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鹽城:吹響生態環境高質量協奏曲

2020年05月25日08:14  來源:新華日報
 

  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這首深情婉轉的歌曲早已傳唱開來。堅貞純潔的“愛情鳥”丹頂鶴、活潑健壯的“四不像”麋鹿、五彩斑斕的“中國郁金香第一花海”、壯美廣袤的沿海灘涂、清新綠色的森林、藍天白雲下的魅力新城……鹽城,一個讓人打開心扉的地方,連續三年上榜“最美中國榜”。

  近年來,鹽城市搶抓“一帶一路”交匯點發展機遇,更加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協同發展,堅持把“生態立市”作為鹽城高質量發展的“命脈”,“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調優生態布局、調輕產業結構、調綠發展底色,同步推進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品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正加快成為生動現實。

  交出一份答卷 見証歷史新突破

  站在本世紀20年代的嶄新起點,鹽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干部職工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自信、更有決心,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讓鹽城大地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信心和決心源於奮斗的足跡。2019年,鹽城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用智慧和汗水奮力書寫建設“強富美高”新鹽城的環境答卷,讓這份綠色答卷成為鹽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注!

  數據無聲,印証有力。一組組數據,把年度答卷書寫得更加生動。

  2019年,鹽城市環境質量實現了“三達標、兩突破、一提前”,即“氣、水、土”所有指標均達到年度目標﹔PM2.5年均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首次進入全省前列﹔大氣主要污染物指標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減排目標。

  鹽城市全年環境空氣質量繼續保持全省前列,綜合指數4.04,全省第一﹔PM2.5年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二﹔優良天數比例78.1%,全省第二。尤其是2019年8-9月份,鹽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連續兩個單月進入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前十位,是近年來全省唯一連續兩個單月進入全國前十名的設區市。

  全市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9個國考斷面、34個省考以上斷面全部達標,達到或優於Ⅲ類水比例分別為88.9%、88.2%,分別優於年度目標11.1個和8.8個百分點,同比分別提升44.5個和17.6個百分點,省考斷面優Ⅲ排名首次進入全省前列,排位第四,較上年提升5個位次﹔10個入海河流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達到或優於Ⅲ類水斷面為8個,優於年度目標20個百分點。全市52個省級重點水功能區達標率為82.7%,優於年度目標4.7個百分點。

  全市共完成合格成片造林15.6萬畝,改造提升現有林20萬畝,造林面積全省第一,完成綠地建設2.7萬畝,已建成113個森林村庄,城鎮綠化率37.2%,創成國家森林城市。建立濕地保護小區46個,受保護面積達490多萬畝,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達58.4%,共建有市級以上濕地公園7個,國際濕地城市創建通過評估驗收。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亞行貸款鹽城濕地保護項目順利通過亞行終期評估。全市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達6348.28平方公裡,面積全省最大。

  這些數字,飽含鹽城市全體干群奮斗的汗水,帶著過去365天的艱辛,記錄著全市上下“一錘接著一錘敲”的堅持,也帶來了全市人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確立一個理念 服務發展溫如春

  黃海之濱的鹽城,藍天白雲,海岸森林,鶴翔藍天,鹿逐大地。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每到秋冬季節,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漫天的鹽蒿草為無邊的灘涂鋪上紅色植被,一望無際的蘆葦叢成為遷徙水鳥的天堂。廣袤灘涂,每年都迎來10萬至20萬隻越冬候鳥,以及300多萬隻遷徙停歇的鸻鷸類候鳥,對遷徙水鳥來說這裡是至關重要的“加油站”。

  江蘇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兩個在鹽城境內﹔鹽城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陸域有七大類34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佔全省陸域國家生態保護面積的16.24%﹔海域有四大類20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佔全省海域國家生態保護面積的51.38%。

  “鹽城黃海濕地是一塊淨土,保持著它的原真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說。“既能讓鳥類自由生活,又有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可持續的沿海管理方案,鹽城是發展生態文明的城市榜樣。”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首席政策官尼克拉·克羅克福德表示。

  近年來,鹽城市以系統性思維探索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集中力量解決環境突出問題,研究出台鹽城市生態環境系統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八個強化”具體舉措,制定鹽城市生態環境局服務承諾和為企服務清單,向社會公布,主動接受監督。全力服務全市重點園區、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專門成立鹽城市生態環境局服務濱海港工業園區工作領導小組和服務重大項目生態環保專班,出台了推進濱海港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涉及生態環境服務事項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企業環保接待日”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建立“鹽城市網上環評中介超市”的做法被省生態環境廳列入2018年環保改革創新工作在全省推廣。深入實施生態環境保護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就建湖九龍口污水處理、濱海港城城市污水處理等向8家企業發放“環保貸”9700萬元,組織江蘇瑞科醫藥、鹽城華達新材料等10家企業申報江蘇省綠色金融獎補資金、共計申報獎補資金13.4萬元。扎實開展環保信用等級評價工作,擴大參評企業范圍,全市共有3365家企業參評,其中“綠色”企業25家、“藍色”企業3256家、“黃色”企業6家、“紅色”企業66家、“黑色”企業12家。積極推廣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做到應保盡保,全市投保企業50家、金額146.2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鹽城市生態環境局加快綠色金融政策落地,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獎補資金申報,全力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今年以來,組織轄區企業積極申報2020年度江蘇省綠色金融獎補資金。鹽城發電有限公司等23家投保企業申報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保費補貼32.13萬元﹔鹽城市海興集團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申報綠色債券貼息400萬元。主動做好幫扶服務,協調3500萬元“環保貸”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環保貸”到期還款困難的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提供展期或續貸,持續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全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打好一場戰役 治污攻堅勢如虹

  綠地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當前,鹽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處於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爬坡過坎的攻堅期,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相比、與高質量發展走在蘇北蘇中前列的使命擔當相比、與廣大人民群眾期待美好生活的生態訴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環境形勢異常嚴峻。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推進發展。近年來,鹽城市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突破口,全面打響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向污染宣戰,向頑瘴痼疾亮劍!

  持續深化大氣污染防治。制定《鹽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全市2019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圍繞優化產業結構、污染物深度減排等十個方面,明確100項工作任務,組織實施293項重點工程項目。持續開展國控省控大氣站點周邊環境整治、重點行業廢氣深度治理、燃煤鍋爐整治、VOCs重點企業強制減排等“12項”整治行動,建立全市大氣監測國控、省控站“點位長”制度,組建鹽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市一策”專家支撐團隊,努力實現系統治理、協同治理、科學治理,促進區域空氣質量加快改善。認真組織夏秋季秸稈禁燒巡查工作,未發生被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通報火點情況。組織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聚焦行動,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堅持嚴查、嚴管、嚴罰、嚴處,每天巡查、每天通報、每天交辦、每天曝光。重點抓好市區工地揚塵污染治理,推進各類施工工地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要求。

  不斷強化水污染防治。制定《鹽城市打好碧水保衛戰實施方案》《全市2019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分解下達年度主要水污染物減排計劃,強化組織落實,每月調度通報。按照“四個一”要求,在全面排查、摸清底數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全市重點考核斷面達標攻堅和重點考核河流入河排污口專項督查行動,專項開展串場河黃海大橋斷面水質消劣攻堅,統籌推進,精准治污,加密監測,及時預警。積極配合鹽城市人大常委會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根據市人大檢查反饋問題,督促各地制定整改方案,推動問題整改。加大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力度,鞏固縣級飲用水源地整治成果。

  積極推進土壤、“危廢”等污染防治。制定《2019年度鹽城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組織實施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治理修復以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4大類20個重點項目,完成鹽城市第二農藥廠等6個地塊的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扎實開展鹽南高新區管委會原伍佑雨傘廠等3個污染地塊的風險評估和原大豐江海化工廠等3個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治理修復評估工作。積極推進全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完成812家企業土壤污染基礎信息採集工作,外審質控通過率全省第三。全市現有危險廢物庫存量約1.53萬噸,超額完成“全市危險廢物庫存量削減至2.8萬噸以下”的省考核要求。

  推進一批改革 勇於擔當探新路

  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做好改革“大文章”,走好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每一步,才能讓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真正體驗到綠色發展的力度和生態福祉的溫度。

  鹽城加快推進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明確主攻點、找准創新點、突破阻力點,積極構建具有鹽城特色的生態文明體系,通過深化改革補齊生態環境的突出短板,解決生態環境工作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嚴把“產業導向、項目准入、節能減排”3個關口,打造綠色發展引領區,一抹抹亮麗綠色正裝點出一幅幅生態畫卷,描繪家園、產業與發展的生態夢想,建立起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作為化工大市,鹽城市鹽類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積存逐年增多,一度成為鹽城安全風險最大、危險系數最高的突出“短板”。

  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強弱項,鹽城市努力踐行“兩海兩綠”發展路徑,狠抓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在鹽類危險廢物剛性填埋和綜合利用處置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的情況下,市委市政府把加強鹽類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作為“十三五”必須解決的重大難題,列入《鹽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先后出台《鹽城市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提升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明確鹽類危險廢物處置的責任主體、落實時限和推進措施。積極探索鹽類危險廢物利用和處置新模式,在全國首家引進危險廢物剛性填埋和廢鹽綜合利用新技術,成為全國第一個廢鹽處置先行先試的地級市。

  目前,鹽城市危險廢物處置、綜合利用規模分別提升到22.9萬噸/年、31.66萬噸/年,有效推進該市危險廢物處置和利用步入良性循環、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鹽城市堅持以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為抓手,建湖縣、鹽都區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東台市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市開發區創成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亭湖、射陽、建湖、東台、大豐、阜寧等6個開發區創成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堅持以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落實“三線一單”制度,提高項目准入門檻,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全力配合開展全市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工作,全力支持重大產業項目落戶鹽城,全力推動綠色轉型、綠色跨越。

  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鹽城將始終昂揚奮進,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生活更幸福,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質量發展走在蘇北蘇中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編:丁亦鑫、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