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平湖:點亮鄉愁文化,激活美麗經濟

一泓碧水繞村郭,十裡稻花傳棹歌﹔兩岸藤廬忙迎客,曹家米酒勸杯多……這就是嘉興平湖“鐘溪棹歌·隱世田園”精品線的詩情畫卷。在2021年嘉興市鄉村振興精品線評比中,這條精品線獲得一等獎第一名,作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首批試點之一,平湖正在唱響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最美“棹歌”。
曹貴娟家住平湖市鐘埭鎮鐘埭村,靠著祖傳的釀米酒手藝,開辦了三家村杜做酒坊,雖然酒坊位置有點偏,但有了精品線的加持,曹家酒坊現在遠近聞名,不僅上海、嘉興周邊客人多,甚至還接待了內蒙古的客人。
這樣的喜人變化是嘉興市鄉村振興精品線建設的一個縮影。這條精品線路全長10.5公裡,連接鐘埭村、沈家弄村兩個3A級景區村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水韻、米酒、三油等鄉土特色,更是一代代人心中美好的故鄉記憶。為此,誠通凱勝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的規劃設計團隊經過調研、挖掘、重整歷史文化要素,確立了以鄉愁文化為主線、以“吾心安處是吾鄉”為情感落腳點的設計理念,規劃實施了綠醅酒肆、稻花匠肆、藤橋水驛、知青書局、水邨船寮等20多個節點,策劃新場景、創意新業態,打造鄉土特色產業,運營文創和農創IP,在鄉愁故事和田園詩情中,實現城鄉粘性互動。
家家會釀酒,戶戶喝米酒,鐘埭村的米酒歷史悠久、優質可口。以前米酒都是自制自喝,現在通過精品線的規劃設計,酒肆酒坊成為線路節點,通過植入酒肆、酒器展、研學基地等新業態和場景實現了引流增流。氛圍強了、游客來了、收入增加了、產業也做起來了,現在米酒已經成為鐘埭的最強文化品牌之一。同時,鐘埭村正在借勢與成熟的酒廠洽商合作,帶來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推動米酒文化產業化集群化發展。
水,是平湖人流淌在骨子裡的鄉愁。精品線以“藤橋、鐘埭上、知青、車橋”四個碼頭為支撐,在長約一公裡的水線上,對沿岸的民房進行外立面改造,對河道進行污染治理,建設了水下森林,搭建了沿途觀景台,整個水路舊貌換新顏。同時,以“水”為主題,精心打造“水驛、水園、水社、水居、水路”等主題系列產品,描繪出一幅最美鐘溪“夢裡水鄉”。
游水鄉、看美景、品美酒、吃美食,這條線承載著人們對鄉村的美好回憶,再現了“鐘溪棹歌”的詩情畫意,也寄托著當地百姓追求共同富裕美好願望。平湖精品線規劃設計方,誠通凱勝規劃設計院院長李方相說:“鄉愁文化是實現鄉村振興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之一。通過挖掘鄉愁文化打造特色產業、產品和特色情境,可以極大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增強的產品感染力和附加值,使鄉村成為城市人的心靈家園,實現城鄉粘性互動,共同富裕。”
目前,平湖立足於民俗文化內涵,在文創產品方面,提煉開發了“鐘意儂”“花小櫻”系列文創產品,布藝、茶杯、手機殼等家居快時尚,讓游客們愛不釋手﹔在業態方面,增加了咖啡吧、民宿、農家樂、採摘、研學中心等運營項目,村民們也將參與到經營產業鏈上來。李方相告訴我們,未來,還將考慮發揮誠通凱勝的策劃優勢,在生態農業、共享農庄、低碳市集、米酒美食等農產品的包裝、推廣、運營上持續助力。
“鐘溪棹歌·隱世田園”,在這條精品線上,三油、米酒、知青、農耕、杜經布、棹歌等鄉愁元素被一一點亮,不僅豐盈了周邊百姓的精神世界,更照亮了共同富裕的振興路。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鐘埭街道)農業農村辦主任姚怡琴說:“通過精品線打造,閑置土地、致富技術、剩余勞動力、房屋產業都被盤活了,村民們返鄉創業意願高漲,很多在外地工作的村民都回鄉積極備案。如今,不僅是生態環境變化了,更是美麗經濟激活了,所以我們打造精品線就是一條共富共享的美麗經濟產業帶。”(劉成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