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早預警早行動  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寫在二〇二二年世界氣象日之際

庄國泰
2022年03月23日05: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營造安全家園是人類共同的夢想,與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防災減災工作,是人類永續發展的永恆課題,更是氣象工作的國之大者、責之首要。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二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早預警、早行動:氣象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旨在幫助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提升防范、應對氣象災害的意識和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氣象、洪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緊盯各類重點隱患區域,開展拉網式排查,嚴防各類災害和次生災害發生。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我們聚焦於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力以赴開展監測預報預警,決不辜負黨中央對氣象工作的殷切期望。

  氣象事業是黨領導下的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氣象工作面臨新形勢和新要求,新時代氣象工作必須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汲取偉大智慧和前進力量,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牢牢把握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戰略定位,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作出氣象新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按照“早准快廣實”的要求,將氣象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快速轉化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行動力﹔聚焦極端災害性天氣和關鍵影響區域,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災害性天氣廣發、頻發、重發、並發。近30年來(1990年—2019年),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災害、67.6%的人員因災死亡、83.7%的經濟損失和92.4%的保險損失,由氣象及其衍生災害引起。在新發展階段,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對於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需要有效防范化解氣象災害帶來的各類風險挑戰,最大限度減輕氣象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和生命財產損失,不斷提高經濟社會抵御氣象災害的能力和韌性。

  報得准,是氣象監測預報預警的生命力。天氣預報准確率高,防災減災才能有的放矢,為各級黨委政府正確決策提供科學客觀的支撐,應急處置才能有力有效。從科學角度來看,天氣預報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確,但氣象工作者始終以百分之百的努力,致力於持續提升氣象預報預測能力和水平。我們持之以恆加快氣象科技創新、織密氣象災害監測網、強化數值預報技術攻關、健全氣象預報預測服務體系,努力做到重大災害性天氣監測不漏網、預報報得准、服務零失誤。

  發得早,更好發揮“消息樹”作用。提高預見性,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讓氣象災害“防在未發之前、抗在第一時間、救在關鍵環節”,以防為主、寓防於治、未發先防,有效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目前,預警信息發布“高速公路”建設初見成效,重點災害預警不留盲區,能提前40分鐘發布強對流天氣預警,多部門共享共用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和終端服務矩陣,76類預警信息可在5至8分鐘內到達應急責任人。

  用得好,與多部門聯手筑防線。我們不斷完善與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總體制度相適應的氣象防災減災制度體系和責任體系,圍繞全鏈條和各領域明確各方責任﹔細化實化氣象防災減災信息發布、應急響應、聯動處置、效益評估等舉措,為護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切實保障。我們堅持開放合作,不斷完善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重點涉災部門的常態會商機制,共同研判氣象及其衍生、次生災害影響,聯合發布氣象衍生、次生災害風險預警產品,提高災害風險預警的時效性和精准度。

  一條條預警的及時發布,能讓人們避過一場場氣象災害,帶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和獲得感。隨著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持續提升,各類因災損失進一步降低,為生命救援打出提前量,力助全國糧食生產屢獲豐收,通過災害風險管理為經濟生產提供支撐保障,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逐年下降……氣象防災減災的效益和作用不斷凸顯,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公眾的高度認可,2021年全國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達92.8分,再創新高。

  “十四五”時期氣象高質量發展的任務目標已經明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將立足氣象防災減災“前哨”定位,加快科技創新,提高智能精准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廣覆蓋高時效的氣象災害預警發布能力、科學嚴密的氣象災害風險防范能力。秉持系統觀念,加強區域、流域合作,穩步提升全球氣象災害監測預報服務能力。聚焦預警信息發布“最后一公裡”,拓寬發布渠道,顯著增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精准靶向傳播能力。

  我們將努力構建分災種、分區域、分行業、分時段、分強度、分影響的極端天氣監測預警服務體系,在時間提前量、空間精細度和內容針對性上力求新突破。推動完善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政府和社會聯動機制,推廣遞進式預報預警服務。強化城市高影響天氣監測預警服務,完善氣象災害高風險區域、高敏感行業、高危人群的氣象災害防治聯動機制,加強面向各級政府和城鄉居民的氣象防災減災意識和知識技能教育培訓。加強極端天氣與災害發生影響機理和基礎研究,構建集約協同高效的災害性天氣短臨預報預警業務布局和流程,攻關極端暴雨強度、落區預報技術,建立龍卷風潛勢預報試驗業務。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們廣大氣象人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為根本宗旨,以更好服務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戰略定位,以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戰略重點,以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准、服務精細為戰略任務,持續拓展氣象服務覆蓋面,在防范化解自然災害風險中勇當先鋒、打好頭陣、站好前哨,全面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推動全社會不斷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氣象力量。

  (作者為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3日 14 版)
(責編:楊光宇、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