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漢川:退垸還湖5.8萬畝 汈汊湖百裡旖旎美景重現

2020年05月26日09:18  來源:湖北日報
 

5月22日,漢川市汈汊湖南干渠段,夏風吹過原野,連片湖水泛起陣陣漣漪,一群水鳥歡快地飛翔,好一幅詩意盎然的水鄉畫卷。

汈汊湖是湖北第五大湖,也是全國最大內陸封閉式湖泊。經過數十年圍湖養殖,湖面萎縮,水質下降,功能退化。

從2018年開始,我省大力推進退垸還湖,遷出漁民,破除池埂,讓湖水回家,曾經遭蠶食的汈汊湖再現百裡湖光美景。

圍湖養殖 數萬畝湖面成了“格子鋪”

走進汈汊湖濕地公園,一張湖區航拍圖格外顯眼。俯瞰湖區,汈汊湖如同巨大的“日”字。

汈汊湖養殖場黨委副書記鄒順斌介紹,汈汊湖原本是洪泛區,上世紀70年代,因圍湖造田,修建四大干渠,一個大整湖被圍成長16.1公裡、寬5.5公裡的“日”字形水面,面積近13萬畝。

走近航拍圖細看,圖上密密麻麻分布著無數個大小不一的水格子,如同格子鋪一般。“每個小格子,就是一個魚池。”鄒順斌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為發展經濟,開始在汈汊湖圍網養殖,后期被列為漁業經濟體制改革示范區,還引進外來單位參與開發。上世紀90年代中期,汈汊湖水產養殖進一步“升級”,開始大規模開發魚池養殖,連片湖面被分割成無數個小魚塘。本世紀初,汈汊湖區開始養螃蟹,因經濟效益好,家家戶戶參與,大小池塘發展到數千個。

大規模養殖給當地帶來不菲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肢解分割了汈汊湖,最后剩下的連片水域不到3000畝,加上投肥養殖致使水質惡化,碧波萬頃的浩淼湖區美景被蠶食殆盡。

圍湖養殖還造成汈汊湖調蓄洪能力大幅下降,災害頻頻發生。2016年洪災期間,湖區水位接近歷史最高,多地被淹。

破垸拆埂 湖面“長大”20倍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破垸拆埂,讓湖水回家,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2018年,汈汊湖退垸還湖一期工程啟動,當年4月,伴隨著機器轟鳴聲,湖區一個個圍垸被拆除。到當年9月底,共搬遷居民102戶,還湖1.34萬畝,成片魚池變成連片湖水。去年,二期工程啟動,12月首批挖機入場。截至目前,兩期共還湖5.8萬畝,搬遷居民1600多戶,湖面“長大”20倍。

在汈汊湖國營生產隊片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兩台挖機正揮舞著長臂,將兩米多高、近3米寬的池埂一點點地鏟除。鄒順斌介紹,國營生產隊片區是還湖的掃尾工程,預計6月初將完成規定的還湖工作。

魚塘退出,管理跟進。為提升湖水水質,漢川市開展了汈汊湖流域專項治理攻堅戰,對湖區38條干渠和主渠的雜草進行清理。同時組建了管湖隊,30名隊員常態化巡湖,45名保潔員日常保潔。

在汈汊湖南干渠片區,新退還的湖灘已種上蒲草。“既淨化水質,又能護堤,還能為水鳥提供棲息地。”鄒順斌說。

為防止向湖區亂倒垃圾、偷排污水等,漢川市還在汈汊湖沿岸安裝了15個高清攝像頭,24小時監控打擊違法行為。漢川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胡聖濤介紹,后期還將繼續加密監控點,為汈汊湖管護提供有力的支撐,確保湖區生態持續向好。

以湖為媒 湖鄉旅游未來可期

“去年冬天,一群群天鵝、大雁在草間棲息、覓食,讓人興奮。”孝感市水利和湖泊局河湖長科科長徐勁介紹,受圍湖養殖影響,近十幾年來天鵝在汈汊湖漸漸淡出視野,經過兩年多的治理和休養生息,湖區生態明顯好轉,天鵝又飛回來了。

煙波浩渺,百鳥翔集……汈汊湖曾經的湖光美景讓人懷念。如今,湖面“長大”,生態好轉,發展湖區旅游迎來新契機。

2018年,漢川聘請國內知名設計團隊編制《漢川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按照構建“一核三廊四板塊六環線七湖體”空間發展戰略格局,形成“城區旅游核——水上景觀廊道——全域旅游板塊——湖泊主題旅游區”的復合空間形態。

作為漢川名片,汈汊湖濕地公園以農旅融合等支撐,引入社會資本精心打造“一湖一城一園一村”美景。4月29日,在孝感市一季度招商引資簽約儀式上,汈汊湖濕地公園項目簽約50億投資,項目總體規劃面積48.7平方公裡,包括湖區生態修復、濕地公園建設、漁民還建小區建設等。

千年湖鄉,水韻漢川。愛湖護湖,以湖為媒,湖鄉旅游未來大有可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祝華 通訊員 熊渤 華平)

(責編:余璐、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