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莞“龍須溝”到國家濕地公園 華陽湖生態再造帶動產業升級

2020年02月04日08:28  來源:科技日報
 

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一走進公園就能看到這裡綠樹成蔭,美人蕉等鮮花正在盛開,游客坐著游船沿湖蕩漾﹔上岸后,還可參觀漁人碼頭、古梅鄉韻,品嘗嶺南特有美食。可是誰能想到,昔日的華陽湖畔,曾密布著上百家高污染企業、非法養殖場,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直排其中,河涌淤塞又黑又臭……日前,記者跟隨生態環境部調研組,對華陽湖通過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實地採訪。

污染疊加,華陽湖水質曾變成劣Ⅴ類

麻涌鎮水系發達,河涌密密麻麻,故以“麻涌”命名。地理位置優越,與廣州經濟開發區僅一橋之隔。20世紀90年代開始,麻涌鎮工業快速發展,成為招商引資的熱土。但是電鍍、牛仔褲水洗漂染等“兩高一低”企業先入為主,佔據了土地等要素資源。位於麻涌鎮第二涌工業開發區的廣東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距離華陽湖並不遠,當時年產值七八億元,每年上繳稅收有四五千萬元,曾是麻涌的納稅大戶。但由於污染問題,這家企業屢遭村民投訴,一度被納入廣東省環保“黑名單”,隨后被中央、省、市三級環保部門挂牌督辦。

華陽湖位於麻涌鎮4條主要河流的交匯處,地勢低窪,經常受到海潮侵蝕,4條河的沿岸曾分布著上百個禽畜養殖場。一些小型養殖場把餿水作為飼養畜禽的飼料,在河涌邊堆積垃圾。再加上居民生活污水直排,華陽湖儼然成了東莞的“龍須溝”。

麻涌鎮副書記陳文龍說,多種污染因素疊加,導致華陽湖的入湖河水發黑發臭,最終華陽湖的水質變成了劣Ⅴ類。

頂層設計,綜合整治工程成效顯著

產業結構位於低端、地區發展后勁弱化、本地年輕人出走,麻涌該如何發展?在東莞,包括麻涌鎮在內的“10鎮1港”,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條件類似,都存在土地資源粗放利用、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等問題。東莞市在2012年提出,以水鄉“10鎮1港”為基礎,探索同類型經濟區域的一體化,推動發展模式從粗放分散向集約有序轉變、資源配置從行政區配置向經濟區整體配置轉變、空間布局從自然生長向規劃引領轉變。201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了《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年)》,這也是廣東省首個以水鄉特色為發展主題的省級戰略經濟區。

頂層設計有了,麻涌鎮迅速行動起來。通過對全鎮14個行政村全方位調研摸底,請專家論証,確立了《建設美麗麻涌之五區九園六縱四橫規劃與設計》的跨越式發展藍圖。發展水鄉特色經濟,打造美麗華陽湖,實現綠色崛起。

據統計,當時全鎮列入整治對象的共有121家企業,先后關停海珠紡織廠等185家污染企業,騰出用地近2000畝。“以獎代補”提升了企業提前退出的積極性,並減少了企業損失。累計清拆非法禽畜養殖場223個共16.5萬平方米,騰挪節約農用地225畝。

陳文龍說,除了污染企業和非法養殖場的拆遷或退出外,麻涌鎮投資2.5億元,對華陽湖進行截污清污、清淤疏通、修復水體、美化堤岸等工程。在華陽湖周邊14個村開展幸福村居建設。特別是通過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建成22公裡獨具嶺南水鄉特色的水上綠道,達到“水水相通、路隨水走”的效果。

生活污水亂排也是麻涌河水黑臭的根源之一。為此,麻涌鎮統籌規劃截污管網,統一收集處理污水。但因為有些管網鋪設到村民的家門口,挖路、鑿牆等施工會影響村民,有些村民還擔憂會影響自家房子的安全。為了順利推進管網建設,麻涌鎮政府牽頭,協調各村村委成立工作組,挨家挨戶入門做思想工作。“做村民工作就是要做細、做實,沒有捷徑可走。”麻涌鎮一位環保負責人說。

如今,麻涌鎮建成截污主干管30.23公裡、次支管網58公裡,建成3座污水提升泵站及1座污水處理廠,年均污水處理達1100萬噸。

截污清淤、水利建設、綠化修亭等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效果顯著。如今的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天藍地綠水清,水利功能突出,蓄水量達320萬立方米﹔麻涌的內河涌水質迅速從劣Ⅴ類恢復到了Ⅲ至Ⅳ類。水鄉生態環境也得到極大恢復,魚、蝦等水生動植物隨之大量繁殖,白鷺等鳥類重回棲息。正如《水鄉夢賦》所描述的:“碧波斑斕,樹綠氣清。舟舸競渡,澤鄉花海渺渺……流水淙淙,游人樂而忘返。”

生態環境再造,綠水青山引來“金鳳凰”

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建設和環境改善還在持續進行。日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牽頭舉辦的“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中,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項目脫穎而出,進入了十大范例。

綠水青山回來了,“金鳳凰”也跟著飛來了。生態環境再造吸引了電商物流、珠三角汽車博覽中心等一大批優質項目入駐麻涌,改變了當地的產業格局。比如引進京東電商項目,2018年實現電商貿易額從2015年的6億躍升至212億元。而京東亞洲一號項目在2019年投產運營后,預計實現銷售額約250億元。自2014年以來,雲南城投集團嶺南水鄉小鎮項目、碧桂園集團機器人智能制造等一大批重大項目落戶,總投資達325億元。

生態環境再造也帶動了華陽湖周邊土地升值,讓村民共享生態與經濟效益。如麻三村臨湖一塊32畝土地,租金從每月每平方米1元提高到45.5元。光是這一塊地,每年就為麻三村帶來1223萬元租金收益。華陽湖景區裡,投入3.5億元建成“走進香飄四季”“古梅鄉韻”“曲水岸香”“南繁盛景”“和樂漳澎”等幸福村居項目,實現了美麗鄉村全覆蓋,優化了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農村品質。

華陽湖優美的生態環境還讓周邊逐步轉型成為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生活服務、生態休閑等產業集聚區。成了創業創新的熱土,讓村民能在家門口就業。曾經出走的麻涌人紛紛回到家鄉創業。華陽湖邊的一家餐廳老板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隨著越來越多游客來華陽湖濕地公園旅游,她的小餐館生意火爆,到了周末還要請5個兼職。

華陽湖的環境綜合治理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2018年,麻涌鎮生產總值260.55億元,比2013年增長60.8%﹔2018年,稅收總額43.3億元,比2013年增長65.8%﹔2019年1月—10月,全鎮接待游客約498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8.4億元。由此,麻涌鎮獲得了中國糧油物流加工第一鎮、中國現代港口第一重鎮、中國曲藝之鄉、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李禾)

(責編:朱傳戈、王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