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江西多措並舉推動農村環境整治

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②)

本報記者  楊顏菲
2022年06月16日05: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事關民生大事。近年來,江西省多措並舉推進農村污染治理和環境整治,運用科技手段積極開展生態修復,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沿著蜿蜒整潔的公路,聞著沁人心脾的茶香,記者來到了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寒溪村。

如今的寒溪村,房屋錯落有致,道路整潔寬闊。聽村民說,曾經,村裡污水亂流、垃圾亂倒、柴草亂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科學施策,深入推進環境整治

寒溪村的變化,得益於江西省大力推行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近年來,江西省提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建管並重,長效管護”的污水治理方案,在省市縣各級部門大力支持下,寒溪村通過國家補助、集體自籌、籌資籌勞等多種方式,鋪設了3000米長的污水管網,還修建了兩個污水處理池。

污水治理,立竿見影。“我們村沒有了以前的臭味,早上一推開窗就能聞到清新茶香。”寒溪村村民潘有紅說。

同樣在景德鎮市浮梁縣,王港鄉港口村前,清澈的東河水流過整齊的魚鱗壩。可曾經,東河水不僅渾濁,走近河岸邊還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東河的變化,關鍵就在於港口村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據了解,村裡累計投入環境整治資金1100余萬元,建設了密布全村的污水管網。各家各戶的生活污水經過生化池、植物碎石過濾床等的過濾后,流到一個容積約80立方米的氧化塘中。氧化塘內食藻虫、沉水植物和各種微生物群落共生,可以對水起到淨化作用。以生物手段將污水過濾后,再排入河中,經過處理后的污水達到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二級排放標准。氧化塘每天能處理40噸生活污水,且后期管護費用很低。

截至2021年底,江西已累計完成4149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6285座。江西還對已建成的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設施開展排查,擬對337套設施實施提升改造。今年3月,《江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2021—2025年)》出台。根據方案,到2025年底,江西省將再完成350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基本消除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

部門協同,積極開展生態修復

夏日裡,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彬江鎮社樹村,群山披綠,花卉苗木枝繁葉茂。

“杜鵑球5000株、紅葉石楠球5000株、紅繼木球3000株……”袁州區彬江綠苑苗木種植基地負責人梁清華正忙著清點一批售往外地的苗木。“去年,我們在社樹村苗木基地種植各類苗木800萬株,銷售收入上千萬元。苗木種植管護需要大量勞動力,現在,僅在社樹村苗木基地長期務工的村民就有40余人,農忙時需要上千人幫忙。”梁清華說。

“把地租給苗木基地,每年有2000多元的租金,還可以就近務工,每月最少也有3000多元收入,穩當又安心。”在基地忙著除草的村民趙平根說。2017年,袁州區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江西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進行土壤污染治理,開展作物富硒低鎘技術研究,啟動了以苗木花卉種植為主的生態修復工程。

《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中明確規定,對嚴格管控類農用地地塊,應當依法採取風險管控措施,並鼓勵開展社會化治理,進行土地流轉,調整種植結構。同時,鼓勵採取土壤修復治理與土地開發利用相結合的模式。

因此,袁州區指導社樹村採取邊流轉邊清理的模式,聯系綠苑苗木種植基地,進行技術指導、提供苗木,重新開發利用污染土地。通過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現在村民可以獲得800元/畝的土地租金,村集體有300元/畝的租金,去年,苗木種植基地為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社樹村黨支部書記趙紹輝介紹。

對於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江西各地也在積極探索。作為“瓷都”的景德鎮,擁有年產值超過500億元的陶瓷產業,每年產生大量工業固體廢物,從前往往隻能填埋處理。這兩年,固體廢物有了新用途。

在景德鎮一家公司的生產線上,銅尾礦、建筑淤泥、粉煤灰等,都成了新材產品的原材料。這些原料被研磨打碎后放入機器中,經歷一個類似蒸饅頭的過程,便可以變成輕質發泡陶瓷保溫板。這種材料被廣泛用於建筑保溫材料、隔音屏障、工業防腐內襯等領域。這條生產線不僅能“消化”母公司每年1000多噸的固體廢料,還能處理7000多噸來自其他渠道的固體廢物。經景德鎮市生態環境局的聯系協調,這家公司找到了更多提供固體廢物的渠道,每年節約成本3500萬元。

技術賦能,切實強化監管落實

“污水口氨氮16.07毫克每升、總磷0.98毫克每升、流量每秒15.74升……”宜春市奉新縣高新園區環保安全應急智慧管理中心,大屏幕滾動顯示著園區內各企業的廢水、廢氣排放情況。“園區內企業‘挂屏生產’,環保指標在大屏上一目了然。”園區工作人員吳昊文現場演示了“智慧環保”平台的應用。“通過這個平台,我們可以根據實時動態數據和預測分析進行監管,一旦出現廢水、廢氣等污染源違規排放,便及時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處置。”吳昊文介紹。

“多虧了‘智慧環保’平台,減少了我們發現和處理環境風險的時間!”日前,奉新縣高新園區一家企業有關負責人阮麗萍收到“智慧環保”平台發送的化學需氧量數據異常通知,“接到通知后,我們第一時間聯系了第三方運維單位來現場排查,將廢水回流到污水處理池進行再處理,當天就把問題解決了。”

據了解,環保安全應急智慧管理中心投資3000萬元,整合了園區及企業現有安全、環保、消防、公安天網監控等各類監控平台,實現各類數據全面感知、智能分析,以及快速響應、溯源倒查等功能。目前,園區共建成196套廢水廢氣、危廢固廢智能監測及視頻監控系統,8套雨污綜合管網節點、排口監測系統,10套印染化工專管監測系統,實現了全方位的集成和管控。

如果新技術讓監管的“眼睛”更明亮,那麼強有力的執行就讓保障政策落地的“手”更有力。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攜手省自然資源廳打造土壤環境管理聯動、聯享、聯管的“三聯”機制。

兩部門聯合制定了管理制度、聯席工作制度,聯合制定並印發了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報告評審細則、報告編制指南以及評審技術要點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同時,共享信息和技術力量,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名錄、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矢量信息、農用地詳查成果和企業用地調查成果、在產礦山和廢棄礦山信息等,通過信息共享、問題共享和成果共享,有針對性地聯合組織開展查漏補缺和問題整改,取得良好效果。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6日 15 版)

相關新聞:

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的山西探索(美麗中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①)

(責編:趙欣悅、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