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改善,全球仅存两三千只的珍稀候鸟初步摆脱灭绝境地
黑脸琵鹭,平安自在东南飞(美丽中国·调查·鸟的迁徙 ①)
图①:在福建福州兴化湾湿地越冬的黑脸琵鹭。 |
编者按:候鸟的迁徙是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本能反应。“美丽中国调查”栏目今天起推出“鸟的迁徙”系列,通过追踪典型候鸟的迁徙路线,折射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诸多问题。
黑脸琵鹭的珍稀程度仅次于朱鹮,迁徙路线主要在我国国土范围之内。为此,本期“美丽中国调查·鸟的迁徙”栏目特别约请本报记者深入辽宁大连、福建福州、广东深圳等地调研,既报道各地为改善生态环境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反映黑脸琵鹭生存面临的新问题。
世界上黑脸琵鹭的两个主要繁殖地之一
辽宁庄河 黑脸琵鹭的安全“育婴场”
本报记者 王金海
初夏,雨过天晴,碧海蓝天。
辽宁省庄河市形人坨子和元宝岛上,一只只黑脸琵鹭展翅飞翔。监测数据显示,庄河1999年首次迎来7只黑脸琵鹭,2009年46只,2013年77只,2014年增长为85只。
庄河是辽宁省大连市的水源地。庄河与附近的元宝岛,也是全球黑脸琵鹭的繁殖地之一。另一处在朝鲜半岛沿海岛屿。
栖息地遭破坏,黑脸琵鹭种群数量曾逐年下降
每年3月下旬,从南方飞来的黑脸琵鹭陆续到达庄河,在庄河的形人坨子和元宝岛筑巢繁殖。每年7月中下旬幼鸟与亲鸟离开繁殖地并不再回去,栖息在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沼泽浅水池塘中,至每年的10月下旬陆续飞回我国台湾等南部地区过冬。
黑脸琵鹭是一种大型候鸟,对环境十分敏感。近年来,庄河不追求有污染的GDP,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黑脸琵鹭栖息地、繁殖地和觅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三河入海口、湿地保护区、滩涂浅海养殖区治理恢复。
但记者在庄河采访时发现,人为干扰黑脸琵鹭的情况时常发生。
黑脸琵鹭每年来庄河繁衍,闻讯从外地来观鸟、拍摄的人逐年增多。一些人经常为拍黑脸琵鹭飞翔的姿势扔石头。但这些人不知道,黑脸琵鹭的记忆力非常好,只要是受过惊吓的地方,就不再回去了。有的人甚至在黑脸琵鹭的巢穴系了红布条,终导致黑脸琵鹭弃巢远走高飞。
2014年,大连市政府在庄河举办“大连—台南黑脸琵鹭保护交流与合作论坛”,与会的两岸10多位专家认为,以分子遗传学研究推测,黑脸琵鹭数量原本有上万只,种群的数量曾一度逐年下降,主要是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污染以及人为干扰。
让“育婴场所”和“公共食堂”无忧
黑脸琵鹭不仅需要安静、安全的“育婴场”,更需要维持生存的“绿色食堂”。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对黑脸琵鹭威胁较大的是围海填海,黑脸琵鹭繁殖种群正在失去它们的觅食地及栖息地。
庄河市野保站的负责人介绍,目前黑脸琵鹭的繁育、觅食、栖息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黑脸琵鹭繁殖地“育婴场所”保护难度加大,国内外众多游客夏季蜂拥而至观鸟,严重影响黑脸琵鹭的栖息和生存环境。二是近年来近海浮游生物、杂鱼等数量不断减少,加之渔民绝户网捕捞,令黑脸琵鹭食物匮乏,“公共食堂”状况堪忧。
作为涉禽,黑脸琵鹭必须在浅水中觅食,食地水深不超过20厘米为宜。黄海岸边从庄河河口到皮口围海填海工程中,坝高在10米左右的占70%,达到12米的占10%。其中,退潮的时候,12米高大坝下面已经看不到滩了。绝大部分区域,高潮带和中潮带已经不复存在,高潮带和中潮带是黑脸琵鹭取食时间最长的区域,这个区域,在整个这条海岸线都不存在了,就剩下几个小的河口,最大的就是庄河河口。
“目前,野外观察到的最年长的黑脸琵鹭年龄为18岁。”台湾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教授王颖介绍,保留湿地,对鸟类来说,这是保护它们的最好方式。
繁殖栖息地要杜绝人为干扰
“通过数据分析,黑脸琵鹭繁育数量在下降,缺失的部分由庄河种群补充,这凸显了庄河黑脸琵鹭繁殖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阳理工大学教授周海翔担忧地说,近年来,黑脸琵鹭在形人坨子的繁育曾经遭受严重的干扰,留下惨痛的教训。
每逢节假日,“长枪短炮”都会布满庄河形人坨子,严重影响黑脸琵鹭的繁殖。这些迫使黑脸琵鹭从2010年—2012年连续3年放弃了形人坨子繁殖地,直到庄河市政府采取强力措施保护环境,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干扰,2013年,黑脸琵鹭才开始回来,2014年在形人坨子西侧崖头繁殖至少12巢。
黑脸琵鹭从2005年开始陆续转移至四面绝壁的牛心坨子繁殖。这里距离觅食地20公里,给获取巢材、食物都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幼鸟初次飞行至觅食地的困难更大,导致去年这里繁殖14巢,但幼鸟的数量增加不大。
“幸亏有牛心坨子作为备用繁殖地,尽管那里繁殖条件更加恶劣,但毕竟天险一时阻止了那些所谓的爱鸟人士登岛。”周海翔庆幸地说。
“保护黑脸琵鹭不能只依赖庄河。”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杨白新说。
黑脸琵鹭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状况的指示物种,成为填补辽宁世界自然遗产空白的首选珍稀濒危物种。去年辽宁省政府有关部门发布《大连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亟待提升保护层级》的调查研究报告,提出“以立法形式提高黑脸琵鹭保护级别”“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等保护建议。
黑脸琵鹭的分布只局限在东亚地区
崇明东滩 南来北往的“中转站”
本报记者 孙小静
全球共有6种琵鹭,其中只有黑脸琵鹭列为濒危鸟类。上海崇明东滩是黑脸琵鹭重要的迁徙停歇地。
据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汤臣栋介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黑脸琵鹭在全球的统计数量仅为294只。由于黑脸琵鹭的分布只局限在东亚地区,如此小的种群,如果受到威胁,将面临物种灭绝的危险。因此,黑脸琵鹭被列为全球极危物种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由于黑脸琵鹭的种群状况不断改善,国际鸟盟也将黑脸琵鹭的受胁等级从极危降低到濒危等级。
从1994年开始,每年一月,在黑脸琵鹭分布地区的鸟类学者以及观鸟人士共同开展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数量调查。根据2015年1月调查结果,全球黑脸琵鹭的数量为3259只,初步摆脱了灭绝的境地。
黑脸琵鹭为候鸟。每年3月,成鸟陆续离开南方的越冬地,返回北方的繁殖地;到10月前后,他们又返回越冬地。在迁徙时,黑脸琵鹭经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春季,黑脸琵鹭在崇明东滩的数量最多。从4月初到5月中旬的大部分时间,在崇明东滩都能见到黑脸琵鹭。2002年4月,曾记录到62只黑脸琵鹭,是崇明东滩黑脸琵鹭一次记录到的最大数量。在秋季,黑脸琵鹭的数量较少。2004年10月,在崇明东滩一次记录到黑脸琵鹭11只,为秋季单次记录到的最大数量。
从彩环的编号来看,这些黑脸琵鹭有的来自香港的越冬地,有的来自台湾的越冬地,这说明,在香港和台湾越冬的黑脸琵鹭迁徙的时候都在崇明东滩停歇。
每年有100—130只黑脸琵鹭在福建越冬
闽江口 百种鸟类的越冬港湾
本报记者 赵 鹏
每年11月底,福建才慢慢进入冬季。从这时起,每天,林家筹都会驾着船,在闽江口湿地保护区的芦苇丛中细细观察搜索,等待着一群特殊的“老朋友”如约而至——它们就是黑脸琵鹭。
据福建省观鸟会及林业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全省越冬的黑脸琵鹭种群数量在100—130只之间。
2015年1月19日,参加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的福建省观鸟会志愿者在福建闽江口和兴化湾共发现100只黑脸琵鹭,与2014年同期同地发现的101只数量基本持平。这也是福建观鸟志愿者连续第十年对黑脸琵鹭进行跟踪调查。2014年1月全球同步调查其数量为2726只。
据福建观鸟会会长杨金介绍,福建沿海湿地、滩涂是黑脸琵鹭的主要过冬地和补给地。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州市辖属的长乐市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区域范围涉及3个镇、13个行政村,面积2100公顷。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也是福建省最优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有着广阔的水体、肥沃的土壤、茂密的植被、丰富的湿地资源,被称为“福州之肾”。
闽江口湿地处于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是数百种鸟类的最佳中途驿站、越冬地和庇护所,是众多鸟类的故乡,每年有逾1000万只越冬候鸟飞临此地栖息。为了给这些过境的鸟儿打造一个栖息的家园,目前福建已申请在这里建立国际级自然保护区。
在此越冬的黑脸琵鹭增到411只
深圳湾 禁渔区留住更多候鸟
吕绍刚 王 星
深圳是一个鸟类繁多的城市,每年在深圳迁徙停留或越冬的鸟类有数十万之多。但受气温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2014年,深圳湾仅普查到黑脸琵鹭252只,创下10年最低。
“鸟类对环境变化是最敏感的。”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项目主管李燊介绍,作为中等体形的候鸟,黑脸琵鹭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较高。
“水污染、城市噪音、光污染以及无序捕捞都会影响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员杨琼博士表示,深圳湾位于城市腹地,极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非法捕捞也使得深圳湾内的鱼虾、贝类等鸟类的食物大幅减少。
据介绍,为了有效地杜绝非法捕捞、保护深圳湾自然资源2014年5月1日起,深圳采取严厉措施在深圳湾设置约23平方公里海域禁渔区。“禁渔区”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2015年1月,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共录得鸟类57种,鸟类总数超过16000只次,与2014年1月比较,种类数相近,但数量显著增加,其中,黑脸琵鹭数量在连续4年减少后迎来大幅回升,共有411只黑脸琵鹭在深圳湾越冬,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六成。
“禁渔区设立后,不仅深圳湾的鱼、虾、贝类等候鸟的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且生物链中重要的环节鱼虾等被保护下来了,还减少了人为干扰。” 李燊介绍,除了黑脸琵鹭,鹭科的鸟类大白鹭、苍鹭、池鹭、夜鹭等都吃鱼,而反嘴鹬、黑尾塍鹬等鹬鸻类候鸟吃虾蟹、贝类、软体动物等。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29日 1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