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在我国,贫困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存在着高度的交叉重叠状况:宁夏西海固,过去苦寒甲天下,如今生态依然脆弱;云贵川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均收入却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居住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的人们,为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默默地守护着“中华水塔”……生态敏感区往往与贫困如影随形,这成为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于是,有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目标相矛盾,二者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其实不然。
“十三五”以来,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60亿人次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余璐)15日上午,国家林草局举行第四季度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森林旅游发展及助力脱贫攻坚相关情况。国家林草局生态旅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健民在会上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的森林旅游事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60亿人次,平均年游客量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5%。
《2019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发布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余璐)近日,自然资源部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19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15个,工程规模1573760吨/日,其中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7个,工程规模399055吨/日,较2018年大幅增长。
2019年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余璐)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15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了《2020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这是该指数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五次发布。指数显示,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内生动力不断积蓄,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过去20年气候灾害数量增长“令人震惊” 据新华社联合国10月12日电 (记者王建刚)第三十一个国际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国12日发布报告说,全球自然灾害总数在21世纪前20年大幅攀升,特别是气候相关灾害数量出现“令人震惊”的增长。 这份题为《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的报告由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与比利时鲁汶大学灾害流行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自然资源部联合公益组织共同发起“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 余璐)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自然保护、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工作,自然资源部联合11家公益组织共同发起“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日前在京召开发起人会议并交流座谈。 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主持会议并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陈尘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参加座谈并发言,陈尘肇简要介绍了发起成立“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的背景,部总工程师及有关司局负责人参加座谈。
应急管理部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 余璐)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中国气象局、银保监会、粮食和储备局、国家林草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对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前三季度,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洪涝灾害偏重,地质灾害、台风、风雹、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度供水及生态补水均创历史新高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 余璐)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年度累计供水量78.2亿立方米,相机实施受水区生态补水22.93亿立方米,同比均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今年3月,针对前期丹江口水库实际入库水量较多年平均偏多的情况,长江水利委员会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委属相关技术单位通过远程办公、视频会商、电话沟通等方式,编制完成丹江口水库2020年3月至6月中旬消落计划,明确了丹江口水库汛前逐月消落水位目标,合理安排了丹江口水库各口门供水流量,并适时增加生态补水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