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17名全球專家組成的團隊表示,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從現在至2040年期間,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被傾倒在陸地和海洋中。該團隊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跟蹤世界各地的塑料庫存和流動。
模型表明,即使全球立即做出協調一致的努力,仍將有7.1億噸塑料垃圾被丟棄到環境中——4.6億噸在陸地上,2.5億噸在水道中。
數量驚人的塑料垃圾
在這項開創性的研究中,他們揭示了全球廢物管理系統無法應對不斷增加的塑料垃圾所造成問題的規模。
雖然這項研究的重點是調查塑料是如何到達海洋的,但它也揭示了:除了1100萬噸最終進入海洋之外,每年有近3000萬噸被傾倒在陸地上,近5000萬噸被露天焚燒。
據預測,污染水平每年都會上升。到2040年,將有1.33億噸塑料被焚燒,7700萬噸被傾倒在陸地上,2900萬噸最終進入海洋。
即使各國政府履行減少塑料污染的承諾,污染情況仍會發生。
利茲大學的學者分析了有效的廢物管理在減少污染方面所起的作用,並對廢物沒有收集或管理不善時會發生的問題進行了建模。
利茲大學的首席調查員科斯塔斯·韋利斯博士是土木工程學院資源效率系統的講師,曾參與各種旨在阻止塑料流入海洋的國際倡議。
韋利斯說:“這項科學調查第一次讓我們對傾倒到世界陸地和水生生態系統中的數量驚人的塑料垃圾有了全面了解。我們現在對污染的來源和最終的去向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除非世界採取行動,否則我們估計,到2040年,將有超過13億噸塑料污染最終進入陸地或水體。這個數字很大,如果不是因為大量垃圾被公開焚燒,這個數字可能會更大。但焚燒也會帶來重大的環境成本。”
科學家們表示,沒有單一的靈丹妙藥可以減少海洋中的塑料污染,並呼吁行業和政府進行一系列干預,他們表示這些干預是可以實現的。
這項研究論文“打破塑料浪潮”發表在最新一期同行評議期刊《科學》雜志上。同時發表的另一篇科學論文描述了支撐這份報告的計算機模型中的假設。
該項目由美國慈善組織皮尤慈善信托基金資助。這項研究是由四個主要機構進行:皮尤慈善信托基金、SYSTEMIQ、利茲大學和牛津大學。
焚燒塑料垃圾能破題?
大約95%的聚合塑料包裝在成為廢物之前隻使用過一次。分析顯示,塑料污染的最大來源是未收集的固體城市垃圾,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家庭。
目前,大約四分之一的塑料垃圾沒有被收集,留下個人自己處理。到2040年,產生的塑料垃圾將有三分之一未被收集。這將相當於每年1.43億噸。
當科學家們對廢塑料在整個經濟中的流動進行建模時,他們發現了問題的一個隱藏方面:大量的塑料垃圾被公開焚燒。
盡管焚燒減少了被丟棄到陸地和海洋中的廢物數量,但它會產生潛在的有毒煙霧,並導致溫室氣體排放。
如果不採取行動,計算機模擬估計,2016年至2040年期間,大約有25億噸塑料垃圾將被公開焚燒,這是預計傾倒在陸地和水環境中數量的兩倍多。
利茲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員埃德·庫克是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之一,他說:“擁有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的現代焚燒爐排放的有害物質非常少。但在露天燃燒的情況下,燃燒往往是不完整的,會釋放出各種潛在的有毒氣體,這可能會導致一系列負面的健康后果。”
庫克表示,這些有害氣體被處理廢物的人吸入,也被居住在附近的社區吸入。“燃燒是一把雙刃劍。它減少了最終可能進入海洋和陸地的塑料數量,但也帶來了許多其他環境問題,包括對全球變暖的重大影響。”
全球回收的無名氏英雄
研究顯示,改善廢物收集服務將是減少污染的最大影響因素。
根據聯合國的“全球廢物管理展望”,世界上約有20億人無法獲得垃圾收集服務。根據這項研究,預計到2040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40億人。
韋利斯說:“在沒有收集服務的情況下,人們必須就如何管理廢物作出艱難的選擇,是公開焚燒,還是傾倒在陸地上,還是直接投放到河流和沿海水域。我們的模型顯示,每多收集一噸塑料,就會減少0.18噸對水環境的污染。”
他說:“收集廢物確實是防治污染的最有效方法。因此,任何有效解決方案的核心都應該是向所有人提供固體廢物管理服務和基礎設施,這是聯合國11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關鍵目標。”
由於缺乏正式的廢物收集服務,導致由拾荒者組成的非正式廢物收集群體的增長。保守估計,全世界至少有1100萬拾荒者。這個被邊緣化的群體通過篩選未收集的廢物來謀生,尋找他們可以出售的材料回收利用。據信,他們收集的塑料約佔全球回收塑料總量的58%,超過了所有政府環保部門的總和。
盡管在減少全球塑料垃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許多拾荒者缺乏基本的就業權利或安全的工作條件。
韋利斯說:“拾荒者是全球回收的無名氏英雄,如果沒有他們,進入水環境的塑料數量會大得多。因此,實施支持性政策,消除與他們活動相關的健康和安全挑戰以及更廣泛的社會挑戰,是至關重要的。”
廢物拾取者的包容、整合和自我組織,對於支持全球的循環經濟至關重要。
沒有單一解決方案
科學家們得出結論: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可以減少塑料垃圾流入海洋。
他們使用計算機模型來調查涉及6種情況的各種干預措施的有效性,范圍從一切照常到提高回收水平或尋找塑料的替代品,再到徹底檢修系統。
雖然單一的解決方案不夠,然而,它們加在一起可以減少流入海洋的塑料流量,達到預計2040年水平的80%。
盡管這項任務艱巨,但報告稱能夠實現,可以利用現有的技術和訣竅實現。方法是:1.減少塑料生產和消費的增長,以避免預計產生近三分之一的塑料垃圾﹔2.用紙和可堆肥材料代替塑料﹔3.設計可回收利用的產品和包裝﹔4.將中低收入國家的廢物收集率擴大到所有城市地區的90%和農村地區的50%左右,並支持非正規收集部門﹔5.建設設施,作為過渡措施,處理23%不能經濟回收的塑料。6.減少塑料垃圾出口。
科學家們說,高收入國家的重點應該是減少塑料消費,改進產品設計和回收﹔而中低收入國家則應該改善垃圾收集,並投資於分類和回收。
庫克表示:“這裡探討的干預措施都可以使用現有的、已經成熟的技術來實現。”
“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要回收所有東西或使用更少的材料,我們需要採取整體的方法來看待整個系統。”庫克說,“雖然這份報告著眼於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的情況,但其帶來的好處將遠遠超出海洋環境。”
研究論文承認,這些干預措施將減少進入海洋的塑料污染,但無法阻止海洋塑料污染。試圖達到接近“零塑料污染”將需要“技術進步、新的商業模式、大量的支出,最關鍵的是創新”。
對韋利斯而言,塑料污染研究有可能引發一場科學革命,就像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早期報告開始提高人們對全球變暖的認識一樣,以及應對全球變暖所需的步驟。
韋利斯補充說:“這篇論文顯示了全球科學界的巨大動員,以及我們為海洋環境和其他地方的塑料污染問題找到經濟和有效解決方案的決心。我無法預測未來,但希望我們最現實的願景能在2040年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