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小小白蟻要小心!

2023年05月31日10:48 | 來源:中國水利
小字號

4月17日至19日

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

赴湖北省長江干支流堤防

河北省衛運河堤防

就白蟻等害堤動物防治工作調研

他強調

要高度重視

白蟻等害堤動物防治工作

採取有效措施

大力提高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

確保河道堤防和水庫大壩安全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部印發通知

部署白蟻等害堤動物隱患應急整治工作

要求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

和流域管理機構

做好白蟻等害堤動物隱患應急整治工作

嚴防“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確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今天

讓我們一起了解

害堤動物——白蟻

學習

水利工程白蟻危害等級判定及檢查方法

  白蟻的危害

  白蟻是南方地區最主要的害堤動物之一,其在土中建立巢穴,在臨近水源且有適宜食物的溫濕地帶棲息繁殖。

  白蟻危害具有隱蔽性、反復性和長期性,由於其在水利工程主體中筑巢繁殖,修筑四通八達的蟻道,極易導致工程滲漏、跌窩等險情,嚴重的甚至造成垮壩、崩堤等事故,是影響水庫大壩、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的重大生物隱患。

  堤壩白蟻檢測方法

  對我國水庫堤壩造成危害的主要白蟻種類是黑翅土白蟻和黃翅大白蟻,分屬土白蟻屬和大白蟻屬。

黑翅土白蟻

黑翅土白蟻

黃翅大白蟻

黃翅大白蟻

  白蟻防治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在採取具體的防治措施前,需先對白蟻危害的情況進行系統的調查,明確白蟻種類、危害范圍和危害程度,從而制定合理的白蟻防治方案,採取有效的白蟻防治措施,從而達到最高效的防治效果。

  目前蟻情檢查主要依靠人工通過表面跡象查找判定白蟻危害程度及部位,或者通過安裝白蟻引誘監測裝置,通過定期檢查掌握白蟻危害動態。

  有效的蟻情檢查技術是取得良好的白蟻防治效果的重要保障。

1、檢查范圍

  檢查范圍包括蟻患區和蟻源區。

  蟻患區為受白蟻危害的水利工程主體及其周邊區域。

  檢查蟻患區,水庫工程為距大壩兩端及壩腳線各50m范圍以內,堤防工程為距堤腳線50m范圍以內,高填方渠道為距堤腳線10m范圍以內。

  蟻源區是指蟻患區之外一定范圍內存在白蟻危害,且可能轉移危害到水利工程主體的區域。

  檢查蟻源區,水庫工程為距大壩兩端及壩腳線50—300m范圍內,堤防工程為護堤地以外50m,高填方渠道為距堤腳線10—30m范圍內。

  數據參照《湖北省水利工程白蟻防治技術規程》地方標准

  2、檢查方式

  白蟻檢查方式分日常檢查、定期普查和專項檢查。

日常檢查由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單位承擔,一般結合工程日常管理和維修養護工作進行,重點檢查曾經發生過蟻害的部位。

定期普查一般每年開展2次,可選擇每年春季和秋季,春季普查時間為4月至6月,秋季普查時間為9月至11月。

專項檢查由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單位或主管部門牽頭,白蟻防治單位參加,對水利工程進行專項檢查。

  3、檢查內容

  白蟻蟻巢的洞穴特征:

黑翅土白蟻主巢

黑翅土白蟻主巢

  判斷蟻巢主要抓住三個特征:泥被泥線、分群孔和蟻道。

  泥被泥線是指白蟻在外出活動時的遮蔽物。工蟻從巢內搬出均勻小土粒加上它的唾液制成薄層泥皮,厚度1mm左右,覆蓋在取食物上或土面上。泥被成片,泥線成條。

泥被泥線

泥被泥線

  分群孔又稱分飛孔、移植孔、羽化孔。是在白蟻分群季節裡,巢內發育成熟的長翅繁殖蟻從巢內爬出地面,進行移植分飛專用的孔道。

分群孔

分群孔

  蟻道也稱蟻路。指白蟻外出覓食、取水,或者為連接各巢腔而修筑的通路,也是白蟻活動時避光、避敵害的系統。

蟻道

蟻道

  具體檢查內容包括:

   依據水利工程主體是否有散浸、漏水、跌窩等現象,辨析是否由白蟻危害引起。

   水庫大壩、堤防迎水面浪渣中是否有白蟻蛀蝕痕跡。

   檢查工程表面泥被、泥線的分布密度、分飛孔數量和真菌指示物等。

   蟻患區、蟻源區范圍內樹木和植被上泥被、泥線分布情況。

   借助儀器設備探測水利工程主體是否有白蟻巢穴。

  4、檢查方法

  白蟻檢查方法分人工法、引誘法和儀器探測法。

人工法。主要有跡查法和鍬鏟法。

跡查法是由白蟻防治專業技術人員在工程主體和蟻源區根據白蟻活動時留下的地表跡象和真菌指示物來判斷是否有白蟻危害。

鍬鏟法是在白蟻經常活動的部位,用工具翻開白蟻喜食的植物根部,查看是否有白蟻活體或蟻路等活動跡象。

引誘法。在堤壩表面難以發現白蟻的地表活動象征時,可以採用引誘法誘來白蟻。引誘白蟻的方法多種多樣,需因地制宜地選擇白蟻最愛食的餌料作為白蟻的誘餌劑。

儀器探測法。應用探地雷達、高密度電阻率法等儀器探測白蟻巢穴。

  5、危害等級

  水利工程白蟻危害等級分Ⅰ級、Ⅱ級、Ⅲ級。

Ⅰ級:危害堤壩白蟻初建群體處於發展期、蟻巢很小很淺,蟻道系統不發達,還不能對堤壩造成損害。

Ⅱ級:危害堤壩白蟻群體已發育成熟,蟻巢和蟻道系統發達但還沒有破壞堤壩結構的完整性,但在汛期高水位的的情況下,堤壩會出現散浸,濕坡等一般險情。

Ⅲ級:危害堤壩白蟻群體成熟且達到一定規模蟻巢和蟻道系統已經破壞了堤壩主體的完整性,在汛期高水位的情況下、堤壩容易出現嚴重的險情或導致堤壩垮塌。

每個等級判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Ⅰ級

(1)檢查單元蟻患區內發現白蟻活動地面痕跡或取食點,每單元少於10處。

(2)檢查單元蟻患區內開挖出蟻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徑小於或等於250mm,或最大蟻后體長小於或等於30mm。

(3)檢查單元蟻患區內白蟻巢真菌指示物隻有1處,分飛孔數量小於或等於5個。

(4)檢查單元蟻源區內儀器探測疑似蟻巢在3處以上、或開挖出成年蟻巢1處。

   Ⅱ級

  (1)檢查單元蟻患區內發現白蟻活動地面痕跡或取食點,每單元大於10處以上的。

  (2)檢查單元蟻患區內開挖出蟻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徑大於250mm且小於或等於350mm,或最大蟻后體長大於或等於50mm。

  (3)檢查單元蟻患區內白蟻巢真菌指示物多於1處,或分飛孔數量多於5個。

  (4)檢查單元蟻源區內開挖出成年蟻巢多於3處。

  (5)檢查單元內因白蟻危害造成的濕坡、散浸、塌窩等現象。

   Ⅲ級

  (1)檢查單元蟻患區內開挖出蟻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徑大於350mm,或最大蟻后體長大於50mm。

  (2)檢查單元蟻患區內發現較多白蟻成熟巢群。

  (3)檢查單元壩體出現貫穿性蟻道。

  (4)檢查單元內白蟻危害造成漏洞、跌窩、脫坡等嚴重危害跡象。

  6、檢查記錄與報告

  根據白蟻地表活動痕跡或儀器探測到有白蟻隱患位置,應在水利工程白蟻普查登記表中繪制分布示意圖,並及時編寫檢查報告。

  檢查報告應包括工程概況、普查情況和防治建議。工程運行管理單位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白蟻檢查結果。

  工程運行管理單位應逐年將白蟻檢查、防治資料收錄整編,建立白蟻防治檔案。

  7、應急處置

  發生重大危害蟻情時,應啟動白蟻防治應急預案。發生嚴重危害蟻情時,應安排專人進行觀測,並盡快採取相應治理措施。

  發生中度危害及發生大面積突發性白蟻活動時,應立即標識和用防蟻溝封閉白蟻危害區域,進行滅殺,加強觀測,做好記錄。

  汛期或高水位期間,由蟻害導致工程出現散浸、漏水、跌窩等險情時,按照“先搶險后治蟻”的原則進行應急搶險,水位退至安全水位以下再進行白蟻危害處置。

  來源:水利部運行管理司

  參考資料:《水利工程白蟻防治技術規范》《湖北省水利工程白蟻防治技術規程》《建設工程白蟻危害等級評定標准》

(責編:王仁宏、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