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記者 高敬

2020年12月25日08:55  來源:新華社
 

“碳中和”成了熱詞。從今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

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說一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問題一:為什麼要提出碳中和?

這要從氣候變化說起。在中國環境記協近日舉辦的環境茶座上,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說,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影響日漸深重。海洋生態系統破壞嚴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縮等。高溫熱浪、極端強降水等氣象災害不僅造成經濟損失,更導致全球百萬人死亡。氣候變化還影響到生態系統,如非洲等地的蝗災嚴重威脅糧食安全。

他指出,觀測顯示,我國升溫幅度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由氣候變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多。

他說,氣候變化主要是人類燃燒煤炭、石油為主的化石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造成的。

《巴黎協定》確立了2020年后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框架,提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攝氏度。可以說,留給人類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必須要採取更切實的行動。

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做出承諾,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願景。

問題二:怎麼才能實現碳中和?

應對氣候變化,包括減緩和適應兩方面的工作。碳中和瞄准的是減緩氣候變化。如何才能實現碳中和?

看一看你我的生活:

坐車——普通汽車需要燃料、新能源車需要電﹔

吃飯——做飯要用煤炭、燃氣,或者用電﹔

玩手機——不管插電還是充電寶,都離不開電……

除直接的化石燃料燃燒,我們的電大部分來自燃煤電廠,少部分來自風能、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而工業生產、建筑、交通等也是碳排放的集中來源。

可見,實現碳中和,需要經濟社會全面轉向綠色低碳。

專家指出,碳中和必須做好“加減法”——一手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一手增加碳匯、發展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等,實現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說,減緩措施產生效果需要很長時間,但眼下氣候變化的很多影響已經發生,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必不可少。

她舉例說,現在光熱水等條件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對農業生產中的種植調整、品種選擇等提出要求,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

問題三:怎麼看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願景?

不少發達國家已實現碳排放和經濟脫鉤。但我國仍處於碳排放增加階段,尚未達到峰值。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要縮短幾十年。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治理污染等一系列艱巨任務。

“我國提出的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李高說。

他指出,很多發達國家實現碳排放達峰是一個技術、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而我國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自我加壓,主動作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我國是在經濟發展較低的水平上,向盡早實現碳排放達峰作出努力,在實現2030年前達峰目標時,我國人均GDP仍將顯著低於很多發達國家達峰時的水平。

同時,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費佔比,需要克服技術、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各種復雜的問題和挑戰。

有挑戰,也有機遇。在柴麒敏看來,實現碳中和願景有經濟和技術的合理性。當前我國大力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低碳的新產業新技術,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是我國要抓住的機遇。

問題四:“十四五”應該怎麼干?

巢清塵說,前期所做的減排努力越多,后期的壓力相對越小、轉型所需的時間就越短。

我國宣布,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奔著新目標去,“十四五”怎麼干,備受關注。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負責人表示,要將有力度的碳強度下降約束性指標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實,並加強監督檢查。

他表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持續推動實施。明確各地方和重點行業的達峰目標、路線圖、行動方案和配套措施。同時,要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立法。

能源低碳轉型是重要內容。這位負責人說,“十四五”要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實施更加嚴格的控煤措施,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消納能力,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制氫等先進技術和產業。推進電力系統轉型,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交易和調度機制。

下一步,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低碳行動要持續深化,並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綠色低碳發展的良好氛圍。

他說,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繼續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責編:丁亦鑫、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