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生態論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路徑不斷拓寬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於一身的大寶庫。要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在保護的前提下讓老百姓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收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如今,東北許多地方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時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漠河的發展就是一個生動案例。在漠河原始森林裡,樟子鬆、落葉鬆直插雲霄,紅豆、藍莓、山核桃、偃鬆塔、黑木耳、毛尖蘑、刺五加等果、菌、藥、菜琳琅滿目。當地全力守護好森林、湖泊、濕地、冰雪等原生態風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旅游產業,夏季觀森林風光,冬季賞冰雪世界。北極村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有8間房,游客絡繹不絕,“生態飯”吃得有滋有味。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裡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路徑不斷拓寬,生動印証著“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深刻道理。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從“賣石頭”變為“賣風景”,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村民從“砍樹”賣錢變成“看樹”增收﹔雲南省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從圍湖養魚到退塘退耕,隨著洱海變清,游客增多,村民收入持續增長……實踐証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証統一、相輔相成的,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隻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新征程上,建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我們將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0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