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個人碳賬戶記錄綠色生活帶來的變化(新時代畫卷)

2024年05月20日06: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獲取積分
       衣物回收
潘艷(右)在“綠芽積分”小程序上選擇“舊衣回收上門取件”,就可以將家中舊衣物回收處理。每回收1千克舊衣可記錄1280克碳減排量,獲得30積分。

獲取積分
       公交出行
潘艷掃碼乘坐公交,可記錄80克碳減排量,獲得10積分。

獲取積分
       光盤行動
潘艷參與光盤打卡,可記錄144克碳減排量,獲得5積分。

使用積分
       紅嘴鷗保護
潘艷在“綠芽積分”小程序上報名后,參與紅嘴鷗保護志願服務活動(攝於今年2月)。

使用積分
       植樹活動
潘艷(左)在綠芽低碳森林參與公益植樹志願服務活動。

使用積分
       線下推廣
“綠芽積分”線下推廣活動——綠芽低碳都市。

圖片來源:瀘州市生態環境局

5月15日是全國低碳日,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續受到關注。個人的碳減排行為如何量化?怎樣記錄?能否變成看得見的“碳錢包”、碳資產?這些疑問,四川瀘州市“綠芽積分”微信小程序給出了答案。

參與光盤打卡,可記錄144克碳減排量,獲得5積分﹔掃碼乘坐公交,可記錄80克碳減排量,獲得10積分……打開“綠芽積分”記錄低碳生活,已經成為瀘州市民潘艷長期堅持的習慣。

“綠芽積分”依托中華環保聯合會“綠普惠雲—碳減排數字賬本”,創新運用碳減排方法學,制定出過程公開透明、數據真實可信的個人綠色生活積分算法。打通微信運動和公交、銀行等多個平台,低碳步行、綠色停駛、綠色金融等方面的低碳行為被實時採集、集中儲存和快速分析,折算出相應碳減排量。由此,數字化減碳場景覆蓋公眾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輕點手機就能參與低碳減排活動。

“獲取的積分用處可不少。”進入“綠芽積分”集市板塊,潘艷興沖沖地挑選起來。文具益智、家用電器、美妝護膚,集市上有百余種禮券和實物商品,都是日常所需,可以使用積分直接兌換。“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了更多人參與低碳生活。”潘艷說。

150積分就能放流一條岩原鯉,100積分可以為當地人喜愛的紅嘴鷗喂食一份特制鷗糧,“綠芽積分”還設計出與瀘州生態保護特色結合、新穎有趣的志願活動,備受大家歡迎。“這些有特色的活動,提供了更強的參與感。”潘艷說。

一筆筆減排賬,給潘艷的生活帶來變化。光盤成為習慣,廢舊圖書和衣物大都被捐贈回收,環保知識讀物成為親子閱讀時的必讀書。

打開“綠芽碳賬本”,潘艷的個人累計減排量已有170050克,相當於省電170千瓦時。“我真的過上了綠色低碳生活。”潘艷自豪地說。

據了解,“綠芽積分”上線以來,已整合600多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社會團體參與其中,總注冊使用人數超35萬,日活躍用戶超4萬人,產生積分超5400萬,累計減碳超過320噸。

(本報記者  李凱旋)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08 版)

相關新聞:

什麼是個人碳賬戶?(延伸閱讀)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