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浙江紹興市上虞區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

山林長出“綠色銀行”

本報記者 竇瀚洋
2025年09月05日09: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一早,在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陳溪鄉小陳岙村的溪隱藥材基地裡,10多名村民正埋頭勞作。隻見他們雙手輕托著一株株三葉青幼苗,穩穩放入特制的定植籃,便於將來整株起獲。“三葉青種得越久越值錢,如今成了鄉親們的寶貝疙瘩。”基地負責人倪滿乾欣喜地說。

  曾在外從事工程行業的倪滿乾,如今在家鄉的竹林間找到了新的天地。這裡地處四明山麓,是省級生態鄉,氣候濕潤、植被茂密,首烏、黃精、五加皮等野生中草藥資源豐富。

  良好的生態,是發展林下經濟的最大底氣。今年年初,陳溪鄉啟動萬畝中草藥基地建設。倪滿乾敏銳地發現了商機,返鄉當起了農創客。他與小陳岙村簽下合作協議,採取“土地銀行+技術托管+風險共擔”模式——村集體以土地整治入股,佔股20%﹔企業負責種苗採購和標准化管理,並將毛利潤的20%反哺村集體﹔種苗公司保底回收。這一模式既穩住了村民收益,也讓產業基礎更牢固。

  上虞區陳溪鄉黨委書記陳立林介紹,鄉裡鼓勵下轄8個村立足資源優勢,各展所長,發展林下經濟“一村一品”——太平山村主打黃精,小陳岙村專注三葉青,干溪村培育浙貝母,陳溪村、虹溪村、陳家岙村種植白芨等。鄉裡以黃精精品示范園為核心支點,配套建設種植、加工、研學、康養四個功能區,串起各村特色中藥材產業,打造從種苗培育、田間管理到深加工、研學體驗、康養利用全產業鏈。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值有望突破1000萬元,每年提供數百個就業崗位。

  林下經濟在山林裡“生根”,在市場上“結果”。太平山村竹園與坡地間,45萬余株長梗黃精油亮挺立﹔共富工坊裡,“九制”黃精和一系列衍生產品琳琅滿目,吸引游客駐足購買。太平山村去年黃精產品銷售額突破200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70萬元。“自打跟著種黃精,我家一年能增收3萬多元。林下經濟真是‘綠色銀行’。”陳溪鄉太平山村村民陳益民說。上虞區鼓勵山區各鄉鎮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截至目前,全區已完成林下黃精種植1200畝、新種及撫育改造油茶775畝、退化林修復及森林質量提升8900多畝。

  林下生金,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答卷。浙江省大力推進的“千村萬元”林下經濟增收幫扶工程,聚焦山區資源優勢,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道地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並將林下經濟作為生態產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截至今年年初,浙江全省建成“千村萬元”林下經濟幫扶基地500個,總面積超15萬畝,從事林下經濟的人數達107萬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5日 18 版)

(責編:王仁宏、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