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 山河展新顏(新時代畫卷)
2022年01月14日09: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通過礦坑回填、土地復墾等生態修復措施,河北省遷安市蔡園鎮金嶺礦山建起佔地3300余畝的生態園區,成為游客觀光的好去處。 |
![]() |
數據來源:自然資源部 |
![]() |
通過實施地下水污染控制、景觀綠化、庫區整形等多項工程,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大塢岙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已整體完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
![]() |
重慶市渝北區石船鎮曾是石灰岩礦區採石場主要聚集地。近年來,當地加快開展植綠覆蓋裸土、保護坑中水體等生態修復工程,打造礦山公園。 |
![]() |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位於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生態環境脆弱,當地加強生態修復,治沙固沙,生態系統不斷恢復。圖為在臨澤縣平川鎮北部沙區阻沙網內種植梭梭。 |
![]() |
經過生態修復恢復濕地后的海南省海口市江東新區起步區水系道孟河,水清岸綠,風景如畫。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系統觀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近年來,各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開展生態修復。“十三五”期間,全國開展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生態保護修復正成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改善的重要保障。
曾經的採煤沉陷區,如今放眼滿山綠﹔防風固沙工程,讓荒漠變綠洲﹔通過水生態修復,河湖面貌不斷改善……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中國書寫的“綠色答卷”舉世矚目。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4日 10 版)
(責編:李楠樺、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