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讓綠色發展成為一種習慣

鄒 翔
2025年05月07日05: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初夏時節,北京正陽門迎來“老朋友們”——北京雨燕。三維掃描巢穴,留出原有進出通道……此前正陽門修繕者為雨燕營造一方棲居天地的故事,豐富著北京中軸線這一世界遺產的內涵,也凸顯城市的生態底色、發展溫度。

  4月28日,2025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共享落實“雙碳”行動的經驗成果,碰撞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創新思考。

  一個折射生態保護的行動,一次彰顯低碳發展智慧的匯聚,兩件看似關系不太大的事,共同照映出中國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生動實踐。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習近平主席向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發表致辭指出:“中國是世界綠色發展的堅定行動派、重要貢獻者”。這句話,不僅有時光的見証,更有碩果的積累。

  看增綠擴綠,兩個25%十分亮眼: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5%,貢獻了約25%的全球新增綠化面積。

  看能源轉型: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達14.8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為全球貢獻了80%以上的光伏組件和70%的風電裝備……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中國的態度從未遲疑,我們的腳步未曾停歇。

  綠色步伐鏗鏘,催生發展質變。在湖南懷化,林農楊盛謀用自家的碳減排量賣了4萬余元,空氣“變現”讓他切實感受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魅力。在湖北監利,一家造紙企業投入3億元進行環保改造,不僅解決污染問題,還讓產品附加值提升30%。在江蘇南京晶橋鎮,良好生態每年吸引游客160萬人次,曾經“賣石頭”,如今“賣風景”。

  在一個個環境與經濟共贏、生態美與百姓富共生的鮮活案例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彰顯其真理性和含金量。

  綠色發展,既是“為當下謀”,更是“為長遠計”。當前,各地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奮勇爭先。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提升產業“含綠量”就是在鍛造發展“含新量”“含金量”。向綠而行、追綠逐新,能夠創造新空間、催生新動能,厚植贏得未來競爭的優勢。

  不久前在公園看到這樣一幕: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幼童,耐心地示范將塑料瓶扔進“可回收垃圾”箱。生態文明建設,最終要落腳於化風成俗。當綠色發展成為一種習慣,當綠色低碳成為每個人的自覺,將匯聚起建設美麗中國、共護地球家園的磅礡之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7日 14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