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汛的背后——記嚴峻汛情形勢下的水利擔當

2020年07月21日16:51  來源:人民網
 

連日來,持續的強降雨引發長江中下游汛情告急,懸於城市之上的江河、澤國般的家園、沖鋒陷陣的士兵都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長江告急、太湖告急、淮河告急、鄱陽湖告急……32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12條河流超保、37條超歷史。具象的數字背后,是嚴峻的形勢,更是縝密的應對。

當前,南方防汛形勢十分嚴峻,長江中下游干流全線超警並發生今年第2號洪水﹔太湖發生流域型大洪水﹔淮河發生2020年第1號洪水。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江西省境內鄱陽湖水系水位不斷上漲,鄱陽湖標志站星子站以及鄱陽站、康山站、棠陰站全部超過歷史極值,鄱陽湖水系內多處圩堤出現漫堤險情。

聞汛而動火速集結,湍流之中舍己救人,肩扛手提加固堤防,滿身泥垢席地而睡……這是解放軍、武警指戰員以及消防救援隊伍在此次抗洪搶險中的真實寫照。

一幕幕場景令人感動,又都似曾相識。距離記憶中那場洪水已過去整整22年,但當年洪水留下的陰霾依然淺埋在許多人的心頭。關於洪水災情的記憶與現實總是點醒著人們,洪水災害這個“黑天鵝”總會不期而至,而防控“黑天鵝”,防患於未然,永遠是我們需要精進的必修課。

事實上,雖然今年持續強降雨的籠罩之下,局部受災嚴重,但入汛以來,全國洪澇災害受災人口、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與近5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7.3%、51.2%、69.3%和9.4%。(數據來源7月13日國新辦政策吹風會)

在各項洪澇災害損失指標下降的背后,在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的英雄背后,還有一群人,他們在目光所及外默默無聞的付出,並不為人所知。他們滾動預測預報,及時通報雨水情信息﹔他們科學調度水工程,攔洪削峰﹔他們提供技術分析,支撐抗洪搶險……他們,就是水利人。

他們的職責

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

如果根據事件發生、發展、結尾的過程,梳理防汛抗旱工作進程的話,那麼防汛抗旱大體可分為預測預報、水工程調度和搶險救援三個階段。機構改革以來,水利部在防汛抗旱工作方面主要負責預測預報、水工程調度和為搶險救援提供技術支撐,可以說水利部肩負著防汛抗旱“兩段半”的職責。

進入7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暴雨洪水集中頻繁發生,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水利部門在“兩段半”的進程中是如何圍繞預測預報、決策部署以及科學調度盡職守責的呢?

“從3月28日入汛以來,我們即開始滾動預報預測並進行會商研判。”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技術信息處處長王為介紹,“進入6月后,隨著汛情形勢日趨嚴峻,我們在加密預測預報頻次的同時,也提高會商頻率,每天至少會商一次,多的時候可能有兩三次。”

7月21日鄂竟平部長主持召開會商會。

通過及時准確的預測預報以及密集的會商,各相關部門互聯互通,准確、全面把握雨水情信息,分析、研判各地實時防汛形勢,為隨后的工作部署提供了前提與基礎。

王為說:“包括很多重要的決策,比如說7月12日水利部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Ⅱ級應急響應,都是在會商會上,通過充分研究討論后確定的。”

除了整體上的部署,水利部還針對各個流域及地方不同的情況實施分類指導,精准督促。

王為介紹,針對當前長江、太湖、淮河的汛情,水利部除了內部會商部署外,還隨時與水利部長委、太湖局、淮委和有關省水利廳進行視頻連線,進一步研究細化三峽等水庫以及蒙窪等蓄滯洪區的運用調度措施,太湖超標准洪水應急調度方案以及淮河洪水應對措施。此外,水利部還發出通知指導有關省做好堤防巡查防守等工作。

據悉,自7月以來,水利部先后派出5個部領導帶隊的工作組,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分赴長江、淮河、太湖流域的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等地檢查指導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同時,增加多個工作組和督查暗訪組,協助地方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相關內容。

預測預報、會商研判、科學調度、下發通知、啟動響應、現場指導、督查暗訪……一組組環環相扣的應對措施,是洪水面前水利部沉著應對的使命擔當,也是防汛抗旱責任落實的必然選擇。

面對汛情,肩負職責與使命,水利部門當仁不讓。

他們的行動

中國幅員遼闊,全年雨量的80%集中在6∼8月,同時由於東西部地勢高差,各支流匯聚而下,每年汛期,當暴雨來襲時,洪水災害總在所難免。

今年6月以來,強降雨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干流南北約600公裡范圍內,累積降雨量較常年偏多4成至1.2倍,最大點雨量江西上饒婺源達1966毫米,相當於北京三年的降雨量,歷史罕見。

超歷史的降雨量致使眾多河流超警、多地被淹,那麼,在預測預報、科學部署的基礎上,水利部門還有什麼防洪“大招”?

水工程聯合調度就是水利部門成效最為顯著的“大招”。

2020年2號洪峰通過三峽水庫時三峽大壩泄洪。

為應對長江1號洪水,水利部和長江委調度三峽水庫,在承納2020年長江1號洪水時,將入庫洪峰流量53000立方米每秒削減為出庫350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達34%,7月11日進一步壓減到19000立方米每秒。除三峽水庫外,還有30座水庫參與了此次聯合調度,至7月14日,各相關水庫攔蓄總量達100億立方米,降低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達0.8米左右。

“通過三峽及上中游水庫群的聯合調度,我們有效地降低了下游水位。雖然強降雨集中,支流來水量大,但是通過這些水庫聯合調度,我們確保了長江干流各個控制性站點水位不超過保証水位,水庫群聯合調度效益顯著。”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王章立介紹。

攔洪削峰錯峰,水庫的減災效益經水利部的統一調度下,在防汛大局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5月29日至7月10日,錢塘江流域出現了8輪大面積持續強降雨,7月8日,新安江水庫歷史上首次九孔全開泄洪,江水洶涌澎湃,瞬間掀起巨浪。在泄洪的巨浪背后,是更為凶猛的入庫水量。王章立說:“新安江從7月7日開始,入庫的最大流量達到2.3萬立方米每秒,而下泄流量僅3000立方米每秒,如果沒有新安江水庫的攔蓄,直接往下游走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據了解,通過新安江水庫的攔蓄作用,新安江河段削峰率達67%﹔桐廬富春江電站削峰率達40%。

正是通過水利部門科學調度水工程,新安江下游建德市才得以減少淹沒面積12.8平方公裡,減少淹沒人口5萬人。桐廬水位降低3.7米,減少富春江桐廬至杭州段淹沒面積111平方公裡。

當前,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已經襲來,三峽最大入庫流量達到61000立方米每秒,經過三峽有效攔洪錯峰后,實際出庫流量最高僅為4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極大緩解了長江中下游干流的防汛壓力。

7月20日,安徽王家壩蒙窪蓄滯洪區開閘分洪,分洪時水位達到29.75米。截至21日14時,水位已從開閘前的29.75米回落至29.38米,降低王家壩站水位0.37米,有效減輕了王家壩上下游干流堤防的防守壓力。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如果沒有他們……

他們的未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經過多年建設,我國已建成5級以上堤防31.2萬公裡、水庫9.8萬座、水閘10.4萬座、國家級蓄滯洪區98個,設立報汛站12萬余個,並在2076個縣建設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體系,大江大河防御大洪水能力逐年提高。

階段性的進步后,也應該看到一些問題。目前防洪體系確實還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些大江大河缺乏控制性樞紐,洪水調控手段不足,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仍然較低等。

除水患,興水利,是歷代水利人的使命擔當。

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提高災害防御能力,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把重大工程建設、重要基礎設施補短板、城市內澇治理、加強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等納入“十四五”規劃中統籌考慮。

7月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會議研究了今年及后續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安排,要求抓緊推進建設,增強防御水旱災害能力。

隨著這150項重大水利工程的建成,我國將可新增防洪庫容90億立方米。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在7月13日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表示,“今年汛期,長江中下游這麼大的降雨,多數情況還可以,上游水庫群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此90億庫容對提高防洪減災能力來說非常重要。”

2020年2號洪峰通過三峽水庫時三峽大壩泄洪。

同時,這150項重大水利工程還將治理河道2950公裡,新增灌溉面積2800萬畝,增加年供水能力420億立方米。這些能力的提升對確保防洪安全、糧食安全、供水安全,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葉建春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繼續細化相關措施,爭取讓重大水利工程多開工、早開工,盡早發揮工程效益。

篳路藍縷,不忘初心,水利人將在遏水患、興水利的路上繼續砥礪前行。

(作者: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 魏宇翔)

(責編:余璐、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