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我國已建立271個海洋保護區

2020年10月14日17:10  來源:新華網
 

10月11日,我國海洋保護領域首份《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2020)在上海發布。報告分析了我國海洋保護工作中的前沿熱點問題和各個利益攸關方的能力建設現狀,結合政策與時事的梳理對行業當下的機遇和挑戰做出了判斷,進而為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報告指出,漁業(含捕撈和養殖)可持續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是現階段我國海洋保護領域主要聚焦的兩大熱點方向。漁業產能過剩是導致海洋生物資源衰退和棲息地喪失的重大誘因之一,而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則面臨水體污染、塑料污染、生物入侵、海洋酸化、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等諸多嚴峻問題。我國科學技術工作者已在重要海域開展了大量的監測、科研及保護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然而由於之前開發過度帶來的累積影響,海洋環境惡化的問題仍在繼續,因此海洋保護亟待持續高效的推進。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涉海用海企業、民間公益組織等海洋保護行業主要利益攸關方應當圍繞科學認知的核心,共同加強能力建設,以實現緊密的協調合作。尤其對於民間公益組織而言,如何在行業的框架中明晰自身的職能定位,積極承擔起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保護區數量迅速增長。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建立271個海洋保護區,大多分布在近海,總面積約12.4萬平方公裡,佔管轄海域面積的4.1%。雖然保護區的數量增長較快,但距離《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全球10%的海岸與海洋面積”的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我國海洋保護區的劃分大多依靠實踐性經驗,缺乏充實的科學調查數據作為參考依據。

報告認為,從國家政策的發布情況來看,我國海洋保護工作的系統部署起始於本世紀初,以漁業資源養護為最初的切入點,相關理念在政策序列中逐漸明晰。目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門領域的第一個全國性五年規劃——《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即將完成編制,這表明我國將以更大的決心和更高的戰略定位進一步統籌海洋保護相關事務。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已經貫穿於整個涉海領域。

報告建議,為實現長效有序發展,我國海洋保護行業應著重開展以下四個方面的努力:一是以扎實的海洋保護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撐為基礎,提升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和民間公益組織等各方的專業能力﹔二是廣泛培養行業在行政管理、科學研究和公益服務等各個環節中所需的后備人才﹔三是跨越既有障礙壁壘,打造各方之間的互惠互信保障機制,以深度交流合作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四是重視新冠疫情帶來的警醒和啟示,加強行業的抗風險能力以更從容地應對突發事件。

(責編:趙春曉、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