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扇窗”

2023年05月20日08:2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扇窗”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2022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高級別會議開幕式上指出,中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最嚴格執法監管,一大批珍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其中,藥用植物的保護和利用正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中國是全球植物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高等植物就有3.7萬余種,佔世界植物總數的10%。豐富的物種多樣性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富的食品、藥品和生活用品資源,尤其以藥用植物為主體的中草藥,更為保護國人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自先秦時期起,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探索和利用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本草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中所收載的傳統藥物,絕大部分都來源於植物物種。據最新統計,我國藥用物種資源總數達到1.6萬余種,其中植物來源佔90%。

   雖然我國藥用植物的多樣性極其豐富,但隨著人口規模的擴張和生態環境的一度惡化,藥用植物野生資源受到嚴重威脅。《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公布的3767種受威脅高等植物中,有藥用價值的物種佔有相當高的比例。《中國藥用植物紅皮書》也收載了受威脅的藥用植物(含極危、瀕危、易危)達266種之多。對於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而言,多樣性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日益突顯。由此,近年來,我國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動開展對藥用植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可謂成效顯著。

   在保護形式上,野生藥用植物多樣性保護由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兩部分構成。

   就地保護是指通過野生植物保護區、國家公園等國家保護體系來保護藥用植物多樣性,是藥用植物保護的主要途徑。當前,我國已正式建立5個國家公園、2750個自然保護區、3000余個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以華中地區為例,湖南、湖北、河南三省的4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分布有6071種藥用維管植物,就地保護比例為81.93%,其中特有、受威脅和常用藥用植物物種數分別為1479種、224種和448種,三者受保護比例分別為87.98%、78.87%和91.80%。可以說,華中地區現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較好地覆蓋了該地區的藥用維管植物。

   遷地保護是指對自然棲息地的野生遺傳資源進行異地引種,即將植物種子或活植株移到人工創造的適宜環境中保存,使其避免受自然災害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這項工作主要通過藥用植物園來完成。目前,我國已建立了38所專業藥用植物園,綜合性植物園中設有藥用植物園或草藥園的約為35家。在藥用植物資源遷地保護體系下,全國從事藥用植物遷地保護研究的單位在幾十年藥用植物引種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遷地引種藥用植物的技術體系。例如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分別在北京、雲南西雙版納、海南興隆等地建立了藥用植物種植資源遷地保護平台,並在北京和海南建立了“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相關研究工作於2009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保護制度上,對違反國家規定,非法採伐、毀壞、收購、運輸、加工、出售、走私珍貴樹木或者其他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行為,我國刑法第344條、第151條、刑法修正案(四)第6條,均給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定。2021年,國家林草局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完善了法律執行依據。新版名錄共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55種和40類,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54種和4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401種和36類。據統計,在全部保護的1000多種野生植物中,有藥用價值的物種大概佔20%。按照我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規定,一級保護物種,除科學研究外,野生居群嚴格限制採挖,荷葉鐵線蕨、蘇鐵蕨、霍山石斛等藥用植物均在其中﹔採集二級保護物種應獲得管理部門頒發的採集証,必須合法合規地開展可持續利用,包括紅景天、川貝母、重樓等重要的藥物原料。名錄及保護條例規范了中藥產業對野生藥用資源的利用,將中藥企業對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利用置於生態文明建設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框架下,對於野生藥用植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我國野生藥用植物的可持續利用發展進入快車道。2021年,國家林草局制定《林草中藥材生態種植通則》等多項文件,從生態角度對林草生態系統中的中藥材種植養殖進行規范。2022年,國家藥監局等部委聯合發布新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全流程規范中藥材質量管理。上述規范與標准特別針對野生藥材的撫育措施作出規定,是我國未來野生藥用植物可持續利用的指導性政策。

   實現野生藥材的人工繁育,是實現瀕危藥材生產、滿足藥用的最重要途徑。基本做法是按照藥用植物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要求,創造條件實現人工控制生長,並採用合適的方法採收加工。目前,該方法已廣泛應用於瀕危藥材的繁育,包括人參、黃柏、天麻、鐵皮石斛等近百種野生居群受威脅的藥用植物,實現了大規模人工栽培,既能滿足中藥工業對原料的需求,又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間接對野生藥用植物的多樣性起到保護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藥用植物無疑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重要抓手。未來,按照“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原則,做好藥用植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將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有效轉化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

   (作者:扆鐵梅、齊耀東,分別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楊曦、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