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什麼是個人碳賬戶?(延伸閱讀)

陶 嵐
2024年05月20日06: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推進“雙碳”目標實現,公眾如何參與?為了調動公眾積極性,讓大家在節能減碳過程中既付出努力又得到實惠,碳普惠機制和個人碳賬戶應運而生。

  碳普惠是綠色低碳發展領域針對公眾參與減排的創新機制,讓大家在作出貢獻的同時可以得到激勵。個人碳賬戶是碳普惠機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可視化每個人的減排貢獻,幫助普通人算清“碳賬本”,是為個人提供減碳激勵的基礎。

  在我國,各方主體參與建設個人碳賬戶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推出的相關產品有上百種。其中,推出主體主要包括三類,一類是地方政府,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地方推出了個人碳賬戶產品﹔一類是企業,包括互聯網平台企業和有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需求的企業,用戶可以在出行、外賣、二手交易等APP看到自己的碳賬戶﹔還有一類就是金融機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保險公司等參與其中,將個人碳賬戶作為綠色金融和綠色保險創新的重要工具。

  通過碳普惠機制,公眾的綠色減排行為可以在互聯網數字化平台被量化、記錄,生成自己的碳賬戶和匯總的碳賬本。比如,選擇公交地鐵出行、進行垃圾分類等,都會被量化成減排量並記錄在“碳賬本”中。通過碳普惠平台,政府、企業都可以給公眾減排行為賦予激勵。

  建立有效的激勵模式,是個人碳賬戶、碳普惠機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激勵有三種模式:一是實物獎勵,通過搭建碳普惠平台,讓更多企業帶著資源、產品加入,用於獎勵公眾的碳減排行為﹔個人可以兌換優惠券、優惠商品,也可以參與公益活動等。二是資產累積,個人“碳賬本”是除了實物、貨幣資產外的另一種資產,形成被廣泛認可的合理碳資產,可獲得行政優惠、榮譽獎勵,比如享受貸款低息、獲頒榮譽市民等。三是碳普惠減排量交易,一些碳交易試點城市的主管部門已給帶動用戶減排的企業簽發了碳普惠減排量,並實現碳普惠減排量交易。企業將碳普惠減排量的交易收入返還給參與減排的用戶,讓用戶享受踐行低碳行為帶來的實惠。

  推廣碳普惠機制和個人碳賬戶,需要全社會努力協作。政府需要持續推動碳普惠政策出台,在全社會范圍開展碳普惠機制和個人碳賬戶的宣傳和推廣。2022年《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導則》團體標准出台,對公眾的衣、食、住、行、用等7大類40項低碳減排行為進行了分類和測算,為公民如何踐行綠色減排行為提供了指引。企業也應該積極推動碳賬戶建設,與政府的碳普惠平台合作,並與自身綠色轉型結合。金融機構和保險機構持續開展綠色金融和綠色保險創新,通過金融手段推動個人碳賬戶應用。各方應形成合力,從經濟、社會、個人價值實現等方面形成綠色生活激勵回饋機制,共同引導公眾低碳行為的養成。

  (作者為中華環保聯合會碳普惠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本報記者寇江澤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08 版)

(責編:牛鏞、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