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梅雨助推太湖流域性洪水?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年07月23日13:35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記者 余璐)太湖水位已經持續超警戒20多天,7月19日8時,太湖暴發2016年以來首次流域性洪水,平均水位達4.71米,超警0.91米。為減輕太湖流域超保証水位壓力,上海已於19日上午9點開啟元蕩水閘5小時后關閉。今年入梅以來,太湖流域降雨有哪些特點?“超長”梅雨是助推湖流域性洪水的重要原因?如何確保太湖流域防洪安全?聽聽權威人士怎麼說。

總量大、歷時長、強度大是今年梅雨特點

太湖流域氣象中心主任、上海中心氣象台台長馬雷鳴表示,今年太湖流域梅雨特點是總量大、歷時長、強度大。自6月9日入梅至7月21日出梅,太湖流域降雨量為583.8毫米,梅雨總量已達多年均值的2.42倍,梅雨期比多年平均多18天。與常年相比,2020年入梅正常,均為一段梅雨期。2020年入梅以來無台風生成,副高主體偏南,冷渦位置偏南,雨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北擺動,使得暴雨頻繁、強降雨區重疊、梅雨總量大。

據了解,7月17日,上海市氣象局啟動了防汛救災氣象保障一級應急響應,上海中心氣象台(太湖流域氣象中心)啟動太湖流域氣象保障一級應急響應。預計23日夜間至24日早晨、26日至27日流域各有一次降水過程,未來一周流域各分區面雨量可達25-45毫米。流域水利樞紐將全力搶排,盡快降低太湖水位,緩解防汛壓力,為后續降水過程充分做好防汛准備。

如遇風暴潮“三碰頭” 易形成較大洪澇災害

與鄱陽湖、洞庭湖等流域相比,太湖流域防汛有哪些特點?馬雷鳴談到,太湖流域天氣系統復雜,除了梅雨以外還受台風影響。同時,太湖本身比較淺,受沿海高潮位影響,水位易漲難退,如遇風暴潮“三碰頭”,容易形成較大的洪澇災害。而太湖流域地處中國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一旦出現洪澇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將影響巨大。因此,當前流域防汛形勢依然嚴峻,后期仍多陣性降水過程。

“建議防汛部門抓住降水‘空窗’期,根據氣象部門精細化降水預測,聯合會商研究制定搶排方案,並關注天文潮影響。”馬雷鳴說。

抓住7月下旬有利時機 盡快降低太湖水位確保防洪安全

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22日20時,太湖平均水位4.77米,超保0.12米,周邊河網區有45站水位超警0.02∼1.07米,其中20站水位超保0.07∼0.47米。

22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主持會商,分析研判太湖流域汛情發展態勢,有針對性地再部署。鄂竟平表示,要繼續加強太湖洪水外排工作。太湖水位漲得快、退得慢,要抓住7月下旬降雨少、沒有台風影響的有利時機,繼續運用太浦閘等水利樞紐和沿長江北排、沿杭州灣南排工程加快洪水外排,盡最大努力盡快降低太湖及周邊河網水位,加強環湖大堤和太浦河、望虞河等重要堤防的巡查防守,確保防洪安全。

目前,水利部已派出工作組專家組在太湖一線協助指導地方做好防汛工作,水利部維持水旱災害防御Ⅱ級應急響應。

(責編:余璐、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