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積極推進“雙碳”目標 開啟綠色發展新征程

杜祥琬
2025年05月07日05: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是對全球的庄嚴承諾,更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戰略選擇。這標志著綠色低碳的現代化路徑正在拓寬。實現“雙碳”目標挑戰巨大。我國碳排放總量大,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而且留給我們實現碳中和的時間遠少於發達國家。但是,這也為我國提供了發展新技術、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堅持“先立后破”,先構建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的安全能源體系,再逐步減少傳統能源使用,確保供能安全與系統穩定。當前,積極推進“雙碳”目標、開啟綠色發展新征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更新對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認識。長期以來,對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普遍認識是“富煤貧油少氣”,但這一說法忽視了我國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早在2022年,我國風、光、水、生物質發電裝機總量已是全球第一。更重要的是,我們已開發的可再生資源量還不到技術可開發資源量的1/10,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我們完全有底氣提出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的目標。這是建立在堅實的資源基礎和不斷進步的技術能力之上的。在能源空間布局方面,我們可以調整思維方式。比如,中東部地區其實具備廣泛發展分布式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條件。研究表明,中東部地區屋頂光伏等自發電成本更低,可有效提升能源自給率,形成以“身邊取”為主、“遠方來”為輔的新格局。

  以提升科技投入控制好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相較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較大。為此,我們要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多樣化儲能方式,推動源網荷儲協調和虛擬電廠等機制,提升系統調節能力,實現安全可靠運行。由此,可以將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變成靈活性,使其成為智慧能源。

  增強各行業領域推進低碳轉型的協同。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策引導、技術支撐、金融支持與社會各方參與。在推進過程中要把握節奏,既要避免“一刀切”,也要防止轉型遲緩,確保穩中有進。比如,科技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支撐,綠氫、智能電網、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關鍵技術必須加快突破﹔工業方面,鋼鐵、水泥等行業可通過節能、綠色工藝實現盡早達峰﹔交通領域需推動電動化替代與綠色燃料發展﹔建筑方面要加強節能改造,推廣“光儲直柔”等新型用能系統﹔要完善低碳技術標准與碳交易制度,發揮市場機制在降碳中的引導作用﹔等等。

  碳中和不是終點,而是通往能源未來的重要裡程碑。我們要以堅定的戰略定力,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7日 14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