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更齊全,工作更高效,標准化林業站建設帶來——
一個鄉鎮林業站的蝶變

天氣轉暖,清明將至,傳統祭掃、農事耕作、踏青旅游等用火顯著增多,春季森林防火進入緊要期。
3月26日,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較高。按照當地防火戒嚴令規定,當天嚴禁野外用火。
長順縣敦操鄉林業站工作人員韋昌陽輕推遙控器操作杆,無人機升空,開始巡檢全鄉林區的隱蔽火源……
敦操鄉林業站管護著4390多公頃林地。往年,每到防火季,林業站的干部都會背上背篼,裝上森林防火宣傳冊、火險排查工具和老鄉委托代買的生活用品,走村入寨宣傳防火,排查關鍵防火點位,林區群眾親切地稱他們為“背篼干部”。“經常一個來回要走幾十裡山路,磨鞋累腳,心裡還不踏實。現在好了,無人機全方位巡查,林區一草一木盡收眼底。”林業站站長王葉宏說。
變化源於2023年標准化林業站建設項目落地敦操鄉。敦操鄉林業站建於1990年,二層小樓一度年久失修,雨天經常二樓漏水、一樓“內澇”。“每次下雨,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抓緊時間把電腦、檔案資料等搬到鄉政府寄存。”林業站老員工班文彪回憶。
滲漏檢修,一樓地面墊高硬化,老舊牆面重新粉刷,制度上牆、設備歸位、檔案入庫……2023年,經過標准化建設,敦操鄉林業站站房煥然一新。
“2024年6月3日。最香甜的回籠覺!深夜睡夢中聽見窗外有雨聲,條件反射地翻身下床,准備通知同事們趕往站裡。忽然意識到修繕后的站房早已不漏雨,遂如釋重負、酣然入夢……”這篇工作日記,道出了王葉宏的辛酸與喜悅。
為了把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全站工作人員經過充分討論,決定根據工作需要,優先配置無人機、皮卡車、手持平板電腦等設備。
去年3月23日,最高氣溫近30攝氏度,風力5級,巡查巡邏了大半天,未發現火情。臨近下班,敦操鄉林業站工作人員楊虎再次啟動無人機升空巡檢,偵測到敦榮村拉龍組林區邊緣有大量濃煙隨風四散,而附近無人員跡象。“我立即通知幾名護林員先行趕往現場處置,王站長召集同事開著裝有滅火器材的皮卡車前往支援,最終成功滅火。如果沒及時發現、處置,火苗一旦燒進林區,后果不堪設想。”楊虎回憶。
2024年,敦操鄉共發現違規野外用火並妥善處置、消滅隱患50余起,無人機和皮卡車發揮了巨大作用。
有了新站房和先進裝備加持,敦操鄉林業站還強化相關業務和技能培訓。在林業生產和資源管護方面,縣林業局和鄉鎮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鄉林業站都能保質保量完成﹔在服務林農方面,“背篼干部”們雖放下了有形的背篼,但優良的工作傳統卻更深地內化於林草政策宣傳、科學技術推廣、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務等日常工作中。
“敦操鄉林業站的蝶變,是中央預算內標准化林業工作站建設投資項目解放基層林業生產力的一個縮影。”國家林草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建設處處長羅雪介紹,截至目前,該項目中央共投資17.6億余元,用於改善鄉鎮林業站硬件設施,補齊業務用房破舊、裝備短缺落后等短板,打造了近4000個有標准站房、有統一標識、有設施設備、有智慧管理、有規范圖表、有護林員隊伍的“六有”林業站,有效提升了鄉鎮林業站的履職能力,夯實了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層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1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