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青龍山灌區——
三江奔流處 萬頃稻米香(美麗中國·關注生態型灌區②)
青龍山灌區的一處干渠(攝於2022年9月)。 |
青龍山灌區,渠水滋潤著周圍農田。 |
核心閱讀
在平整肥沃的三江平原,青龍山灌區對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資源聯合調度使用,實現了比常規灌區更節電、節水。在節水控灌的同時,當地通過數字化、智慧化等技術,打造數字孿生灌區示范區,並通過挖掘生態潛力,邁出了農旅融合新路子。
鬆花江、黑龍江、烏蘇裡江,三江奔涌環繞,沖擊形成了平整肥沃的三江平原。7月,這裡的萬頃水田種滿水稻,映襯在碧空雲海的倒影間。
駛進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前進農場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區,正趕上種植戶宋玉川家一頓平常的午飯。“醬燜嘎牙子(黃顙魚),配這魚湯泡飯,是咱兩口子的最愛。”宋玉川24歲就來到建三江,種了近30年水稻的他,這兩年有了新感受:“從前羨慕人家靠江吃江,如今,咱家雖然不靠江,卻也能釣上小‘江’魚,種出江水米了。”
宋玉川的200畝水田方正平整,江水循環其間,順著田邊的渠道追溯源頭,是西北方的黑龍江水經渠首泵站被“抬”進總干渠,再經二級、三級提水泵站流淌至此,行程近50公裡。
這只是青龍山灌區的一角。這座2020年底建成的水利工程,灌溉渠系縱橫分布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的9個現代化國有農場、佳木斯市同江市的10個行政村屯之間。灌區引來汩汩江水,不僅滋潤著三江平原上284萬畝良田,每年還可置換地下水7.36億立方米,二期工程建成后,可帶動全灌區532.74萬畝稻田增產。
三水聯調,省水省電
三江平原濕地眾多,能缺地下水?“上世紀90年代,鏟幾鍬子就冒水,大家都覺得,水隻多不少。”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農業工程部總經理趙清回憶,那時洪澇頻發,種水稻也是為了“以稻治澇”。
但隨后,地下水供需矛盾逐漸顯露——水井越打越深,水位越測越低,人們對地下水環境擔心起來。為使用地表水置換部分地下水,促進糧食增產增效,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的建設者們頂嚴寒、戰酷暑,青龍山灌區如火如荼地建設起來。
宋玉川早就盼著引江水灌溉:過去隻能使用電井抽取地下水,耗電量大不說,還需要在田間地頭修建晒水池,為寒涼的地下水升溫。
2021年春天,青龍山灌區正式投入使用,江水通過一道道閘門流進農田。宋玉川印象很深:水流間偶爾能看見小魚,地表溫度也高了,站在水田旁,沒有以往的“寒氣”了。
其實,那時渠系中流淌的,不僅是黑龍江水——在開江前,一道道節制閘就已將積雪融化匯集而成的雪水就近儲存在農田周圍的渠系當中,對之后的江水進行有效補充。
萬一春天“遲到了”,江水、雪水來得晚、來得少怎麼辦?種植戶們的部分泡田需求,可以靈活地通過抽取地下水來滿足。待江面解凍、開始插秧時,再全面改用江水。
“蓄住天降水、利用地表水、留住過境水、回歸廢棄水、節約地下水。公司對田間灌排水量、自然降水量、地下涵水量等數據實時監測,通過‘三水聯合調度’機制,實現對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資源的聯合調度使用,科學減少泵站運作時間,比常規灌區更節電、節水。”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黨委書記蒼雲介紹,灌區一年就可節約水資源2.97億立方米,比常規灌區節電15%。
“咱種植戶省去了電井抽水的電耗,節約不少電量。”宋玉川也翻出賬本算了算:一畝地能省下七八元電費,“晒水池還復墾成耕地,多出來三四畝地的收成”。
灌區建成的當年,宋玉川的200畝田還完成了格田改造,條條塊塊的碎田,連成了方方正正的格田,一路貫中、兩側為田、四周布渠,土地平整,不再積水。據測算,改造后田埂減少,有效種植面積又增加4%以上,省下一成多的灌溉用水。據統計,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積極推廣水田標准化改造工程建設,已完成60萬畝格田改造。
今年春天,對於江水灌溉的“省”,宋玉川有了新感受。“田‘肥’了,需要的磷和鉀少了。”拿出近兩年的測土配方表,宋玉川介紹,江水灌溉兩年后,土壤中部分營養成分含量在細微上升,“缺的少需要補的就少。今年,咱每畝地估計少花10元肥料錢。”
這不僅歸功於江水中更豐富的營養,也要靠農田四周的水系“小循環”。據估算,使用江水灌溉后,田間用肥量可減少近一成。
智慧高效,提質增產
5月底,水稻正值返青期,需要灌溉。宋玉川打開“智慧灌溉”手機APP,一鍵開閘放水。幾小時后,手機上的實時田間畫面顯示:液位已達4厘米。他便輕輕再按,關閘蓄水。
田間氣象站、高清攝像頭、智能流量計、水位計……宋玉川的水田位於前進農場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區“數字孿生灌區示范區”,域內的3000余畝地已實現泵站提水、田間配水、末端送水與排水自動化,避免了以往對水位眼觀尺量的誤差。系統還對田間氣象、土壤墒情、葉齡跟蹤等數據實時採集。
“根據這些數據,技術人員每日推送農技建議,指導種植戶靈活調節灌水頻次、水層厚度。在節水控灌的同時,促進水稻根系生長,提高分蘖率。”前進農場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區“數字孿生灌區示范區”負責人李曉露打開示范區管理平台,“通過數字孿生技術,灌區的輸配水過程、灌排過程可以實時觀測,實現了遠程操控、智能分析、科學預測。”
精准科學的灌排管理,加上江水灌溉的天然優勢,提質增產的好消息越來越多。那一年,宋玉川的水田畝產增加5%以上,因稻米色如珍貝、食味值高、營養豐富,單價也同比漲了近一成。
秋天的金色稻田裡,以往那幾團貪青晚熟的“綠斑”也不見了。原來,曾經的30多處地下水出水口周圍,水溫尤其冰涼,影響作物生長,到了秋天低產甚至不產糧。“之前的出水口輻射有三四畝地,這些地變化最大,如今也一樣能打糧了。”宋玉川說。
6月正是用水高峰,登上灌區渠首站,5台水泵近乎滿負荷運轉,隆隆運作的巨大電機帶動轉輪,將黑龍江水提升10余米,引進下游的渠系之中。
“預測有強降雨時,渠首站會根據數據測算,減少提水量,甚至反向排水,下游的各個渠系末梢也能放水,通過八屯滯洪區將雨洪排回至黑龍江,多措並舉確保渠系中能為排澇泄洪留足容量。”灌區渠首站運行班長朱勇介紹。
“三江平原地勢低平,相距萬米的兩個地點,高差不到1米。”蒼雲介紹,青龍山灌區因地制宜,利用地勢平坦的自然條件優勢,做到“灌排結合”和“三水聯調”,減少工程佔地近10萬畝,節省投資20億元。
各渠道中水量多少,流速如何?通過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的物聯網設施,灌區的“神經末梢”也日趨敏感精准。
在青龍山灌區中控室的智慧灌區大數據雲平台,各閘站水位、泵站流量、沿岸雨量、沿岸墒情、地下水量等數據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上百座各式各樣的監測設施,分布在各個重要交接斷面,數據匯集到智慧灌區大數據雲平台,經數據分析后,我們可以通過平台遠程調度,確保引、輸、配水系統能滿足農戶用水需求,同時不過多引水,減少蒸騰滲透等浪費。”青龍山灌區管理站站長姚景輝說,“我們正加緊增設渠系間物聯網監測站,讓分析調度更精准、更及時。”
農旅融合,綠色生態
輕抖、收線、上提……宋玉川熟練地把魚兒從魚竿上摘下來,放進魚桶。沿著他家3公裡外的這條干渠,排排護堤林成為納涼好去處,引來不少垂釣愛好者。
如何盡量保持渠內的水體水質?示范區域將廢棄泥塘改成生態池,種上淨水植物,將廢水進行生物淨化,既能整體改善水體環境,也將棄水送回田間地頭,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
溝渠沿岸,逐層鋪設植草生態護坡和魚巢生態護坡框,在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的同時,方便魚類遇急流時可“歇歇腳”,助力其遷徙繁衍。
隨著環境改善,綠色有機農業技術成為示范區推廣的新方向。這裡的上百畝水田因地制宜發展起蟹稻、蝦稻、魚稻、鴨稻……
“歡迎朋友們線上訂購、現場品嘗我們的生態有機江水米。”觀景台上支起臨時攝影棚,前進農場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建軍化身“網絡主播”。
立足優勢,前進農場抓住機會,邁出農旅融合新路子——
稻田旁的鋼軌上,小火車多了新功能:春耕時用來運送秧苗,其他時間則供乘客觀光﹔沿著灌區和水田的“拍照打卡點”,農場增設了多條觀光車線路,打造生態旅游路線……
講到未來,蒼雲充滿信心:“下一步,我們將以現代化灌區建設為契機,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三江糧’。”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2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水利部針對南方5省區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北京7月6日電 (記者王仁宏)據水利部消息,依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工作規程》,水利部於7月6日13時針對江蘇、安徽、湖北、重慶、貴州省(直轄市)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據預報,7月6—9日,西南中部東部、黃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東北中部南部及湖北大部、陝西東南部等地將有一次強降雨過程。…
- 水利部針對北方4省區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王仁宏)據預報,7月4-5日,遼寧、吉林、黑龍江中部南部、內蒙古東部等地將有一次強降雨過程,受其影響,遼寧省遼河、渾河、太子河,吉林省第二鬆花江,黑龍江省嫩江、鬆花江、牡丹江,內蒙古自治區綽爾河、洮兒河等河流將出現漲水過程,暴雨區內部分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依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工作規程》,水利部於7月4日18時針對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省(自治區)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並向相關省級水利部門和水利部鬆遼水利委員會等單位發出通知,要求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汛情發展變化,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會商研判和應急值守,重點做好水庫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防御等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