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

山水洞林一體 雄奇險幽聞名

本報記者 范昊天
2024年06月04日06: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走進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你會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嘆。公園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境內,是一個以岩溶地貌及構造地貌類型為特色的地質公園,被譽為“立體岩溶博物館”。

  “這裡屬川鄂湘黔隆褶帶北緣的一部分,保留了寒武紀早期以來的海、陸相對完整的沉積記錄,是我國南方亞熱帶岩溶地貌類型的代表地區之一。”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局長譚志雄介紹,公園內發育有連續完整的顯生宙地層古生物景觀、典型的侏羅山式褶皺及相應的盆嶺地貌景觀、大型水系侵蝕形成的深切峽谷景觀以及罕見的多層立體式岩溶景觀等。

  公園內現已查明地質遺跡79處,其中世界級地質遺跡3處,分別是騰龍洞、清江伏流和恩施大峽谷石柱式峰林。騰龍洞現已探明長度達59.8公裡,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奇、險、幽、秀而聞名,洞內的清江伏流更是罕見﹔恩施大峽谷石柱式峰林是一種恩施地區特有的喀斯特地貌類型,最典型的是七星寨景區,3平方公裡范圍內有62座石灰岩石峰石柱,石柱高20米至285米,拔地而起似叢林。

  “豐富多彩的典型地質遺跡,生動記錄了自青藏高原隆升以來鄂西山地喀斯特地質地貌和水文地質多期次演化的完整序列,具有國際地學價值,是開展喀斯特地質地貌研究和環境教育的天然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李江風說,此外,園區內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對研究地球生命演化、鄂西地區的古地理環境和古生態組成等也具有重要意義。

  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的“前身”,是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省級地質公園。2014年1月,經原國土資源部批准獲得創建國家地質公園資格。2019年9月,國家林草局批復成立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恩施州副州長楊盛僚介紹,恩施連續五年將創建工作列入州政府工作報告,成立了以州長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3年7月,世界地質公園創建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組的實地考察評估。今年,恩施大峽谷—騰龍洞地質公園正式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的成功創建,正是得益於恩施堅定不移守護綠水青山的努力。楊盛僚說,恩施州將扎實做好地質遺跡保護和生態修復,充分利用獨特地質資源、優良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產業﹔進一步加強管理力量,完善資源監測體系,以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公園建設,提升公園管理水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4日 14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