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傳承 綠色發展 山西這樣向貧困“亮劍”

——"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報道組專訪山西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志杰

余璐 趙芳 王帆

2020年08月24日08:56  來源:人民網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大雨過后,在臨縣城區東山,一陣涼風,降下茫茫白霧,好似碧翠的山脈換上了一件白色的披風﹔在雲州區西坪鎮地頭黃花加工廠,搬運黃花、過磅稱重、裝袋塑封,大伙兒急著晾晒黃花﹔在岢嵐縣,沈姚付正推著自己的三輪車到村裡的廣場售賣涼粉……

生態扶貧、產業扶貧、易地搬遷……近年來,山西以超常力度、非常措施深入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因地制宜補齊弱項短板,齊心合力決戰脫貧攻堅。到2019年底,5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79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貧困發生率從13.6%降到0.1%以下,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

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走進山西,山西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志杰接受了人民網的專訪。

厚植生態底色 做足脫貧成色

干部群眾齊上陣,漫山遍野擺戰場。

在山西,深度貧困與生態脆弱相互交織。“貧困的本質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根子是路徑不恰當不精准,路徑不轉變,面貌難改觀。”劉志杰對人民網記者談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摒棄過度開發模式,擺脫資源依賴路徑,防范急功近利思想,走綠色發展、特色發展、持續發展的路子。

如何在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戰役?劉志杰表示,厚植生態底色,做足脫貧成色!在山西,聯動實施了退耕還林獎補、造林綠化務工、森林管護就業、經濟林增效、林產業增收五大項目,統籌生態生計,協調增綠增收,累計惠及52萬多名貧困群眾,走出了一條生態脫貧互促雙贏的路子。

生態優先綜合施策是重要路徑。堅持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目標同向、政策同頻、績效同考,生態優先推動耕退林進、人退綠進,產業重構牽動環境改善、脫貧增收,以綠色發展的觀念、行為和模式,統籌生態、生產和生計。通過生態扶貧、產業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效果疊加,貧困地區呈現出荒山荒坡綠起來、陡坡耕地退下來、山庄窩鋪搬出來、光伏產業亮起來、轉移就業走出來、群眾生活好起來的熱鬧場面。

項目聯動穩定增收是重要舉措。建立持續穩定帶貧減貧機制,確保收益精准到村到戶到人。退耕還林得獎金,增加轉移性收入﹔造林護林掙薪金,增加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得現金,經濟林提質增效畝均增產30%,增加經營性收入﹔流轉入股得租金,耕地林地流轉、合作社入股,增加財產性收入。特別是,實施林業生態扶貧PPP項目,兌現退耕還林獎補、造林綠化補助。

群眾參與激發內力是重要機制。創新生態建設參與機制,使貧困群眾真正成為參與主體、受益主體。打破不能干的制度壁壘,造林項目由招標制改為議標制,由專業隊實施改為合作社實施,貧困縣造林任務全部安排給合作社,以貧困社員數量確定造林任務。補齊不會干的能力短板,採取能人領辦、大戶牽頭、專業隊改造等方式,全省組建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3378個,吸納7萬多名貧困勞動力參與。防范不公正的分配漏洞,合作社以股份合作為紐帶,貧困戶既入股分紅又務工掙錢,造林投資的45%以上作為勞務費,直接支付到戶到卡,防止簡單以資分配,拖欠克扣群眾勞務費,侵害貧困戶權益。

“在生態建設中,貧困群眾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奔頭、增強了勁頭。”劉志杰如是說。

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攻堅力量

有一種精神叫不屈,推開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的大門,紅色氣息扑面而來。

“為我們的先烈們點贊,新中國來之不易!”“敬佩又感動……”8月12日上午,“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山西團走進興縣蔡家崖村,並對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進行了現場直播,不少網友紛紛留言。

曾經的蔡家崖村是貧困村,而今,2000余畝桃樹、杏樹、核桃樹遍布山頭,300千瓦光伏電站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太原到蔡家崖的客運列車載滿歡聲笑語,結束了興縣不通旅客列車的歷史。

“山西貧區皆老區,58個貧困縣全都是革命老區縣。”劉志杰對人民網記者感嘆,老區和老區人民,為新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先后孕育了右玉精神、大寨精神、西溝精神,涌現出李順達、申紀蘭等模范人物。

“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山西不斷涵養和發揚艱苦奮斗、久久為功的紅色精神譜系,匯聚起攻城拔寨的磅礡力量。”劉志杰說。

建強戰斗堡壘。樹立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整頓軟弱渙散貧困村黨組織,配齊配強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對“基本稱職”的整改提高,對“不勝任”的調整撤換。

注重嚴管厚愛。駐村幫扶開展村情民意走訪、基礎工作鞏固、政策措施落實、資金項目盤點、內生動力提升和作風問題整治“六大行動”,收官之年深化為剩余任務、失學輟學、基本醫療保障、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兜底保障和賬實不符問題“十個清零”行動,市縣鄉逐項交辦、逐村驗收,幫扶單位逐村研究、逐項落實,駐村幫扶干部逐戶走訪、逐個解決。

“劉桂珍,40年赤腳醫生、30年代課老師、20年支部書記、15年村委主任,幾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賀星龍,放棄縣醫院回村當醫生,二十年如一日服務基層……更有46名干部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用生命履行使命。”談到這裡,劉志杰語氣凝重。

識真貧攻深貧 發力准出實績

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要找准導致深度貧困的主要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脫貧攻堅舉措。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山西集中兵力、重點突破指明了方向。

“把貧困發生率高、貧困人口多、生產生活條件差、人均收入低和三保障任務重的10個深度貧困縣作為區域攻堅重點﹔把‘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需整自然村搬遷的3350個深度貧困村作為工作攻堅重點﹔把家庭主要勞動力喪失能力的28.47萬深度貧困人口作為群體攻堅重點。”劉志杰表示,緊盯最困難的地方,瞄准最困難的群體,扭住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持續打好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組合拳”。

聚焦10個深度貧困縣。針對資金項目工程集聚投入后,基層干部抓落實上不敢為、不會為和慢作為等問題,山西出台“一縣一策”集中攻堅深度貧困縣意見,量身定制共享政策10條、專享政策每縣1條,在堅持紅線、底線的同時,簡化審批流程,創新體制機制,精准對接需求,激勵改革創新、擔當作為。2019年,10個深度縣全部脫貧摘帽,貧困人口由2016年的31.75萬人減少到7579人,貧困發生率由18.4%降到0.45%。

聚焦3350個深度貧困自然村。“整村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的有效辦法。”山西推進精准識別對象、新區安置配套、舊村拆除復墾、生態修復整治、產業就業保障、社區治理跟進“六環聯動”,統籌解決“人錢地房樹村穩”七個問題,3350個深度貧困自然村、13.7萬貧困人口的整體搬遷任務基本完成。

聚焦28.47萬深度貧困人口。“我們強化綜合保障性扶貧,健康扶貧落實‘三保險三救助’‘雙簽約’‘一站式’等政策。”劉志杰介紹,貧困人口住院綜合報銷比例接近90%。農村低保連續五年提標,今年全省平均達到5319元﹔43.55萬貧困人口享受扶持﹔基本養老保險貧困人口參保率和待遇發放率均100%﹔殘疾人“兩項補貼”應補盡補,受益53.8萬人次。

完勝脫貧攻堅 助推鄉村振興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0年7月,在臨汾市召開了山西省鞏固脫貧成果現場推進會,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強調,要將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貫通起來。

“要把做足成色如期交賬、鞏固成果提升質量作為穩定脫貧的新起點、全面小康的新亮點、鄉村振興的新支點。”結合山西的實際,劉志杰進一步解釋:“以農業現代化三大省級戰略為牽引,以十大產業集群為支撐,以鞏固脫貧成果為底線任務,抓好規劃銜接、對象銜接、政策銜接和機制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

針對“一小一壯一老”群體特點,山西研究建立貫通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對年齡小的抓好教育斬斷窮根——這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優化農村教育資源布局,堅持就近就便服從就優,重點辦好鄉鎮寄宿制中小學,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有效地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對年齡老的強化保障防止返貧——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基礎上,按照“標准適度、能兜住底、可承受、可持續”的原則,省委出台決定、省人大推動地方立法、省政府制定實施意見,全國率先建立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對青壯年抓好培訓增技賦能——深化“人人持証、技能社會”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提升就業層次、穩崗能力和工資性收入,實現“一技在身、一証在手、一條致富路在腳下鋪就”。

此外,山西還在改進幫扶方式方面下足了功夫。“讓貧困戶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會做、有錢能做、有人領做。”談到“五有”,劉志杰表示,幫扶措施要與貧困群眾參與挂鉤,引導誠實勞動增收脫貧。

黃河澎湃,太行雄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勾勒出表裡河山的壯美輪廓,也凸顯出三晉兒女謀定后動、厚積薄發、行且堅毅的紅色基因。

(責編:余璐、勾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