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河南濮陽筑牢生態屏障

綠染黃河岸 成果惠萬家

本報記者 朱佩嫻
2025年11月17日05: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清晨,陽光穿透薄霧,為河南濮陽市清豐縣的引黃入冀補澱生態廊道披上金色霞衣。

  護林員常現俊開始了每日巡護。他輕撫著中山杉的樹干,語氣裡滿是欣慰:“每天都要走一遍。這些年,看著這些樹從指頭粗長到了碗口粗。”他的身后,是由中山杉、銀杏、金枝槐、楸樹等構成的萬畝林海,靜靜守護著北送河北雄安新區的一渠清水。

  這道綿延24.5公裡、單側寬近200米的綠色屏障,是濮陽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生動縮影。曾經,這裡是河南省沙患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濮陽以黃河、金堤河、馬頰河、引黃入冀補澱四大生態廊道為主骨架,在2000多公裡的道路河渠旁見縫插綠,筑牢生態屏障。

  綠色的筆觸,從生態廊道細致地暈染至城鄉角落:濮陽市村庄綠化面積累計突破10萬畝,一個個滿目翠綠的村庄如珍珠般散落平原﹔200余萬畝耕地被高標准農田林網精心護衛﹔13處省級以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1萬公頃,共同連綴成林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生態廊道,成為市民親近自然的詩意空間,也成為多種野生鳥類的棲息天堂。

  在筑牢生態屏障的同時,濮陽讓生態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在范縣辛庄鎮,桃樹和芍藥共同種植的生態農業模式讓土地產出倍增,帶動農民增收﹔台前縣田庄村的千畝櫻桃林,已延伸出從育苗、電商到鄉村旅游的完整產業鏈﹔經開區乜村的非洲菊,每年大量供應首都市場,開出了年產值5000萬元的“芬芳產業”。

  如今的濮陽,已發展經濟林15萬畝、林下經濟26萬畝、苗木花卉6萬畝,建成4處省級森林康養基地。2024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176.8億元。這些數字,見証著綠染黃河岸的生態碩果,一幅綠富同興的新圖景徐徐鋪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7日 10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