河長、湖長巡查職責落實,通過微信告知、書面通知等方式,督促各級河長、湖長按時按次巡查各自所包的河湖,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胡麗麗是一名河管員,她每天都要對所負責的河段進行巡查。“我要將發現的問題及時通過手機上的巡查軟件上報給上級部門。發現隨意丟棄垃圾的,會及時制止。有時也會把河裡或者河邊的垃圾撿出來。春天的時候,看著花草一點一點變綠,心裡非常高興,這裡的環境比電視上的都好看。”胡麗麗高興地分享著手機裡的照片。

  在水生態環境監管方面,無人機、探地雷達、水質快速分析儀、應急監測車等先進裝備的使用讓鎖定污染源的速度大大提高。水質在線監控平台和環保設施用電監管平台的建立,使“網上管、地上查”變成了現實,顯著提升了環境監管效率。公安環保聯合執法、區領導帶隊夜查,環境執法雙隨機抽查以及24小時值班備勤等一系列制度的完善,保持了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的實施,有力地震懾了某些企業和個人,涉水環境違法行為的數量與幾年前相比有明顯的下降。”在臨淄區環境監察大隊從事環境監察工作13年的退伍軍人梁春青感嘆,“特別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以來,企業的環境法律意識和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

  談到運糧河的未來,臨淄區生態環境分局局長王林滿懷期待,“將來,運糧河的水質要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准。目前,因無活水注入,來水源頭主要是齊城污水處理廠,因此要實現水質達到地表水三類,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必須加快。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將運糧河打造成‘精品小河’、‘生態小河’”。王林說。

(責編:孟哲、初梓瑞)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