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塑料吸管“禁令”红线只剩十几天,你做好准备了吗?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于今年初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这一规定被业内称为“禁管令”。
绿水青山赋能 生态产业互赢 艺术工坊、咖啡吧、步履匆匆的年轻创客……记者在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殷港艺创小镇看到,昔日的乡村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入驻小镇。 芜湖市湾沚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自古便是“鱼米之乡”,自然环境优美,素有“长江巨蚌、皖之中坚”的美誉,是通往江浙沪的重要门户。
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取得积极成效 深山飞瀑直挂,水汽弥漫山林,崖壁上刻着红色大字“赤水源”……近年来,位于赤水河的源头的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到访游客络绎不绝。 从过去的煤矿村,发展成现在的生态村、旅游村,在外打工多年回村创业的村民余辉见证了赤水河的变化。
靠山巧“吃山” 风景变“钱景”
贺州市南乡西溪温泉度假村。 一株株杉木直插云霄,一簇簇石斛茎叶肥壮,一只只“罗曼粉”蛋鸡在草丛间觅食,一群群麻鸭在清澈见底的山泉里畅游……连日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江坪村农林业发展示范基地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展现了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的一贯立场,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胸怀和责任担当。
德国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德国能源巨头意昂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今年前10个月,德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力发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共发电195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4%。另据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测算,202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发电总量的52.5%,较去年提高6.5%。
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六年,带来哪些大变化?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余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来,工程累计调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综合效益如何?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彭永臻院士:提高我国污水处理科技水平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余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进一步明确了将污染防治视为“新常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水生态、水环境的底线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
我国4处新入选灌溉工程的胜出“绝招” 天宝陂、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园围8日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些灌溉工程凭什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们有哪些胜出“绝招”? 天宝陂:拒咸蓄淡,生态友好 天宝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龙江中段,因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而得名,距今1300多年。
循环农业 绿色发展
近年来,兰州新区将现代循环农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无土栽培、自动化智能管控、粪肥无害化处理加工等科技手段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图为12月8日,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工作人员在花卉产业基地交易中心制作花艺展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