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長江禁漁、碼頭治理、排污口整治,江蘇靖江多措並舉推進長江保護修復

百裡江岸舒展美麗畫卷(綠色家園)

姚雪青  周  俊  賈秋敏
2022年09月21日05: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美麗的馬洲島。
  宋 亮攝

  江邊鷺鳥飛翔。
  朱 其攝

  長江靖江段岸線經整治后,變身音樂花海廣場。
  盛 義攝

  每到傍晚時分,江蘇省靖江市新橋鎮新合村,不少攝影愛好者來到漁憶長江濕地生態公園,架起相機,捕捉大江晚霞、百鳥歸巢的美景。

  長江江蘇靖江段岸線有52.4公裡,江水碧綠,岸線景色宜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近年來,靖江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重要位置,通過長江禁漁、沿江碼頭治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措施,加快構建“九港水美、百裡岸綠”的生態格局,百裡長江岸線舒展美麗畫卷。

  拔出“鏽釘子”,繡上“綠絲帶”

  3年前,漁憶長江濕地生態公園所在地還是雜亂不堪的碼頭、工廠和魚塘。現在,碼頭、工廠已全部拆除,魚塘退養,重現灘綠水清、綠樹成林的景象。

  20年前,新合村建起了靖江首家江灘圍欄養殖基地,在江堤外側搞起400畝圍欄養殖。不遠處,3家船舶修造公司佔用長江岸線700多米,灰塵、噪聲讓周邊村民備受困擾。

  為改善沿江生態環境,2018年,靖江啟動退漁還濕工程,養殖場、船舶公司關停轉型。2020年6月,靖江市拆除違規侵佔長江岸線的建筑物,並對11.6萬平方米江灘實施生態修復,還岸於民、還濕於民、還綠於民。

  環境優美的漁憶濕地生態公園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參觀游玩,成為靖江市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在這裡工作生活,心情很愜意。”新橋鎮新合村村民郭康泉說。郭康泉曾是一家船舶公司的員工,船舶公司轉型發展后,他成為公園的一名工作人員。

  漁憶長江濕地生態公園的重生,是靖江打好“長江大保護”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拔出“鏽釘子”,繡上“綠絲帶”。靖江以“綠”為筆,持續整治沿江碼頭、區域環境,累計退漁還濕400畝,騰退生產岸線7.1公裡,涵養出近4000畝的沿江綠色空間。目前,靖江濕地保護率達60%,位居江蘇省前列。

  如今,百裡長江岸線已成為靖江寶貴的生態資源。去年12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安排》,正式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靖江市被劃為核心區。

  靖江市委書記、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長平介紹,早在2016年,靖江就提出“不開發區”的沿江生態保護理念,此后又組織編制《長江生態岸線保護規劃》和《靖江長江岸線保護修復與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明確綠色發展、開發性保護、永不開發的空間區域,形成了靖江“長江生態保育帶”、濱水廊道、生態紅線區等。

  近年來,靖江沿江產業提檔轉型,聚焦航空制造、金屬材料、高端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沿江岸線成為靖江綠色發展的主陣地。投資10億元的卓然智能綠色重裝產業園,已經成為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過去“靠江吃江”,現在“守江護江”

  “看,那裡有江豚!”前不久,退捕漁民謝洪兵駕駛護漁船在長江靖江段江面巡查時,發現了長江江豚的蹤影,他拿起手機拍下了江豚嬉戲的場景。

  最近幾年,長江江豚重現靖江段江面,當地人對此津津樂道,這意味著長江靖江段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轉好。

  世代生活在長江邊的謝洪兵見証著長江靖江段的變遷。謝洪兵從小開始學打魚,和父母一樣“靠江吃江”。幾年前,謝洪兵捕到的魚越來越少,“撒一次網,撈上來很多雜物。”

  在長江“十年禁捕”實施前一年,靖江提前打響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2019年底,長江靖江段1031艘漁船、4983名漁業人口全部退出。謝洪兵和19名捕魚能手加入靖江護漁隊,協助漁政部門開展日常江面巡查,打擊非法捕魚行為,不再“靠江吃江”,而是“守江護江”。

  每天清早8點,謝洪兵准時去江面巡查。每次巡查時,他都能發現船舷兩側有魚兒在跳,經常還能遇到江豚,這些情景是他小時候才有的,“長江變美了,想到其中有我的功勞,心裡美滋滋的。”

  謝洪兵是靖江守護母親河隊伍中的一員。近年來,靖江全面推行河長制,實現“常態巡河、網格管河”。此外,還成立了十圩港、水洞港、夏仕港清水通道等重點河流環境保護志願者隊伍。

  為了守護一江碧水,靖江全面發力。2019年以來,靖江系統排查長江干流4公裡范圍內39條入江河流沿線排污口724個,“有口皆查、有水必測、有口必溯”。對所有排污口逐一現場核查,實行“一口一策”整治措施,取締排污口210個、整改184個、規范330個。

  靖江生態環境局局長朱靖介紹,當前,靖江對工業廢水開展“一企一管一口”整治,對生活污水實施“納管接廠”工程,對農業瀝水推行“小流域管理”模式,全力守護一江清水。

  嚴守生態紅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快看,又發現了珍稀鳥類新品種……”今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科研人員魏慧玉從馬洲島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視頻監控系統中,發現了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

  目前黑臉琵鷺全球僅存6000余隻。“黑臉琵鷺是生態環境的指示性物種,多以未受污染的小魚、蝦、蟹等為食。”魏慧玉說,黑臉琵鷺現身靖江馬洲島,証明這裡具有良好生態環境。此前,觀測站還發現了東方白鸛、黃胸鹀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馬洲島是靖江最東端的一個小島,位於長江干流內,佔地約13.5平方公裡。“2013年,靖江將馬洲島劃入生態紅線區,禁止一切開發活動,保持灘涂、蘆葦蕩等原生態風貌,濕地生態系統環境良好。”靖江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顧愛東說。

  2021年,靖江市和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聯合建設馬洲島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站負責人、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曹銘昌介紹,馬洲島生物多樣性豐富,周邊水域有中華絨螯蟹、鱖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也是刀鱭、中華鱘、白鱘等珍稀魚類的重要洄游通道和索餌場,具有重要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

  一年來,靖江引進的科研團隊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目前,馬洲島共記錄鳥類197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32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29種。

  “新記錄種類的發現和各類珍稀瀕危物種的回歸,表明靖江各類生物棲息地不斷增加,長江自然生態保護成效初步顯現。”顧愛東表示,靖江將構建涵蓋全市百裡江岸、“天地空”一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觀測體系,打造長江濕地保護修復試驗示范區,為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生態修復提供重要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1日 18 版)
(責編:趙欣悅、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