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300億立方米 中線工程澤被6000萬人

人民網記者 余璐

2020年06月03日16:02  來源:人民網
 

6月3日,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淇縣三裡屯分水口門120公裡外,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固城鄉劉張庄村52歲的姜英霞早早起來,打開水龍頭,接滿一鍋水,點燃液化氣灶,為3歲的小孫女熬上最愛喝的小米粥。受益於“丹江水潤清豐”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清豐全縣群眾72萬人喝上了南水北調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20年6月3日,丹江口水庫經陶岔渠首入總干渠水量達到300億立方米。和城裡人一樣,享受到“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管理、同經營、同服務”的姜英霞是沿線6000萬受益群眾的一個縮影。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以來,工程沿線省市按照水利部部署,大力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積極消納南水北調用水指標,加快構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水利基礎設施和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網絡,取得顯著成效,為國家供水安全、生態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早日開工奠定了良好基礎。

水質好:喝好水奔小康

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利部供圖。

從中華龍脈秦嶺發源,漢水吸納眾多支流,在丹江口匯聚成浩瀚的人工湖。喝上好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好水來自水源區的生態保護。黨中央、國務院在規劃階段,就明確了“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將水源區納入重點流域治理范圍,從規劃、政策、制度等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實施了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水源區43個縣和重點鄉鎮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相關地區關停規模以上污染嚴重的企業超過500家,叫停和否決了300多個新上項目,建設庫周生態隔離帶,清理網箱養殖,入庫污染物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中線工程沿線省(市)在中線總干渠兩側分別劃定了一級水源保護區和二級水源保護區,對保障飲用水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

隨著中線工程沿線省市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農民飲用上南水成為新的時尚。55歲的石運章家住邯鄲市曲周縣曲周鎮小河道村,說起家鄉的過去,他用一句順口溜概括,“夏天水汪汪,秋天白茫茫,隻聽蛤蟆叫,不見糧歸倉”,因為地處黑龍港地區,曲周縣是有名的苦咸水、鹽鹼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業大學專門在此設立研究課題。如今,借助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喝上南水北調好水的他十分滿足:“下地干活回來可以美美洗個太陽能熱水澡,衛生間裡安上了沖水馬桶,自己過去飽受苦咸水的經歷在孩子這一代身上不會重演了。”

中線工程通水五年多來,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干線供水水質穩定在Ⅱ類標准及以上。河北省黑龍港流域500多萬人告別了飲用高氟水、苦咸水的歷史。沿線群眾飲水質量顯著改善,北京市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升降至130毫克/升。

水量多:河清岸綠百花香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水利部供圖。

300億立方米南水裡,有40億立方米為生態水。

南水北調工程既是戰略工程、民生工程,也是生態工程,南水不僅改善修復了受水區水生態環境,增加了受水區生產生活供水量,還大大緩解了城市生產生活用水擠佔農業用水、超採地下水的局面。

安陽河是安陽的母親河,發源於林慮山。隨著工農業快速發展,上游來水逐步偏少,河水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母親河成了一條排污溝。近幾年,通過南水北調生態補水,安陽河水逐漸變得清了起來。在安陽河河岸公園,人們三三兩兩,散步、游泳、釣魚,“我從小就住在安陽河附近,安陽河這幾年的變化我都看在眼裡。現在,我每天一有空就到這裡玩兒。”家住安陽河附近的居民蒲女士說,誰不想到近水、親水、樂水的好地方來玩呢!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南水北調工程新的歷史使命。自2017年起,中線工程已連續4年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棄水及供水計劃內水量向沿線受水區40余條河道生態補水,累計補水近40億立方米。沿線受水區通過水資源置換,壓採地下水,促進了區域地下水水位的明顯回升。截至2019年10月,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為22.81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0.63米,地下水儲量增加3.2億立方米﹔河北省2016年淺層地下水水位由治理前每年上升0.48米增加到0.74米,深層地下水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補水后河道沿線5公裡范圍內,淺層地下水水位上升0.49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生態補水后,北京密雲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6億立方米,提高了首都供水保障程度。河北省12條天然河道得以階段性恢復,向白洋澱補水約2.5億立方米,瀑河水庫新增水面370萬平方米。河南省焦作市龍源湖、濮陽市引黃調節水庫、新鄉市共產主義渠、漯河市臨颍縣湖區濕地、鄧州市湍河城區段、平頂山市白龜湖濕地公園、白龜山水庫等河湖水系水量明顯增加。北京市利用南水向城市河湖補水,城市河湖水質明顯改善。天津地表水質得到了明顯好轉,中心城區4條一級河道8個監測斷面由補水前的Ⅲ類∼Ⅳ類改善到Ⅱ類∼Ⅲ類。

根據國務院批准的《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水利部會同河北省共同實施了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水源,為河北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等試點河流實施生態補水。目前,試點河段兩側10公裡范圍內地下水水位顯著回升,滹沱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1.91米,滏陽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1.70米,南拒馬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1.08米。

中線工程還帶動了沿線生態帶的建設。目前,中線工程沿線形成了一條1200多公裡長、幾十米至數百米寬的生態景觀帶。焦作市利用穿城而過的中線工程總干渠,在兩側修建了10多公裡長的帶狀生態公園,起名天河公園。園中綠樹紅花,亭台樓榭,曲徑通幽,形成了約2000畝的城市綠地。清晨和傍晚,游人如織,受到了市民群眾的一致稱贊。石家庄、鄭州、邢台等城市,也相繼在總干渠兩側建設了生態公園,既方便了群眾,也保護了總干渠水質。

水安全:如履薄冰護健康

中線工程肖樓分水口向沿線河流生態補水。水利部供圖。

截至6月3日,中線工程已經安全輸水2000天。

這2000天,南水北調人以水滴石穿的耐心,如履薄冰,確保運行安全,從根本上改變了受水區供水格局,從原規劃的補充水源逐步成為沿線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

北京城市用水量75%以上為南水,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0提升至1.2﹔天津14個行政區居民用上了南水,南水成為天津供水新的生命線﹔河南有13個城市受益,其中多個城市主城區100%使用南水﹔河北有9個城市受益。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帶動了沿線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通水五年多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擺脫缺水制約,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

受水區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南水。沿線省市實行區域內用水總量控制,加強用水定額管理,帶動發展高效節水行業,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業,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關停並轉一大批污染企業,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通過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和加強宣傳,提升人們的節約用水意識。

每年12月1日到來年2月底為中線工程冰期輸水階段。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制定冰期輸水調度方案,加強冰期輸水水溫、流速和流量的觀測以及工程巡查巡視。全線增加28條攔冰索、攔冰桶,在重要控制閘前安裝噴淋式、水下吹氣式擾冰裝置。如今,中線工程已經經過6個冰期和5個汛期的考驗,初步形成了冰期和汛期應對極端天氣的一整套措施,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輸水調度和安全運行管理經驗。

作為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100多個縣市的生命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更是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保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精准調度,科學應對,展現出高效的應急管理能力,分布在沿線各個崗位上的南水北調人忙而不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建設成果,初步具備了現地管理處所有的人員獨自查出管理范圍內所有問題的能力,人人都是“多面手”,把思想和行動深深融入到保障輸水安全的工作中,保障了沿線6000萬受水區群眾的用水安全。  

(責編:余璐、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