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清水碧波再蕩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故事②)

本報記者  潘旭濤
2021年12月02日04: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11月7日,船舶行駛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長江三峽西陵峽水域。
  王 罡攝(人民視覺)

  11月23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南北港水域,候鳥成群覓食。
  張 玉攝(人民視覺)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在重要河道中建設生物浮島,持續淨化水質。
  劉智峰攝(人民視覺)

  不久前,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寫真”驚艷了世界。這組照片拍自中國空間站,拍攝者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照片中,黃河蜿蜒前行,長江奔流入海,氣勢恢宏,震撼人心。

  近年來,中華大地上無數江河溪流,呈現出嶄新面貌。這種華麗轉變同樣令人震撼。曾經的化工圍江,曾經的泥沙俱下,曾經的污水橫流,如今變成了清水潺潺,碧波蕩漾。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響一場場碧水保衛戰,讓涓涓清水惠澤人民、綿延后世。

  

  節水——

  “有多少湯泡多少饃”

  中國有奔流不息的江河——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有4萬多條。但不要忘記,中國還有大量干渴的土地——干旱半干旱地區面積佔國土陸地面積的一半。中國其實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立足中國水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節水優先”排在首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三面環沙,干旱少雨。缺水的寧夏,把節水做到了極致。位於寧夏中東部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基地。以前,煤化工企業是耗水大戶,如今,他們成了節水大戶。

  基地裡的寧夏煤業煤制油化工公用設施管理分公司,正在使用新技術循環、重復利用每一滴水。該公司水處理中心副主任胡浩明介紹說:“我們對工業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后,水和無機鹽可以分別被回收。處理后的水回流至循環冷卻水站,每年節約使用地下水2409萬噸﹔無機鹽則通過市場銷售。”

  節水優先,就是要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結構、人口規模,“有多少湯泡多少饃”,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

  今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提出“嚴禁水資源超載地區新建擴建高耗水項目,壓減水資源短缺和超載地區高耗水產業規模”。

  農業是用水大戶,農業灌溉用水量佔全社會用水總量的一半。在灌溉面積擴大、糧食總產量穩步增加的情況下,中國農業用水總量基本維持穩定,節水灌溉功不可沒。

  在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張陸灣村,有一個國家級節水灌溉標准化示范園區。走進園區玻璃房,迎面豎著一塊顯示屏,屏幕上實時更新著土壤濕度、空氣溫度、光照等數據,這是園區的“智慧大腦”。

  借助物聯網技術,“智慧大腦”能知道作物什麼時候“喝水”,“喝”多少水,然后作出精准決策。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這種“智慧灌溉”每年節水約30%。

  節約用水,不隻限於地表水。12月1日,中國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專門行政法規——《地下水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完善了地下水節約與保護的各項措施,規定“取用地下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取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要求。”

  節水還可以獲得額外收益。近年來,水權交易興起,節余的水量可以轉讓獲益,這極大提升了用水戶節約用水的積極性。

  最近,江蘇省無錫市明日風園藝有限公司需要養護一片綠地花海,急需取用大量地表水。得知消息后,無錫市水利部門幫該公司對接了無錫市法蘭鍛造有限公司。法蘭鍛造是節水型企業,建有2500立方米冷卻水及雨水收集池,水資源重復利用率達80%以上,許可水量有富余,可以轉讓部分水權。11月8日,通過中國水權交易所平台,明日風園藝購入法蘭鍛造1萬立方米的水資源使用權,交易額2.5萬元。

  節水優先,既是各地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制度的剛性約束。近年來,中國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對用水總量等進行嚴格控制,並將主要指標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日前,“十三五”期末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結果公布,31個省(區、市)考核等級均為合格以上。

  治水——

  打響一場場攻堅戰

  “看!是江豚。”隻見幾隻大腦袋、小眼睛、噘著嘴巴的“微笑天使”躥出水面。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心洲長江大橋附近,幸運的市民常看見江豚戲水的場景。

  最近幾年,昔日幾近絕跡的江豚頻頻現身長江。跨江大橋上,車水馬龍﹔橋下江水裡,江豚嬉戲。這幅生態美景的背后,是巨大的努力與付出。

  長江全長6300多公裡,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沿岸曾一度污水橫流,長江水質持續惡化。

  長江嚴重透支,習近平總書記痛心地形容她:“病了,病得不輕了”。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他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隨后,一場場生態保護攻堅戰,在沿江省市打響——

  長江上游最大江心島重慶廣陽島,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超過300萬平方米﹔三峽壩區湖北秭歸港碼頭,“綠色岸電”讓這裡告別柴油機轟鳴、泊船油煙四散的景象﹔長江干流沿線碼頭實現船舶垃圾接收設施全覆蓋﹔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十年禁漁”……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2016年以來,水利部和長江經濟帶11省市水利部門在河湖保護治理、水資源優化配置、強化流域管理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水利部門指導督促各地推進2441個涉嫌違法違規岸線利用項目整改,目前2436個已完成清理整治,累計騰退長江岸線158公裡。2021年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為90.6%,比2016年上升23.6個百分點。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也曾“體弱多病”。黃河發源青藏高原,橫貫9個省區。但很長一段時間,黃河上游局部地區生態系統退化,水源涵養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嚴重,汾河等支流污染問題突出﹔下游生態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濕地萎縮。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翻開了治黃新篇章。近兩年,黃河上游以提高水源涵養能力為主﹔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注重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從源頭至入海口,黃河正呈現出嶄新面貌。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有“中華水塔”之稱。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麻多鄉郭洋村,牧民求中的家離黃河源頭隻有幾公裡。在黃河源頭,蔚藍的天空下,一處處泉眼像是鑲嵌在草原上的珍珠,晶瑩閃亮。“泉眼的流量明顯大了,以前的草隻有手指高,這兩年能長到小腿高了。”求中對黃河源頭的變化有切身體會。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通過實施黑土灘綜合整治、退化草場改良、水源涵養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三江源頭的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基本遏制,水資源總量明顯增加,三江源頭再現千湖美景。

  位於黃河中游的庫布其沙漠,一度被視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生活在庫布其沙漠北緣的牧民陳寧布,眼看著親手蓋的房子被沙子壓垮。

  保衛家園,保衛母親河,庫布其人不斷向沙漠宣戰。在沙漠南緣干旱區,飛播灌木密植造林﹔北緣種植喬木鎖邊林﹔中部依托穿沙公路、河流,營造護路林、護堤林……

  如今,庫布齊沙漠植被覆蓋率達到53%,實現了“人進沙退”的奇跡,黃河中游黃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

  海風吹拂,蘆花搖曳。位於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是動植物的樂園。近年來,黃河口水質明顯改善並穩定在Ⅱ類,每年有超過600萬隻鳥類在此遷徙、越冬,40多種魚類在此產卵繁殖。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攔、調、排、放、挖”綜合處理,入黃泥沙累計減少近300億噸,流域生態持續向好。如今,黃河已實現連續22年不斷流,歲歲安瀾。

  經過多年治理,全國河湖面貌明顯好轉。全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2012年的63.5%提高到2020年的88.9%。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指出,1—10月,長江、黃河、珠江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諸河、西南諸河和浙閩片河流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4.8%,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9%,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

  轉型——

  開拓發展新空間

  污染在水裡,根子在岸上。治水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

  敖江發源於福建省古田縣鷲峰山脈。位於敖江上游的古田縣鶴塘鎮,依托豐富的花崗岩資源發展起了石材產業。然而,塵土飛揚的採石場,讓敖江一度變成了“牛奶江”。

  一邊是發展經濟,一邊是保護源頭碧水,如何抉擇?古田縣以壯士斷腕的魄力,推進石材加工企業系統性關停退出。

  從2016年開始,古田縣陸續投入3.8億元開展石材產業全面退出專項整治工作,關閉敖江流域內41個礦山、102個礦點,引導企業轉產轉型,對廢舊廠房進行整合開發。

  昔日的礦山,變成了綠意盎然的生態公園。今年1至6月,敖江流域(古田段)主要流域國控斷面水質均值符合Ⅱ類標准。

  轉型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曾是“小化工之鄉”,化工企業最多時達到近百家。為了保護綠水青山,到2020年底,鎮裡化工企業全部關停搬遷。胡埭鎮黨委書記吳石鬆說,胡埭鎮經濟發展不但沒受影響,反而更好了。

  胡埭鎮是中國航發控制系統研究所所在地,當地以此為切入口,謀劃產業轉型。“我們的航空航天產業已初具規模。國產大飛機C919身上,就有產自胡埭鎮的發動機葉片。”吳石鬆說。

  因治水而轉變的還有沿岸百姓。今年2月,湖南省瀏陽市荷花街道辦事處與25名退捕漁民簽訂了一份合同。曾經用來捕魚的手,如今接過聘書,變成了護魚的手。

  為保護漁業資源、呵護水環境,瀏陽市對瀏陽河等重點水域實行禁捕,並組建禁漁巡護隊伍。59歲的羅世桃從漁民“轉業”成為了一名禁漁巡護員。羅世桃的祖祖輩輩以捕魚為生,他從小是在漁船上長大的,對河道水域非常熟悉,是一張“活地圖”。“讓經驗豐富的老漁民來做巡護員,是將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能起到兩全其美的效果。”荷花街道農業農村辦公室主任葉建說。

  治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因此必須建立長效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起來,河長制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在全國推行。

  11月12日一大早,張林堂又帶上筆記本,來到黑豬河旁。作為天津市濱海新區新河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林堂是轄區河流的總河長。他的筆記本上,文字一天天累積了起來,而身旁的河流,一天天變得更清澈了。

  今年夏季,糧油引河、新河東干渠、楊北排河的水草生長過快,導致水中缺氧,河面漂浮起了死魚。張林堂發現問題后,立馬組建專班,對水草和死魚進行打撈,打撈船出動186次,打撈物達640噸。經過兩個月的奮戰,河水再次蕩漾起碧波。

  2018年6月,31個省(區、市)全面建立起河長制,由黨政領導擔任河長。如今,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守護著一汪汪清水。

  調水——

  復蘇江河生態環境

  自古以來,中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開展了大規模水利工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

  南水北調是跨流域跨區域配置水資源的骨干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江河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大動脈。

  8月28日,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的南水北調中線大寧水庫開閘,來自湖北省丹江口水庫的“南水”匯入永定河,這是永定河首次迎來長江水。9月27日,斷流26年后,865公裡的永定河實現了歷史性的全線通水。

  全線通水后的永定河,碧水流淌,生機盎然。深秋的永定河畔,色彩斑斕。在永定河北京房山段,幾隻黑天鵝在水面上飛舞、嬉戲,它們優美的身姿,被攝影愛好者趙永祥捕捉了下來。“看到黑天鵝,還是第一次!”趙永祥說,他經常約朋友來河邊看鳥,永定河生態變好了,飛來的鳥類也越來越多了。

  受益於南水北調的遠不止永定河。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主體工程建成通水以來,已累計調水400多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1.2億人,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秦嶺地下,另一個重大引調水工程進入了沖刺階段。冬季的秦嶺天氣寒冷,呼一口氣都是白霧,而在引漢濟渭秦嶺輸水隧洞工地上,工人們忙得汗流浹背。

  一山劃南北,水景大不同。巍峨的秦嶺將陝西分為黃河和長江兩個不同流域,造就了陝北、關中與陝南水資源的巨大差異。隨著關中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不斷增加,水資源匱乏情況愈加明顯,引漢濟渭工程引漢江水至渭河,是支援關中城市群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工程。

  11月9日,陝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通報了引漢濟渭一期工程的最新進展:秦嶺輸水隧洞正在攻堅最后700米,已經進入收尾部分。預計到2022年,秦嶺輸水隧洞實現全線貫通,屆時,每年將有大約15億方漢江水通過秦嶺輸水隧道輸入關中地區,潤澤千萬三秦兒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國家水網等重大工程。國家水網正是以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骨干輸配水通道為綱。目前,引江濟淮、滇中引水、鄂北水資源配置等重大引調水正有序推進,這些工程將進一步解決中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責編:袁勃、郝江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