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生態論苑)
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顯著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幸福指數,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金秋時節,在廣袤神州大地,奔騰不息的萬裡長江,巍然壯闊的祁連山脈,沃野千裡的東北平原,草木繁茂的熱帶雨林,多姿多彩的萬裡河山讓人心曠神怡。人們或到風景名勝區游覽,或到美麗鄉村的田園風光中休閑,或在家門口的公園賞秋,到處舒展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本著對人類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突出位置,帶領全國人民開展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生態環境保護行動,並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偉大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新時代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
“美麗中國”,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宏偉目標,也是我們在四季更迭中可觸可感的美好圖景。新時代十年來,一條條河流、一個個湖泊變了模樣,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2022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升至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藍天一年比一年多起來,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57%,2022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6.5%,中國成為全球改善空氣質量速度最快的國家﹔身邊的公園綠地越來越多,我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9.22%提高到42.06%,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11.8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顯著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幸福指數,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新時代十年來,我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由21.63%增至24.02%,34.64億畝森林成為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以種植、養殖、採集等為主的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到約6億畝,提供食用菌、林畜、林禽、蜂蜜、山野菜、漿果等綠色食品,年產值超過1萬億元。增綠增了優勢,護林護了財富,許多地方通過林業碳匯交易,靠植綠護綠固碳增加了收入。越來越美的城鄉環境,還為旅游、康養等產業的發展夯實根基,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帶來源源不斷的綠色GDP。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必須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人人動手,人人盡責,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沿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我們持續書寫著人類現代化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01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