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及較好的20個城市名單出爐

人民網記者 余璐

2020年06月09日16:04  來源:人民網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及較好的20個城市名單出爐。

《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環境風險態勢保持穩定。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20個城市(從第1名到第20名)依次是拉薩、海口、舟山、廈門、黃山、福州、麗水、貴陽、深圳、台州、雅安、惠州、遂寧、珠海、昆明、張家口、南寧、溫州、內江和廣安。

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20個城市(從第168名到第149名)依次是安陽、邢台、石家庄、邯鄲、臨汾、唐山、太原、淄博、焦作、晉城、保定、濟南、聊城、新鄉、鶴壁、臨沂、洛陽、棗庄、咸陽和鄭州。

2019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在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佔全部城市數的46.6%。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表示,2019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持續下降,“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21.7%。重污染天數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減少了40% ﹔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由36天下降到20天,減少了約45%﹔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減少了約90%。全國優良天數比例總體上升,2019年達82%。337個城市累計發生嚴重污染452天,比2018年減少183天。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目前全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達5000余個,覆蓋全部地級及以上城市及部分區縣。圍繞七大標志性戰役和四項專項行動,已初步建成“國家-區域-省級-城市”四級空氣質量預報體系和聯合會商機制,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區域和省級基本具備7∼10天空氣質量預報能力,准確率達到80%以上,為重污染天氣應對和重大活動環境質量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撐。

另外,記者梳理《公報》發現,2019年,全國平均氣溫10.34°C,較常年偏高0.79°C,為1951 年以來第5暖年。全年各月氣溫均偏高,其中4月偏高1.8°C,為歷史同期次高。

全國六大區域氣溫均較常年偏高,其中東北偏高1.1°C,為歷史次高;華南偏高0.7°C,為歷史第三高。除貴州、重慶、新疆等地局地氣溫略偏低外,全國其他地區氣溫均偏高,其中東北大部、華北東南部、黃淮大部、內蒙古東部、新疆東北部、雲南東部、四川南部、海南等地偏高1~2°C。

2019年,全國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較常年偏多2.5%,為2012年以來連續第8個多雨年。

其中,年降水量最多和次多的分別是廣東陽江 (3055.2毫米)和廣西東興(2984.7毫米),最少和次少的分別是新疆吐魯番(1.9毫米)和新疆托克遜(3.3毫米)。

與常年相比,北方大部降水偏多,南方接近常年或偏少。其中,東北地區中部和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內蒙古西部、新疆西南部、西藏西部、四川北部、浙江東部等地偏多20%~50%,黑龍江東北部、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等地偏多5成至1倍﹔黃淮中西部、江淮大部、江漢大部、雲南中南部、新疆東部等地偏少20%~50%﹔全國其他大部地區降水量接近常年。

(責編:余璐、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