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 水資源會發生哪些變化

2020年03月23日08:59  來源:科技日報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我們都知道,氣候、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它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全球變暖背景下,水資源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全球干者越干 濕者越濕

“適宜的氣候和適量的水資源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即常常所說的風調雨順。”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高級工程師肖潺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如果天氣氣候的變化范圍超過了正常波動的上限或者下限,就會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極端事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較大的社會影響。以降水為例,降水過多會帶來暴雨洪澇,危及房屋、土地、農田甚至生命安全,而降水過少則會帶來干旱,影響作物生長甚至人畜飲水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表示,氣候變化正改變著全球和中國的水資源。以全球為例,在氣候變化影響下,全球氣候帶正在發生著變化,主要特點是熱帶地區上升運動在加強,副熱帶地區下沉運動也在加強。簡單說,就是本來降水多的地方降水更多,而副熱帶干旱少雨地區降水在減少。“這就叫做干者越干,濕者越濕,這是氣候變化造成全球水資源改變的主要特點。”丁一匯強調。

丁一匯介紹,氣候變暖會導致全球性水循環加強﹔全球降水,特別是中緯度降水在快速增加﹔此外,大氣濕度也在增加,更加潮濕。

肖潺也認為,氣候變暖會嚴重影響降水量。大量觀測數據表明,中高緯度地區和熱帶地區一般呈現出降水增加的趨勢,而副熱帶地區一般呈現出降水量下降的趨勢,這樣就出現了干的地方越干、濕的地方越濕的局面。

我國西部地區正在變暖變濕

“我國的降水量從1961年開始也在不斷增加,這符合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水循環的結果。”丁一匯說。

但與全球不同的是,丁一匯表示,從近幾十年觀測資料看,我國西部地區干旱程度在減弱,大部分地區都是變暖變濕的,也就是暖濕化。當然,並不是說它就改變了氣候,只是降水和濕度在增加。另外,中國是季風氣候,季風的強弱分布和推進會影響雨帶變化。觀測資料顯示,我國季風區是南澇北旱,南面降水偏多,北面降水偏少,這樣會造成北方水資源短缺,也就是形成季風區南澇北旱。對此,我國採取的應對措施是南水北調,這也是國家為適應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

“總的來講,全球和區域水資源變化既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的地方就是降水都在增加。但從區域來看,我國在東部季風區是南澇北旱,西部是暖濕化,除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外,還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丁一匯強調。

在肖潺看來,氣候變暖還會導致降水結構出現變化。以我國為例,近50年來,我國年平均雨日總體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小雨日數減少比較明顯(小雨日數減少13%),而暴雨日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增加趨勢(增加了10%)。雨日特別是小雨日數減少,意味著干旱風險的增加,而暴雨日數的增加,意味著短歷時強降水事件發生的頻率在增加,城市內澇等風險會增加。每年夏季,許多城市因為強降水而導致“看海模式”,就是全球變暖背景下,與降水相關的極端事件增加的表現。

人類活動對全球變暖影響很大,因此,專家建議,每個人都要從自身做起,節能減排,愛護環境。(付麗麗)

(責編:朱傳戈、杜燕飛)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