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建設綠色亞太,中國彰顯擔當(環球熱點)

本報記者 李嘉寶
2025年10月30日09: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中國揚州亞星客車公司生產的純電動公交車配有駕駛輔助系統和無障礙設施。該車型已在新加坡、日本等國及拉美地區投放。圖為五月二十二日,工人在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的亞星客車總裝車間內作業。
  新華社記者 李 博攝

  綠色是亞太增長的鮮明底色。作為亞太大家庭的一員,中國長期以自身綠色發展帶動亞太綠色轉型,為塑造地區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貢獻智慧與力量。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行之際,本報對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室主任謝來輝、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全球氣候治理研究院院長李強,解讀綠色亞太建設中的中國擔當。

  

  中國理念契合亞太發展需求

  【觀察】

  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全球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主陣地。近年來,從“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建設清潔美麗的亞太”,到“厚植亞太增長的綠色底色”,再到“打造綠色亞太、數字亞太的新招牌”……中方在APEC舞台上提出一系列有關綠色發展的理念主張,受到地區各方贊賞與支持。

  【解讀】

  謝來輝:亞太地區經濟總量佔全球60%以上,也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地區,且增長速度快,因此面臨實現碳中和的巨大壓力,綠色發展面臨一定挑戰。亞太也是受氣候變化災害影響較大的地區,綠色轉型需求迫切。同時,該地區包括中美兩個大國及眾多新興經濟體,在構建綠色產業鏈供應鏈上潛力巨大,擁有重要發展機遇。亞太地區的綠色轉型,不僅是亞太國家的共同需要,也對全球綠色發展意義重大。

  2014年,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中方積極推動建立APEC綠色供應鏈合作網絡。近年來,中方提出“打造綠色亞太新招牌”“厚植亞太增長綠色底色”等主張,契合了全球清潔能源發展與低碳轉型的新趨勢,順應了地區綠色轉型的迫切需求,是APEC近年重點推動的合作領域。

  李強:今年4月,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第八十一屆年會部長級會議認為,亞太各國應通過更緊密的合作與政策協同,在區域層面共同開創包容、綠色、創新的發展新篇章。可以說,綠色發展已成為當前亞太各方共識。此外,亞太地區豐富的風能、水能、太陽能儲量,全球領先的經濟與貿易規模,活躍的市場與技術創新,都構成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同時,亞太地區綠色轉型也面臨極端天氣頻發、能源需求量大、減排任務重、可再生資源分配不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多重挑戰。

  中國提出一系列促進亞太綠色發展的理念主張,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經濟強勁增長,堅持與時俱進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堅持以人為本推動解決發展失衡問題,都精准契合區域綠色轉型需求,為亞太綠色發展注入關鍵動力。

  中國經驗為各國提供有益借鑒

  【觀察】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在北京APEC會議上向全世界宣布的‘APEC藍’沒有食言,實現了。”2024年,北京空氣PM2.5平均濃度是30.5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9%,藍天成為常態,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縮影。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學者庫伊特拉瓦·阿爾坎塔拉稱贊,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大力推進綠色轉型,為各國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解讀】

  謝來輝:從2014年的願景到2025年被宣布實現,“APEC藍”成為中國綠色發展轉型的一個標志性概念。中國兌現承諾,走出一條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綠色發展道路,對亞太國家尤其是區域內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首先,中國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還推動發展綠色經濟,並使之成為突出的經濟增長點。其次,中國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科技賦能,通過數字經濟發展、能源與產業轉型推動全鏈條生產生活方式創新。相關案例被納入2024年《APEC科技賦能低碳行動最佳實踐報告》。最后,中國在環境治理中展現出堅定的政府意志,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提升新能源汽車使用量,同時將生態文明理念納入“五位一體”國家發展框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群眾共享健康生活環境。

  李強:中國綠色發展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亞太各國探索綠色轉型之路提供了深刻啟示與有益借鑒:一是堅持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態福祉﹔二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積極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三是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四是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充分開發利用新能源﹔五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構建綠色科技成果共享機制。

  中國投資助力地區經濟轉型升級

  【觀察】

  2024年11月,中國和秘魯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秘魯錢凱港開港。開港近一年,錢凱港已開通6條航線,不僅成為面向亞太和拉美的“雙向通道”,還是智慧、綠色的深水良港。

  這樣的故事遍布亞太多國。在老撾,中企承建的孟鬆600兆瓦風電項目點亮百萬家庭﹔在印度尼西亞,中印尼雙方共建綠色產業鏈,推動電池產業發展﹔在澳大利亞,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集體亮相悉尼國際電動汽車展……中國攜手亞太各國推進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進程,為地區發展蓄積強勁動能,一幅幅綠色發展畫卷正在亞太地區徐徐展開。

  “中方以實際行動為亞太地區可持續發展開辟新空間。”智利聖地亞哥大學經濟學家瑪塞拉·貝拉說,中國以自身綠色發展帶動亞太綠色轉型,以技術創新增添亞太發展新動能。

  【解讀】

  李強:中國在亞太多國推進綠色投資合作,為當地綠色轉型與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不僅助力當地居民樹立綠色環保理念、推動綠色生活方式普及,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危機的能力建設與治理體系完善,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顯著提升氣候減緩和適應能力,更帶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創新與相關產業生產應用能力提升,最終促進生態、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為當地可持續發展筑牢堅實基礎。

  謝來輝: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亞太地區多個國家開展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綠色交通等領域投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果。這些投資項目充分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例如在東南亞地區建設水電站、在大洋洲和拉美地區發展風電與太陽能項目、在多國建設地鐵和跨國高鐵等,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提供了可負擔的綠色發展方案。中國作為綠色發展技術的提供者和示范引領者,幫助發展中國家轉型升級,實現技術趕超,讓其感受到先進綠色技術和現代化發展成就,極大提振了當地綠色轉型的信心。

  中國擔當為多邊合作注入新動能

  【觀察】

  近日,人民日報社國際部與環球時報研究院聯合發布《活力亞太——亞太地區16國民意調查報告》顯示,關於未來在APEC框架下的各項合作,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清潔能源及低碳技術、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合作最受期待。

  2026年,中方將第三次擔任APEC東道主。關於2026年APEC第三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議題,亞太受訪者最期待能重點推動全球減貧議題的討論,其次是綠色發展與氣候變化應對、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

  【解讀】

  李強:各方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推進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優勢互補、平等互利,構建綠色成果共享機制,搭建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的開放性市場,促進科技人員交流,提升綠色合作水平,共同促進本地區綠色轉型。其中,中國將繼續扮演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角色:一是提供先進綠色技術與產品﹔二是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綠色發展能力的相關培訓﹔三是通過“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推動全球南方國家開展氣候合作﹔四是推進相關國家共同落實《巴黎協定》相關目標與措施﹔五是發揮大國示范作用,引領相關國家兌現“國家自主貢獻”。

  謝來輝:當前,亞太地區存在APEC、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東盟等多邊合作機制。各類機制可以圍繞綠色發展目標相互兼容,協同發揮作用。各方應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和開放的區域主義,基於亞太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開展合作,推動建立有利於綠色發展的國際貿易與投資規則和標准。各國應發揮各自優勢,推動綠色產供鏈合作,共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最終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全球碳中和目標。

  未來,中國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向各國分享綠色發展成果,在APEC等合作框架下推動形成更大范圍的共識,展現大國責任擔當。

(責編:王連香、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